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婭蘭+潘尚+徐華漢
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是新時期基層黨建的重要陣地。基層黨建難,最難是“兩新”。有人感慨:以前最難抓的是計劃生育,現在最難抓的是“兩新”黨建。
經過去年和今年兩輪聲勢浩大的“百日攻堅”,黃石“兩新”組織黨組織覆蓋率由不足70%到100%全覆蓋。
“劇情”為何發展這么快? 黃石“兩新”黨建的密碼是什么?
創新方式方法 補齊覆蓋短版
今年,根據省委組織部的統一部署,我省8人以上非公企業和所有社會組織,都應當建立黨的組織。黃石市排查出8人以上非公企業1696家、實體運行社會組織1226家。近3000家“兩新”組織,經過去年第一輪“百日攻堅”行動,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組織規模小,自身發展不穩定,人員流動性大,黨員資源更是稀缺。要在這些“兩新”組織中普遍開展黨的建設,推進黨組織全覆蓋,實現消滅“空白點”的目標任務,就更加困難重重了。
“強化問責問效,補強‘兩新組織黨建短板。”黃石市委書記馬旭明多次強調,要堅決打贏百日攻堅戰。市委組織部部長兼“兩新”工委書記劉旻多次帶隊到“兩新”組織現場指導攻堅。清單明責、銷號管理、末位約談、考核問責等一系列超常手段,推動各級各部門攻堅拔寨。
“有了這‘大禮包,我們開展黨建工作就不會‘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11月17日下午,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組織部組織了一場熱鬧的支部成立大會,正式批復成立6家非公企業黨組織并授牌。在這6家非公企業中,有5家企業是奔馳、寶馬等汽車4S店。抱著沉甸甸的黨建大禮包,有了黨建工作手冊、黨員手冊、黨旗黨徽、上墻制度等黨建物資,外加1000元支部啟動資金,6名新任支部書記信心滿滿。
開發區黨工委組織部副部長柯昌鴻告訴記者,剛開始做工作并不順暢,“碰了一鼻子灰”。汽車4S店的私營業主都不買賬,擔心“黨組織的介入會對自己的經營進行干預和約束,開展活動還會增加經費開支”,因此不跟組織部的同志接洽。為了消除企業的誤解和成見,組織部門摸準企業利益點,采取“迂回戰術”,請來工商局副局長兼個私協黨總支書記從中“斡旋”,交朋友、講政策、送服務,最終贏得了企業業主的理解支持。
“他們認為,社會組織屬于社會人,黨建工作只有體制內的單位才需要。”大冶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兼社會組織黨委書記黃龍敏說,當前,部分社會組織負責人對建立黨組織不認同。推進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既要繼承傳統黨建工作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又不能完全沿襲原有的思維和方法,需要在探索中前行,在艱難中奮進。
11月9日,黃石金山老年公寓療養院正式成立黨支部,老黨員們終于過上了正常的組織生活。11月15日,難掩興奮之情的20多名老黨員聯名給市委書記寫信,感謝黨的好政策,讓他們住上了現代宜居的養老院。此前,支部書記薛永忠還糾結了很久。他原本是人大退休領導,擔心黨組織關系從原單位轉出去以后,將失去與原有單位的聯系。
為此,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組織部采取柔性措施,同意不轉組織關系,解決了他的后顧之憂,從而為支部留下了一名優秀的“領頭羊”。
有社會組織、經濟組織活動的地方,就應當有黨組織的存在。這是中國共產黨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的寶貴經驗。然而,現實的困境是,有組織的地方不一定有黨員。大冶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人員在滿城找企業黨員的過程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兩新組織人員少,確實無黨員,企業業主認為馬上去招聘黨員又會增加工資成本。”
針對無黨員“兩新”組織,大冶市選派60名駐地黨員到無黨員非公企業擔任工農關系協理員,陽新縣選派72名公立學校黨員老師到無黨員民辦學校掛職支教,再相應建立聯合黨組織,有效解決了無黨員難題,實現了派駐幫建。
胡漢杰原是一名有著43年黨齡的退休村支書,被委派為大冶經濟開發區商貿行聯合黨支部協理員后不久,就幫助企業解決了村民反映的污染問題,還推薦了多名村民到企業務工。只要遇到企業老板,他總是不厭其煩地講:“你們致富了,歸根結底是黨的政策好,既要手中有錢,更要心中有黨。”
播撒紅色種子 形成磅礴力量
在戰爭時期,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最艱苦斗爭的時期,老百姓冒著殺頭的危險找黨組織。采訪中我們發現,有一部分1970、80后青年,他們在黨的陽光雨露下成長起來,對黨的認同前所未有的高漲,他們開始主動找黨組織,向黨組織靠攏。
走進祥宇輕工配件有限公司,產品展廳、樓梯間、活動室里隨處可見習總書記的語錄。“要注重對年輕一代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教育培養,引導他們繼承發揚老一代企業家的創業精神和聽黨話、跟黨走的光榮傳統。”這是公司董事長楊宏偉最為看重的。
作為一名年輕的企業家,1976年生的楊宏偉因為創業初期的忙碌和公司廠址的多次變動,一直沒有完成入黨的心愿。去年11月23日,公司支部甫一成立,他便第一個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今年,公司涌現出了11名入黨積極分子。這讓支部書記方衛喜出望外:“黨旗紅,企業興。員工要求上進的人,越多越好!”
“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這句話在祥宇并不是一句“政治口號”。公司15名入黨積極分子中,絕大多數是來自生產一線的80后。“他們在技術革新中吃苦耐勞、甘于奉獻的精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生產車間主任陳新濤覺得,開展黨建工作不是讓企業多了一個“婆婆”,而是多了一份“動能”。
鮮紅的黨旗下,黨組織建起來,黨員動起來,黃石“兩新”力量蓬勃發展。
鐘桂平是陽新縣木港鎮新村幼兒園園長,3年前,她就向屬地村黨支部提交了入黨申請書,至今沒有通過。考慮到要發展村里的后備力量,加上當前發展黨員名額有限,村支部書記也是無可奈何。
11月份,陽新縣民辦教育行業黨委選派木港鎮中心小學黨員教師張立新擔任新村幼兒園黨建指導員(聯絡員),指導新村幼兒園與臨近3所民辦幼兒園聯合成立了黨支部。公辦帶民辦。張立新肩負黨務業務“1+1”雙重職責,既幫助民辦幼兒園提升教學水平,又培育紅色種子。鐘桂平隨即向支部遞交了新的入黨申請書。
同樣找到組織的還有五一幼兒園園長柯友旗,入黨7年來,他都是在屬地村參加組織生活,繳納黨費,“總覺得寄人籬下”。11月2日,支部成立后,他就組織全體教職工學習了十九大報告。“第一次在自己園內黨員活動室開展活動,感覺獲得新生。”柯友旗說,目前幼兒園已經有兩位骨干教師向他提出了入黨申請。
“跟著中國共產黨,沒有做不成的事。”風云財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之一、黨支部書記姚星光說,成立3年時間,他們的員工數量、公司業績、上繳利稅分別翻了100倍。現在,風云公司90%的員工是90后,其中16名黨員中有11名是90后。姚星光說,公司有一個初步的設想:“成立黨支部,像中央黨校一樣培養管理骨干;成立商學院,像黃埔軍校一樣培養技術人才。”
記者手記:
“兩新”組織思想多樣、利益多元、就業方式和生活方式多變,黨的建設如何適應“兩新”組織的發展規律,使黨的組織設置更具靈活性、黨的組織活動更具吸引力、黨的工作機制更具生機活力,這是新時代對黨的執政能力提出的新挑戰和新考驗。盡管如此,隨著十九大的勝利召開,黨在全社會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越來越強,相信“兩新”黨建順水行舟,短板會變成樣板,難點會變成亮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