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群 劉智明 潘 磊
(武漢市武昌醫院公共衛生科,湖北 武漢 430063)
腦卒中患者生命質量、人格特征及其相關性
潘 群 劉智明1潘 磊2
(武漢市武昌醫院公共衛生科,湖北 武漢 430063)
目的探討腦卒中患者生命質量及人格特征及其相關性。方法選取150例腦卒中患者為腦卒中組,同時隨機選擇15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采用簡明健康狀況量表(SF-36)及艾森克個性問卷(EPQ)分別對兩組的生命質量及人格特征進行調查。結果腦卒中組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得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lt;0.05);腦卒中組內外向、神經質、掩飾性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lt;0.01);精神質與生理功能、軀體疼痛、社會功能呈負相關(Plt;0.05),內外向與精力、精神健康呈正相關(Plt;0.05),神經質與生命質量各維度呈現不同程度的負相關(Plt;0.05)。結論腦卒中患者普遍存在較差的生命質量及較為嚴重的人格特征問題,且人格特征可以直接影響其生命質量。
腦卒中;生命質量;人格特征;心理狀況
腦卒中是臨床上具有較高致殘率及死亡率的疾病,該疾病不僅給患者帶來軀體上的痛苦,給患者的心理功能及社會功能帶來負面影響,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1〕。對疾病預后的評價不限于發病率、死亡率、治愈率等客觀評價指標,還應引入生命質量、心理狀況等主觀評定指標〔2〕。本研究旨在探討腦卒中患者生命質量和人格特征及其相關性。
1.1調查對象 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武漢市武昌醫院住院的150例腦卒中患者,其中男89例,女61例;年齡50~80歲,平均(64.8±9.5)歲;腦梗死115例,腦出血35例。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疾病中的診斷標準,而且均通過頭顱CT或磁共振成像證實,符合如下納入標準〔3〕:明確診斷為缺血性腦梗死、腦出血及腦血栓;均為首發腦卒中;病情較為穩定;能夠密切配合問卷調查,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有精神病史、認知功能障礙或者意識障礙,有嚴重的運動型失語或感覺性失語,合并有嚴重的軀體性疾病,不能夠密切配合調查者。150例來武漢市武昌醫院健康體檢的中老年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82例,女68例;年齡51~78歲,平均(64.0±9.1)歲。兩組性別、年齡無統計學差異(Pgt;0.05)。
1.2研究方法 兩組均于離院時采用簡明健康狀況調查量表(SF-36)和艾森克人格個性問卷(EPQ)進行調查。SF-36包括8個維度: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等,各維度得分為0~100分,其分值越高,提示生命質量就越好,反之則越差。EPQ包括4個維度:精神質、內外傾向性、神經質及掩飾性,其因子得分越高,表示相應特征就越強。SF-36、EPQ信度和效度分析中各維度的Cronbach α系數均gt;0.7,說明量表的可信性較高;結構效度顯示量表的維度劃分較為穩定。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及Pearson相關分析。
2.1兩組生命質量評分比較 腦卒中組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lt;0.05,Plt;0.01)。見表1。

表1 兩組生命質量評分比較分)
2.2兩組人格特征評分比較 腦卒中組內外向、神經質、掩飾性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lt;0.001)。見表2。
2.3腦卒中患者生命質量與人格特征相關性 精神質與生理功能、軀體疼痛、社會功能呈負相關(Plt;0.05,Plt;0.01),內外向與精力、精神健康呈正相關(Plt;0.05,Plt;0.01),神經質與生命質量各維度均呈負相關(Plt;0.05,Plt;0.01)。見表3。

表2 兩組人格特征評分比較

表3 腦卒中患者生命質量與人格特征相關性(r值)
1)Plt;0.05,2)Plt;0.01
影響腦卒中患者生命質量的相關因素較多,主要是由于采取了不同的預防或干預治療措施〔4,5〕,不同程度地促進了患者生命質量的提高,影響腦卒中生命質量的因素包括年齡、病情、經濟情況、醫療條件、干預措施、護理措施、康復情況等,其中病情嚴重程度、并發癥情況、心理狀況是影響腦卒中生命質量的最主要因素〔6〕。
本研究結果說明腦卒中患者的人格特征表現為外傾向性、不穩定性及掩飾性。內外向分越高,性格傾向于外向,表現為好沖動、易發脾氣、有攻擊性、喜歡冒險等;而神經質分越高,則表現為情緒不穩定、對刺激反應強烈、易沖動、易緊張、易失眠、喜怒無常、適應能力較差等;而掩飾性分越高,患者由于不擅長表達和宣泄,表現為焦慮、抑郁、過分壓抑自己、情感釋放能力較差等。這些人格特征缺陷,也可能是腦卒中疾病的易患因素〔7〕,由此可見,腦卒中疾病的發生可能與其個性特征密切相關。研究顯示〔8〕,人格特征可以影響應激和應對過程,而應對屈服又可以作用于患者的生命質量。本研究結果說明人格特征與生命質量各維度存在較大的關聯性,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除了常規康復治療外,應重視心理治療等綜合治療措施〔9〕。
1王 蘋,趙元琛,柯將瓊.某院腦卒中患者生命質量及其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雜志,2015;35(6):750-2.
2Supanc V,Sonicki Z,Vukasovic I,etal.The Role of classic risk factors and prothrombotic factor gene mutations in ischemic stroke risk development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individuals〔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4;23(3):171-6.
3商 敏,王玉鳳,楊鳳梅,等.系統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恢復期患者認知功能、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3):6551-3.
4劉東玲,陳 輝,陳 靜,等.社區腦卒中主要照顧者積極感受和生活質量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9):5619-20.
5Renna R,Pilato F,Profice P,etal.Risk factor and etiology analysis of ischemic stroke in young adult patients〔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4;23(3):221-7.
6王 娟,劉 健,樊小農.生命質量的評價及其在腦卒中的應用〔J〕.山西中醫,2010;26(1):56-8.
7高傳偉.腦卒中患者心理狀況與人格特征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11(3):39-40.
8李紅麗,趙海平,馬 莉.乳腺癌病人人格特征、應對方式與生命質量關系的結構方程模型〔J〕.護理研究,2013;27(10):3389-91.
9孟 亞,周新明,王培席.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健康功能及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9):2529-31.
〔2016-11-16修回〕
(編輯 杜 娟)
R743.3
A
1005-9202(2017)22-5690-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2.093
武漢市衛計委項目(WG13C15)
1 武漢市武昌醫院神經外科 2 武漢市武昌醫院感染管理科
劉智明(1968-),男,博士,主任醫師,主要從事神經系統疾病研究。
潘 群(1976-),女,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腦卒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