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蔡長春++劉子陽
公證具有法定證明力,可以預防矛盾糾紛,能夠有效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在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防控金融風險、推進產權保護法治化、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等方面大有可為。
7月召開的全國公證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推進公證工作改革,嚴管公證質量和公證隊伍,努力開創公證工作新局面。
公證,是一個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
僅是2016年,全國公證機構辦理公證事項1399萬件,業務收入47億元。截至2016年底,共有公證員13145名,在公證處工作的其他人員,包括公證員助理和行政后勤人員,共18233名。
在這樣一個并不算龐大繁冗的行業內,行業改革已進行了17年,但始終難以推進。這其中的原因,有司法部門不愿意放權,也有公證機構自身“既要帽子、又要票子”的訴求。
2017年7月,《關于推進公證體制改革機制創新工作的意見》出臺,強勢要求推進公證體制改革。司法部部長張軍更是在會議講話中指出,到今年年底前,行政體制公證處轉制為事業編制公證處都要改革到位。
新一輪公證體制改革重啟,各界對這一輪改革寄予厚望。正如張軍所言,公證體制改革早改早受益,不改無異于“慢性自殺”。
年底前完成行政體制公證處改制
在行政體制內的公證處工作了15年后,2015年,隨著湖南公證機構體制改革的浪潮,吳永萍調入事業單位性質、自收自支的長沙市星城公證處擔任副主任,從坐堂辦證到主動服務,從墨守成規到銳意創新,她深切感受到改革給公證行業帶來的勃勃生機,“完全摒棄了過去的辦證理念和辦證模式,呈現一種全新的工作狀態”。
近年來,各級司法行政機關積極探索推進公證改革,加快機構改制,健全完善公證工作體制機制,激活行業活力,有效促進了公證法律服務的能力和水平,辦證數量和質量有了明顯提升。
在四川省成都市區,事業體制的高新公證處去年辦證9500多件、業務收入798萬元,人均1188件99.7萬元。而與其近在咫尺的另一家行政體制的公證處,去年卻僅辦證320件、業務收入11.4萬元,人均80件2.8萬元。
放眼全國,差別依然顯著。據統計,2016年,全國事業體制公證機構辦證1178萬件、業務收入40億元,人均1216件41萬元;行政體制公證機構辦證122萬件、業務收入2.6億元,人均415件8.8萬元。
顯而易見,公證行業,事業體制優于行政體制。然而,截至去年年底,全國3001家公證機構中,仍有行政體制公證機構894家,占29.8%。改革勢在必行。
實際上,早在2000年,國務院就批準了司法部《關于深化公證工作改革的方案》(以下簡稱《改革方案》)就已明確,將行政體制公證機構轉為事業體制。去年年底,司法部、中央編辦、財政部聯合下發的《關于推進公證機構改革發展有關問題的通知》再次強調,抓緊將行政體制的公證機構轉為事業體制。
近年來,不少省份結合本地公證工作實際,制定改制工作方案,完善改制過渡政策,明確改革時間表,落實工作任務和責任人,有力推進改制工作。
總結經驗,趁勢而為。司法部明確提出要求,各地要在2017年年底前,將現有行政體制公證機構全部改為事業體制。部里將建立改革督察每月通報制度,及時跟蹤督察,每月向全國通報一次改制進展情況,確保按時按質推進改革工作。
創新拓展公證服務領域
在全國引起廣泛關注和熱議的“中國商標第一案”——王老吉、加多寶商標權爭奪案中,法院判決廣藥集團勝訴,廣藥集團最終從加多寶集團手中收回王老吉的商標權。
鮮為人知的是,該案審理過程中,四川省成都公證處發揮了重要作用,憑借自身專業優勢,應當事人申請,積極介入侵權行為的取證工作,成功辦理了相關證據的保全公證,成為法院依法判決的關鍵證據。
隨著全國鼓勵創新、保護創新工作的不斷深入,知識產權保護越發得到重視,為公證工作服務知識產權保護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
與此同時,公證工作服務于不同領域的優勢也在不斷凸顯。近年來,一些地方公證機構在拓展服務領域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探索,在融資保障、資產清收、電子證據、司法輔助等領域取得了新進展。
作為我國首家專門服務于自貿區的公證處,廣東省深圳市前海公證處自2015年5月開業伊始就積極探索,率先開拓商業保理等新型金融公證業務,為前海商業保理產業發展提供公證法律服務。
截至目前,前海公證處累計辦結保理合同強制執行公證業務304件,涉及保理融資金額近42.4億元。經公證后,合同履約率為99.67%。前海公證處出具的執行證書,得到各地法院的受理執行,受理執行率100%,債權人的債權救濟得以切實保障和高效實現。
上海市普陀公證處與普陀區人民法院于2014年年初就在法院訴訟服務中心設立了公證咨詢窗口。自2015年7月起,公證人員開始在法院導訴窗口參與繼承案件的咨詢分流,向當事人提出咨詢建議,將符合公證受理條件的案件分流到公證處辦理。去年4月,雙方正式建立訴訟與公證對接工作室,由公證處的專門團隊和法院訴調對接中心、立案庭等負責對接工作,建立起公證前置介入家事訴訟并參與案件訴前調解的公證與訴訟模式,有效減輕了法院審判負擔。
浙江、湖南等地公證機構圍繞實體商業轉型、新型金融信貸產品消費等新興供給消費模式,推出公證“O2O”服務新模式。北京、四川等地公證機構主動介入控制新增產能、淘汰落后產能、有序退出過剩產能的各個環節,為企業兼并重組、破產清算等提供法律服務。
拓展公證服務領域成了公證行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也是新一輪公證體制改革的重點。
今年7月,司法部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拓展創新公證業務領域 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提出要拓展創新金融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司法輔助、產權保護、“三農”領域、涉外領域等方面的公證服務。endprint
全國公證工作會議強調,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這個意見,在鞏固發展已有公證業務的基礎上,拓展公證業務領域,增強公證工作活力,努力實現公證事業創新轉型。
做精做優公證工作
8月17日上午10時許,位于北京市西直門外大街西環廣場的方正公證處,門口立著一塊醒目的公告牌,上寫:本公證處因停業整頓,不再受理新的公證申請。落款日期為8月15日。
事情起因是數十名有相似“房詐”遭遇的老人,他們被人以投資理財、以房養老、電信詐騙等手段哄騙到方正公證處,以房屋做抵押,與放款方簽訂借貸協議,并進行公證。此后,房子很快被過戶他人,自己則被趕出家門,同時背負巨額貸款。這一事件使整個公證體系遭受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也警示著提高公證質量和公信力刻不容緩。
公證質量是公證工作的生命線,關系到申請人切身利益和公證事業形象,必須嚴管?!耙駩圩o自己的眼睛一樣,珍視公證質量?!彼痉ú坑嘘P負責人在全國公證工作會議上強調,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各地公證協會和公證機構要第一時間報告掌握的案件情況和質量問題線索,抓好檢查、強化核實、嚴肅問責,不斷加強公證質量管理和隊伍建設。
當然,我們欣喜地看到,近年來,各地的司法行政機關和公證機構在嚴管源頭、明確標準和加強監管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
福建省廈門市鷺江公證處為加強對不誠信行為的打擊力度,為每個公證人員配備了加裝有攝像頭的電腦、帶有錄音功能的電話、二代身份證識別儀、高拍儀、照相機、攝像機、傳真機、掃描儀、手提電腦、光盤刻錄機、多功能復印機和打印機等辦公設備,從硬件和技術上提高了公證人員識假辨假的能力。
陜西省西安市漢唐公證處從公證問題集中的區域入手,與陜西省民政部門取得合作,通過專人專線及時核查公證“重災區”。
浙江省司法廳把公證質量專項檢查作為公證質量監管的重要抓手,對查出來的典型問題在全系統進行點名通報,并通過公證質量約談機制,將整改情況納入公證處和公證員的績效考效,層層抓落實,確保公證質量整改到位。
四川省成都市司法局制定《成都市公證質量管理辦法》《成都市公證案卷質量檢查評分標準》等規范性文件,通過集中檢查、機構自查、片區抽查、交叉檢查等不同形式組織專項檢查。
除此之外,提供便捷高效的公證服務也是做精做優公證工作的內在要求。
“路上堵車,我到這兒時都中午11時45分了,沒想到還有值班公證員,沒一會兒就為我辦好了公證,真是太方便了?!鼻岸螘r間,陳先生來到江蘇省宿遷市公證處辦理公證,對公證處午休時間也辦證的便民舉措大加贊賞。
從設立公證服務窗口到公證業務網上辦理,從精簡公證辦理手續到推行周六、午間值班制……公證服務不斷向便捷高效邁進。
上海、浙江等地在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設立公證服務窗口,同時推進公證服務進社區。福建、云南等地公證機構為當事人提供代辦調查取證、代辦領事認證、代辦產權證、文書送達上門等一站式服務。山東省改革調整公證執業區域,將過去102個變為17個,17個地市分別作為一個執業區域,異地辦證成為現實,省去了群眾來回奔波之苦。
與此同時,近年來,公證行業加強信息化建設,大數據、人工智能,有效提升了辦證效率,也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減輕了當事人負擔。
河北省在全國率先推動公證檔案數字化采集工作,對上世紀80年代初公證制度恢復重建以來該省1200萬多件公證檔案進行數字化掃描采集,構建覆蓋全部歷史檔案并隨時更新的“數字公證”,使得公證機構自身獲取信息、業務辦理更加高效快捷。江蘇、浙江等地打造“互聯網+公證”服務,江蘇開通公證在線受理平臺,36種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公證事項網上辦理。黑龍江省在全省范圍內開通公證微信城市服務,打造“365×24”式全天候公證服務模式,群眾足不出戶即可隨時隨地申請公證服務。
全國公證工作會議透露,目前,全國公證行業信息化建設方案已制定完成,行業管理信息庫等“五個數據庫”和公證服務查詢系統等“四個系統”建設已提上日程,大力推動公證工作改革發展的信息化“引擎”轟鳴。
用文化樹起公證執業精神
“公信、創新、包容、至臻”,四川省成都公證處服務大廳內,這八個鮮紅的大字格外醒目,它是成都公證人凝練出的核心價值觀。
近年來,一些地方公證機構積極推進公證文化建設,為公證事業不斷向前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動力和智力支持。
全國公證工作會議提出,公證文化建設對于形成公證行業核心競爭力,保持行業活力和向心力具有重要作用,公證行業的發展需要文化的支撐,要大力推進公證文化建設,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公證執業精神和行業品牌。
“我志愿成為一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員,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牢記公證使命,恪守職業道德,嚴守執業紀律……為推進依法治國、構建和諧社會而努力奮斗!”3月7日上午,河南省安陽市司法局、安陽市公證協會組織40名公證員舉行公證員誠信執業宣誓儀式。
面對國旗,40名公證員舉起右手莊嚴宣誓,鏗鏘有力的誓詞在會議室及公證人員的內心回響、激蕩,此舉進一步增強了公證人員的職業尊榮感,激發了干勁,鼓舞了士氣。
推進公證文化建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廣大公證員有沒有職業榮譽感,能不能感受到職業尊榮。司法部明確提出,公證員隊伍作為法律職業群體,應當建立符合職業定位要求的宣誓制,將其作為激發職業榮譽感的重要手段。
據悉,司法部已經印發《關于建立公證員宣誓制度的決定》,從今年8月28日起,將開展定期的公證員集中宣誓活動。通過宣誓這樣一種莊嚴的形式,激發公證員的職業自豪感、使命感,明確職業規范、行為底線和職業愿景,增強遵守公證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的自覺性,堅定為公證事業奮斗的信念。
同時,公證文化也要依靠長時間、高品質的公證服務積淀。
司法部有關負責人說,要繼續支持和鼓勵更多公證機構打造更優質的服務品牌。要以職業、專業、特色為出發點,培育一批起到行業龍頭作用的優秀公證機構,認證一批積極參與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處理重大涉外糾紛、處理重大災害事故的公證行業“國家隊”,選拔一批知識產權保護示范機構和司法輔助事務試點機構,打造一批公證品牌,以服務為本,增強公證的社會影響力和認可度。
近年來,一些公證機構注重規范建設,堅持內強實力、外塑品牌,在金融公證、家事公證、知識產權公證、司法輔助服務等方面做強做優,在當地甚至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
云南省昆明市明信公證處打造家事法律服務中心,滿足群眾在家事法律服務方面的需求,為當事人提供更為專業、便捷的綜合性服務,凸顯公證的社會功能和價值;北京市長安公證處設立全國首個公證遺囑中心,專門解決老年人遺囑公證的難題,省去了老人的諸多麻煩。
開弓沒有回頭箭,深化公證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期待公正、權威、高效、便民的公證服務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的獲得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