鄒 維 李 卓 剛曉坤
(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吉林 長春 130031)
脂代謝調節對老年前列腺癌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
鄒 維 李 卓1剛曉坤1
(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吉林 長春 130031)
目的探討脂代謝調節對老年前列腺癌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方法選取老年前列腺癌患者126例進行回顧性分析,依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治療組及對照組各63例,對照組接受氟他胺聯合戈舍瑞林進行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治療前及治療過程中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水平、血脂水平、治療療效及不良反應情況。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PSA、總膽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治療6個月及12個月后治療組PSA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lt;0.05);治療12個月后治療組TC及TG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lt;0.05);治療組治療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Plt;0.05);治療過程中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結論老年前列腺癌患者進行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進行調脂治療可顯著降低患者的PSA、TC及TG水平,提高腫瘤治療效果,且無其他明顯不良反應。
前列腺癌;脂代謝
前列腺癌是男性極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多采用手術治療、放射治療、藥物去勢治療或多方案聯合等方案進行治療,但老年患者不僅身體條件較差,更加不耐受手術治療,且常規治療方案的有效率并不能達到患者滿意〔1〕。本文旨在探究脂代謝調節對老年前列腺癌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對吉林大學第一醫院治療的126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納入標準:治療前均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為前列腺癌,均符合氟他胺聯合戈舍瑞林治療方案的適應證且接受該治療方案;治療前預期壽命較長且治療過程中無其他原因死亡情況;對自身病情接受良好,能較好地配合治療;病歷資料齊全,無缺漏現象;檢查項目涵蓋本研究所需所有指標。患者年齡60~70歲。排除標準:合并高血壓、糖尿病或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合并乙肝、結核、梅毒或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等傳染性疾病;體型異常,體質指數(BMI)lt;18 kg/m2或gt;28 kg/m2;治療過程中出現與治療前診斷偏差較大的新的診斷證據。其中符合標準的126例患者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兩組,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gt;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接受氟他胺片,0.25 g/次,3次/d,餐后口服;聯合醋酸戈舍瑞林緩釋植入劑3.6 ml,腹前壁皮下注射,28 d/次,進行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鈣片10 mg/d,口服進行治療,以上治療方案共進行為期12個月的治療。
1.3檢測指標 前列腺特異抗原(PSA)和血脂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12個月后于晨起空腹狀態下抽取患者靜脈血液檢測,血脂包括總膽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水平。依據WHO 2000年Recist療效評價標準比較兩組治療療效,完全緩解(CR):靶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緩解(PR):瘤體最長徑之和相對于基線狀態減少30%以上;病情穩定(SD):介于PR和疾病進展(PD)之間;PD瘤體最長徑之和較治療開始后檢測的最小值增大20%或出現1個及以上新病灶。比較兩組治療過程中出現肌肉酸痛、乳房女性化、胃腸不適及皮疹例數。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2.0軟件進行t、χ2檢驗、秩和檢驗。
2.1兩組治療前及治療各時間點PSA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PS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治療12個月后治療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lt;0.05),治療前兩組TC及TG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治療12個月后治療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lt;0.001)。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12個月后PSA、TC、TG水平比較
2.2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 治療組療效(CR 0例,PR 29例,SD 23例,PD 11例)顯著優于對照組(CR 0例,PR 19例,SD 24例,PD 20例)(χ2=2.151,Plt;0.05)。
2.3兩組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兩組治療過程中發生肌肉酸痛、乳房女性化、胃腸不適及皮疹例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情況比較〔n(%),n=63〕
前列腺癌是一種常見男性泌尿系統惡性腫瘤,近年來已成為發病率最高的男性泌尿系統腫瘤。鑒于前列腺癌早期臨床癥狀不典型,不易做到早發現早治療,臨床確診患者多為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因此臨床主要采用氟他胺聯合戈舍瑞林方案進行治療,但并未達到滿意療效。有研究表明〔2〕,高脂血癥可促進前列腺癌的發生及疾病進展,臨床前列腺癌患者也多合并血脂升高現象。
前列腺癌是一種雄激素相關性泌尿系統惡性腫瘤,高水平的雄激素可作為前列腺癌進展的促進因素〔3〕。阿托伐他汀是一種羥甲戊二酰輔酶(HMG-Co)A還原酶抑制劑,可通過限制膽固醇的合成速度達到降低血脂的目的,而循環血液中及腫瘤組織中類固醇水平的降低也可降低雄激素的合成,從而起到抑制前列腺癌組織進展的療效〔4〕。膽固醇可作為細胞膜脂質雙分子層的主要組成成分,可通過影響細胞信號轉導發揮促進腫瘤細胞增殖、抑制腫瘤細胞凋亡的作用〔5〕。膽固醇的甲戊二羥酸合成過程中的中間產物類異戊二烯通過影響信號轉導蛋白的生物活性對細胞的增殖過程發揮調節作用,他汀類藥物可抑制膽固醇的這一合成過程的進行及中間產物的產生,從而對前列腺癌的進展起到抑制作用〔6〕。據報道〔7〕,他汀類藥物還可與多烯紫杉醇協同發揮抑制前列腺細胞增殖并誘導其凋亡的作用。
本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聯合氟他胺及戈舍瑞林相對于單純采用氟他胺及戈舍瑞林患者可明顯提高臨床治療療效,降低PSA水平,且無其他不良反應發生。研究表明〔8〕,高水平的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低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是前列腺癌發生發展的危險因素,脂代謝調節可成為前列腺癌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脂代謝對多種腫瘤如胃癌、大腸癌及前列腺癌的發生發展均有影響,高脂血癥往往成為此類腫瘤發生及病情進展的促進因素,脂代謝調節可成為此類疾病一級預防及協同治療的有效手段〔9〕。他汀類藥物可通過調節機體的能量代謝及脂類與氨基酸代謝抑制前列腺癌細胞的增殖,并可降低腫瘤細胞對周圍正常組織的侵襲轉移,本次研究結果與國內外相關研究一致〔10〕。鑒于本研究樣本量有限,結果尚需進一步研究論證。
1李曉建,姜行康,高 明,等.非毒性劑量重金屬銻通過改變細胞脂代謝促進前列腺癌進展〔J〕.生態毒理學報,2015;10(6):129-35.
2楊明根,鄭周達,許振強,等.他汀類藥物與前列腺癌發生風險:一項基于人群的縱向隊列研究〔J〕.腫瘤,2016;36(9):1000-5.
3胡夢博,姜昊文,丁 強.代謝綜合征(MS)與前列腺癌:分子機制及治療方法研究進展〔J〕.復旦學報(醫學版),2014;41(6):830-4.
4董涵之,彭志強,王美鑑.他汀類藥物聯合全雄激素阻斷一線治療晚期前列腺癌:一項隨機對照試驗〔J〕.腫瘤,2015;35(11):1239-44.
5Bielecka-D?browa A,Hannam S,Rysz J,etal.Malignancy-associated dyslipidemia〔J〕.Open Cardiovasc Med J,2011;5:35-40.
6楊明根,鄭周達,許振強,等.高脂血癥與前列腺癌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4;(4):414-7.
7陳 宣.聯合用藥抗前列腺癌作用及機理研究〔D〕.廣州:廣東工業大學,2016.
8Magura L,Blanchard R,Hope B,etal.Hypercholesterolemia and prostate cancer:a hospital-based case-control study〔J〕.Cancer Causes Control,2008;19(10):1259-66.
9周俊翔,蔣 剛.他汀類藥物對腫瘤防治作用的臨床證據評價〔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4;34(15):1286-91.
10邢 瑞,蘇 靜,邢召全,等.前列腺癌去勢后脂類和能量代謝通路變化的蛋白表達研究〔J〕.醫學與哲學,2016;37(20):66-9.
〔2017-04-17修回〕
(編輯 袁左鳴)
R45
A
1005-9202(2017)22-5631-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2.066
1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內分泌代謝科
李 卓(1980-),女,博士,主要從事代謝性疾病研究。
鄒 維(1980-),女,碩士,主要從事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