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海燕



摘 要:本文以某78 m 平臺供應船/油回收船的機艙通風系統為例,介紹機艙通風系統的設計過程,包括機艙通風量計算、管路布置、阻力計算、百葉窗等附件的設計方法。
關鍵詞:機艙通風設計;通風量;風管;阻力
中圖分類號:U664.86 文獻標識碼:A
Design of Ships E/R Ventilation System
L? Haiyan
( Guangzhou Shunhai Shipyard Ltd. Guangzhou 511440 )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engine room ventilation system through the design example of a 78 m platform supply / oil recovery ship, including engine room ventilation quantity calculation, pipeline arrangement, resistance calculation, design of louvers and other accessories.
Key words: Engine room ventilation design; Ventilation quantity; Air duct; Resistance
1 引言
船舶機艙作為全船的核心區域,匯聚了船舶的動力裝置及大部分重要設備。為確保機艙部分的設備正常運行及工作人員操作維護管理方便,可靠的機艙通風系統設計是輪機設計中一項重要工作。
機艙通風需實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目的:
(1)維護機艙內基本的值班工作環境;
(2)提供主柴油機、柴油發電機及其它發熱設備燃燒及散熱所必須的空氣量;
(3)排除機艙內滯留的油氣、廢熱等。
本文以某78 m 平臺供應船/油回收船為例,介紹船舶機艙通風系統的設計。
2 通風量確定
根據ISO8861-1998的相關標準,機艙通風量的確定主要考慮兩方面的因素:一是設備燃燒所需空氣量;二是設備散熱所需空氣量。機艙總通風量至少為以上兩部分之和。該船的機艙主要設備包括:2臺主推進柴油機,額定功率為2 x 4 020 kW,在最大使用功率時的空氣消耗量為7.5 ( m3/Hr/kW);柴油發電機組3臺,額定功率為3 X 450 kW,最大使用功率時的空氣消耗量為0.699 kg/s ;2臺1 100 kW的主機帶動的軸帶發電機。
2.1 設備燃燒所需的空氣量計算
(1)推進柴油機燃燒所需空氣量Qdp按下式計算:
Qdp=Mdp ·P ·n=60300 m3 / h=60300 m3 / h (1)
式中:
Mdp—推進柴油機在最大使用功率時的空氣消耗量,Mdp = 7.5 (m3 / Hr / kW);
P —主柴油機最大持續功率時的軸功率,P = 4020 kW;
ndp—主柴油機臺數,ndp=2;
(2)發電機燃燒所需空氣量Qdg按下式計算:
Qdg= Mdg x ndg x3 600 /ρ=4 453.8 m3/h (2)
式中:Mdg—發電機在最大使用功率時的空氣消耗量,Mdg=0.699 kg / s;
ndg—發電機數量,正常航行時,ndg=2;
ρ—空氣密度,取35 ℃時ρ=1.13 kg / m3。
(3)主空壓機所需空氣量Qa:
Qa=2 x 34 m3 / h=68 m3/h
由此可得,設備燃燒所需空氣量QC合計為:QC = Qdp + Qdg + Qa = 64 821.8 m3 / h (3)
2.2設備散熱所需的空氣量計算
機艙中散熱設備眾多,本文從主要考慮主柴油機、發電機組這兩項設備的散熱,其次為電氣設備、排氣管系等。
設備散熱所需的空氣量Qh按下式計算:
Qh= (Φdp +Φdg +Φel +Φep +Φo ) / (ρ·C·△T)-0.4(Qdp+ Qdg) =119125 m3 / h (4)
式中:Φdp —主柴油機散熱量kW,;
Φdg —主發電柴油機散熱量kW, ;
Φel — 電氣設備的散熱量kW,;
Φep — 排氣管系的散熱量kW,;
Φo —其它設備的散熱量,kW;
Qdp —主柴油機燃燒所需的空氣量,m3/s;
Qdg —主發電柴油機燃燒所需的空氣量,m3/s;
ρ—空氣密度,取35℃時ρ=1.13 kg / m3;
C —空氣定壓比熱容, C=1.01 kJ / kg*K
△T — 機艙內的平均溫升,△T=12.5 K;
2.2.1主柴油機散熱量Φdp的計算
如果主機商不能提供確切的數據,按下式計算:
Φdp=Ldx PdpxndP = 132.66 kW (5)
式中:Pdp ——推進柴油機最大持續功率時軸的功率,Pdp= 4 020 kW;
Ld — 柴油機熱損失,%。按圖1計算,取0.0165;
ndP—主柴油機的臺數,ndP=2。
2.2.2發電機組散熱量Φdg計算endprint
Φdg=φdgxndg=50 kW (6)
式中:Φdg — 發電機的熱排放,取Φdg=25 kW,(廠商提供);
ndg — 正常航行時ndg =2。
2.2.3 電器設備散熱量Φel 計算
Φel = Pg x n x 0.85 x 20%=187 kW (7)
式中:Pg—軸帶發電機的功率,每臺Pg =1 100 kW;
n —軸帶發電機數量,n=1。
2.2.4 排氣管散熱量Φep計算
(1)主機排氣管散熱量
主機排氣管管徑DN700 mm,絕緣厚70 mm,從圖譜查出每米排氣管的散熱量為0.5 kW/m;
主機排氣管長度28 m,故2臺主機排氣管散發熱量為28 kW。
(2)發電機排氣管散熱量
發電柴油機排氣管管徑DN200 mm, 絕緣厚50 mm,每米排氣管的散熱量為0.25 kW/m,發電機排氣管長度30 m,故2臺發電機排氣管散發熱量為15 kW.
因此,排氣管系的散熱量合計Φep =28+15=43 kW.
2.3 機艙所需總通風量計算
QTV= QC +Qh =183 946.8 m3/h (8)
3 機艙通風系統設計
該機艙通風系統設計依據:BV(必維船級社)規范、LLC《國際載重線公約》以及SOLAS《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等。
3.1 通風方式的選擇
艙室的通風有以下幾種方式:機械送風機械排風;機械送風自然回風;自然送風機械排風方式;自然通風方式。根據ISO8861-1998要求,機艙通風設計需維持機艙稍微有正壓,通常正壓不超過50 Pa,因此該船設計采用機械送風自然回風方式,即采用機艙機械送風、機艙(煙囪棚)自然回風方式。因此,選用2臺等風量的風機用于機艙送風(每臺風機滿負荷時風量約為92 000 m3/h)。為滿足不同工況需求,采用雙速風機,考慮到機艙釋放CO2后的排風需求,其中一臺風機采用可逆型式。另外,為了滿足效率高、體積小、方便正反轉等特點,機艙風機選擇軸流風機。
3.2 機艙主通風管路設計
機艙屬機械處所,其通風道在經過其他艙室時需考慮防火問題。另外,考慮到機艙內電纜、水管、油管等管線眾多,因此機艙通風道主要采用結構風管型式,以滿足布置及防火需求。
主甲板以上部分結構風管布置在上層建筑的兩側,該風道截面的設計是將風速控制在最高8 m/s左右,以降低風道內噪音對上層建筑的影響。在結構風道中,由于船體結構布置的原因,風管的走向不可能全部順暢,有些位置甚至拐彎比較多,造成局部通風面積不夠,例如甲板結構開孔偏小,造成局部風速達25 m/s。為解決這一問題,在滿足強度要求及不改變其他專業布置的情況下,將該結構風管根部(甲板下)艙壁由垂直改為傾斜,局部擴大面積,以降低風速使風道暢通,見圖2。
主甲板下部機艙內的風道主要作用是將風送至機艙內各個場所,其目的如下:提供主機、輔機等設備在運行時需要的燃燒用空氣;帶走機艙設備運行時散發的大量熱量;帶走機械設備散發的各種油氣等危險氣體;給工作人員提供呼吸用的新鮮空氣。 因此需從總管上分出各支風管至上述位置,這些支風管大小須按風量風速設計,通過前面的風量計算,各主要設備所需的風量分別是:主機約110 000 m3/h;發電機約60000 m3/h;軸發約18 000 m3/h;其他約7000 m3/h。由于該船機艙比較小,設備較多,機艙分為上下兩層結構:機艙上層風管主管中的風速,推薦風速12~20 m/s;然后依次確定其后各段主管和分管中風速。一般風量每次降低10%、風速約降低0.5 m/s,將各支風管內的風速控制在8 m/s左右。由于風量及風管尺寸較大,這些支風管均采用至少3 mm的黑鐵皮制作,以滿足強度要求,避免風管強度不夠產生振動及噪聲;機艙下層風管由于結構的限制,直接在上層主風管所到達的機艙下層甲板前后四個角的位置安裝4臺相當風量的送風機,以保證機艙下層通風,具體布置見圖3。
3.3 送風管路上風口設計
該船送風口采用的是不可調節的線網式風柵形式,主要考慮到該型風柵有效通風面積較大,若采用傳統的槽式結構通風柵,其有效通風面積小,同樣數量的風柵后者出風口風速較大,若為降低風速而增多風柵,則又不經濟。通風柵的數量應將機艙內的送風口風速控制在6 m/s以下,達到相關要求。
3.4 機艙進/出風口
機艙風機室上部結構風道主要用于安裝送風百葉窗,根據LLC規范:在“位置1”的通風筒,其圍板高出甲板以上4 500 mm;在“位置2”的通風筒,其圍板高出甲板以上2 300 mm。所謂“位置1” -指在開敞的干舷甲板和后升高甲板上,以及位于從首垂線起船長四分之一以前的開敞上層建筑甲板上;“位置2”- 指在位于從首垂線起船長四分之一以后的上層建筑甲板上。
該船設計共用4個1 500 mm×1 400 mm無門固定百葉窗分別向兩個風機供風。根據SOLAS公約,應設有供天窗開啟和關閉、在煙囪上正常排氣通風開口關閉和通風擋火閘關閉用的控制裝置,因此煙囪上的回風百葉窗采用無門但百葉可關閉的形式。綜合風速、百葉窗葉片數量等考慮,設計采用2個大小為2000 mm×1550 mm的氣動百葉窗,并在駕駛室能控制其開閉。根據本人多年的設計經驗,只要百葉窗的面積大約是風機通風面積的1.8~2倍就可滿足通風要求。
3.5 風機噪聲和震動的消除
由于風機尺寸較大,噪聲也比較大,所以造成機艙的噪聲及上層建筑的噪聲均比較大。為了改善這種狀況,在送風機下方加消音器,以減少風機噪聲對住艙的影響。同時,為了減少風機的震動,在風機下方安裝有減震器,如圖4。
另外,在結構風管一些拐角的地方,加了有一定弧度的導流板。
3.6 機艙風機可閉風閘及煙囪百葉窗
按BV規范要求,在機艙釋放CO2的情況下,應能迅速切斷機艙內的通風系統;另外,由于機艙風機風閘及煙囪百葉窗的尺寸較大,手動操作比較困難,因此本通風系統上的煙囪百葉窗、機艙風機上的風閘均設計成氣動形式,氣源為壓縮空氣,來自應急速關閥空氣系統,供氣時保持開啟狀態,斷氣時關閉,并能在駕駛室遙控,駕駛臺可顯示開關狀態并能遙控啟/閉。
3.7 風管阻力的計算
風機壓力根據風管系統的阻力計算確定。一般風機的靜壓為400 Pa~500 Pa,這樣使風管尺寸及電動機功率都不致過大。進行通風管道計算時,必須確定壓力損失,包括局部阻力損失和摩擦阻力損失,由于通風管道短而且曲折多,所以局部阻力損失比較大。
(1)局部阻力損失
△Pi=ξx (V2 xρ) / 2 (9)
式中: △Pi—管件阻力損失,Pa;ξ— 局部阻力系數,可查表求出; ρ—空氣密度,取35 ℃時ρ=1.13 kg/m3;V —流速,m/s。
(2)摩擦阻力損失
可根據風管的形狀、風量和直徑,從標準圖譜中查出。
4 結 語
本文通過介紹船舶機艙通風系統的設計流程,闡述了機艙通風系統在詳細設計階段的風量計算、風管的設計、阻力計算以及設計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對船舶通風系統設計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該系統最終通過了系泊試驗,并在航行實驗階段運行良好。但是,由于受空間限制,該船機艙風機的布置圍井偏小,如果布置位置允許,應該給風機盡可能大的空間,以利于安裝風機和消音器以及改善通風效果。
參考文獻
[1] ISO 8861-1998. 機艙通風要求及計算.
[2] 船舶設計實用手冊(輪機分冊)[M]. 2002.
[3] LLC,國際載重線公約[196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