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哲+蒲凌海+孫濤
【摘 要】我國是一個擁有著廣闊的土地、大量各種類型的湖泊和河流、多種氣候的國家,幾乎包含著地球上所有的生態系統的類型。同時,我國也是一個生態比較容易受到損害的國家,生物入侵、水土流失、大氣污染等多種生態問題已經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實現生態的安全、健康、可持續發展是現在要面臨的任務。而在人類活動不斷影響著生態趨向這個大背景下,要徹底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保持生態持續性的原則。本文對生態系統發展現狀、PSR模型在生態系統健康評價中的應用進行分析與探討,以供相關人員進行參考。[1]
【關鍵詞】PSR模型;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應用與探討
0 引言
PSR模型的全稱為“壓力-狀態-響應”模型,可以從時間尺度上對生態系統健康根據選取的指標進行動態的評價,主要評估資源利用和持續發展。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正在遭到各種因素的破壞,我們必須重視生態系統健康的重要性,也必須對生態系統的健康程度進行實時評估,這樣有利于把控生態發展可持續性的走向,一旦出現嚴重危害生態系統健康的現象時,能夠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補救,避免區域生態系統的嚴重損害。[2]
1 生態系統健康評價發展現狀
生態系統健康是滿足人類正常的需求并且能夠維持生態系統自我更新與維持的能力。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生態可持續性已經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但是同時,工業的發展不僅給人們帶來了經濟的繁榮,也帶來一些生態問題。工業污染越來越嚴重,空氣、水源正在受到嚴重的危害。近年來的全球氣候變暖正是大自然給人類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預警,保持生態系統健康發展越來越值得人們關注并付諸于行動。更重要的是,人類為了經濟和工業上的發展正在不斷開采資源,很大程度上能夠引起資源的耗竭和生態系統的退化,一旦超出生態承載力的范圍,打破生態平衡帶來的災難將會是巨大的。[3]
因此,建立一個完善的生態系統健康評價體系是很重要的,對生態系統健康進行實時監測,把控生態系統健康程度的走向,用文化、道德和法律的標準與約束對生態系統進行合理的管理。目前生態系統健康評價還處在一個不成熟的階段,值得人們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不斷探索,總結經驗,指出未來的發展趨勢,有利于后的發展。
2 “壓力-狀態-響應”(PSR)模型及分析
PSR模型是能夠反映人類活動施加的壓力、系統狀態以及人類做出的響應。工業污染、大氣污染、開采自然資源都是人類施加給生態系統的壓力,施加壓力后生態系統中資源、環境等狀態會發生一定程度上的改變,而人類又根據生態系統所發生的性質或自然資源數量的改變通過環境、經濟、法律政策做出的一系列反映都稱為響應。
從以社會、經濟方面為主要來源的“壓力”來分析和探討對環境施加壓力的人類活動,反映了在一定時期內使用資源的程度和未來走向。以環境和自然資源來作為生態系統狀態的指標,反映環境應對施加的壓力時所受損害的程度或者有所改善的程度,這也是環境政策和制度的根本目的。同時,政策、制度和法律方面來“響應”社會經濟壓力的情況,反映了人們為了減輕生態系統所承受的壓力和損害實施的一系列措施。PSR模型不同于以往的評價框架,具有新穎性和很大的應用價值,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評價指標體系之一,對評價細節具有針對性,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不同的使用目的進行調整,可操作性強。
3 基于PSR模型的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3.1 指標選取的原則
在選取評價指標時,一般通過三個方面來考慮,系統全面性、區域指導性、動態變異性。
3.1.1 系統全面性
系統全面性是指在選取指標時,必須對生態系統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要對壓力、狀態、響應進行精準地度量,又要注意協調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綜合分析,實現系統指標整體化。又稱系統整體性原則。在評價過程中要注意人類、社會、生態環境不是單獨存在的系統,而是彼此相互關聯,互相依存的關系。在評價生態系統健康選取指標時,要注意三者之間的關系,系統全面地進行分析。
3.1.2 區域指導性
區域指導性是指,在區域生態持續性評價中會有很多因素作為評價時的干擾,并且能夠(下轉第16頁)(上接第14頁)影響資源、社會、環境的因素有很多,在進行綜合評價時要注重找出主導因素。并且,不同的地區所側重的評價方面不一樣,所使用的目的也不一樣,所以選擇的評價指標和方法也不相同,相同的指標在不同的區域使用是不適宜的。因此,在評價時要注意因地制宜。
3.1.3 動態變異性
動態變異性是指,生態系統的狀態不是處于靜止不變的狀態,而是處于動態變化中,生態環境中的資源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所改變的,選取的指標也只能在一定的時期內使用,具有一定的“保質期”和時效性,這說明在評價過程中所選取的指標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該在生態系統健康發展過程中處于不斷更新和完善的狀態。
3.2 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以PSR模型為基礎的生態健康評價指標體系具有實用性和代表性的優勢,能夠比較全面地把人類活動中的因素與生態系統融合在一起考慮。以流域生態系統為例建立的具體的PSR評價指標體系,可以明顯地看出PSR評價體系是一個具有層次感的體系,整個指標體系分為三層,第一層反映生態系統健康情況,是體系中的目標層。第二層體現壓力、狀態。響應,是體系中的項目層。第三層為比較具體的指標層,每種指標都有相應的測評因子。
3.3 指標標準化與權重
在評價框架中,評價指標的數據應該處于標準化的水平,在建立評價指標時應該嚴謹規范。評價指標閾值的確定也是一個難點。人類的評價過程是帶有主觀色彩的,主觀意識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的判斷能力導致指標偏離標準化,所選取的指標閾值也缺乏相應的科學驗證。因此,評價標準的閾值應該是具有相對性的,不是一個絕對性的數值,并且生態系統是處于動態變化過程中,不宜人為設定評價指標閾值。指標權重的測定一般可以由主觀賦權法和客觀賦權法,主觀賦權法以刻畫指標相對重要性差異為目的,更加科學和實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進行控制性實驗使結果更加精準。
3.4 基于PSR模型在生態系統健康評價中的應用價值
采用PSR模型可以定性定量的對生態系統健康進行分析與評價,對生態系統中的資源利用以及可持續性進行動態評估,適用于各種生態系統,比如,流域系統、濕地系統、耕地系統等等,應用比較廣泛,與傳統的生態系統健康評價體系相比更加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能夠很好的推進可持續發展的進程做出貢獻。但同時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等待我們去解決,比如,國內的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標準還不是特別規范,對評價的精準性有不利的作用,在未來的探究過程中還有待完善和解決。
【參考文獻】
[1]陳利頂,呂一河,田慧穎,等.重大工程建設中生態安全格局構建基本原則和方法.應用生態學報,2007,18(3):674-680.
[2]宋蘭蘭,陸桂華,劉凌.淺析生態系統健康評價研究現狀.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2(5):539-541.
[3]傅伯杰,周國逸,白永飛,等.中國主要陸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與生態安全.地球科學進展,2009,24(6):5715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