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立新
濰柴在某些方面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有的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具備了發展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基礎和條件
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培育世界一流企業,這一目標既是對我國開放步入新階段的前瞻性布局,更是對國有企業在新時代發展新方向提出的新要求。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國有企業在國際競爭中面對的是實力雄厚、規模龐大、經驗豐富、技術領先的各國大型跨國公司。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培育我國經濟的新優勢,為了在產業鏈、價值鏈中占據中高端,提升綜合國力,我們必須緊緊扭住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這個目標,加快形成一批在國際資源配置中能夠逐步占據主導地位的領軍企業,加快形成一批在全球行業發展中具有引領作用的領軍企業,加快形成一批在全球產業發展中具有話語權和影響力的領軍企業。新的“動員令”已經發出,作為行業領軍企業的濰柴必須肩負起這一光榮而神圣的使命。
條件已經具備
經過70多年的持續發展,濰柴取得了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依靠創新驅動實現了向高端、全系列和消費端的三大跨越。在高端領域,2016年,當許多企業還在經受供給側改革的陣痛時,濰柴穩步推動全新升級版“藍擎”大功率發動機搶占市場先機,取得重卡發動機銷量第一,此外啟動高端發動機研發項目,開拓游艇、礦車等高端發動機配套領域,進一步發揮協同效應。逐步構建起最具競爭優勢的全系列、全領域綠色動力產品平臺,傳統能源與新能源并重的全系列產品平臺,躋身全球產品線最全的頂尖企業行列。在消費端,圍繞產業鏈積極拓展后處理、油品、備品、再制造等后市場業務,在多個領域保持全球和國內第一,加強公司抵御行業周期性風險的能力。
一流的產品源自一流的研發。依托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濰柴建成了國際同行業規模最大、功能最全、能力最強的發動機研發試驗基地,實現了從國內領先向全球一流的跨越,成為行業技術和排放升級的引領者,形成了生產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的全球協同研發創新格局。
《中國制造2025》提出,在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也是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的根本路徑。2015年,工信部公布第一批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在46個項目中,濰柴動力申報的柴油機智能制造綜合試點示范項目名列其中,成為內燃機行業中第一家入圍企業。濰柴在智能制造項目的推進中,全面梳理了八大業務領域(研發、采購、供應鏈計劃、生產、物流、營銷、管理、服務)的相關流程,并充分聚焦制造環節,著力推進制造過程的智能化,以培育新的生產方式。濰柴正在由傳統裝備制造企業向科技創新型和制造服務型企業轉變的進程中,大力發展智能制造,企業創新能力得到質的飛躍。
十九大報告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濰柴正是依靠創新驅動成功實現了銷售收入從百億到千億的跨越,實現了從單一產品到多元業務的跨越,實現了從民族動力到國際濰柴的跨越。正如濰柴動力董事長譚旭光所言,科技格局決定競爭格局。世界發展到今天,只有科技創新才能解決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問題。濰柴要始終以科技引領發展,以創新驅動發展,加大研發投入,聚集高端人才,整合全球研發資源為我所用,建設行業最頂級的研發能力。要加快邁向高端,挑戰全球第一,在每個戰略領域都要打造最具品質、最具核心技術和最具成本競爭力的世界級、高價值產品。要不斷提升技術研發的層次,不僅要學會從1到N,更要敢于從0到1的突破。濰柴人就是要想別人沒想過的事,干別人沒干過的事,真正攻入無人區,站在科技世界的塔尖。
總之,濰柴在某些方面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有的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具備了發展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基礎和條件。
任重道遠
從世界一流企業的發展路徑來看,強大的組織功能、扁平化的管理、整體效應的發揮、品牌形象的彰顯等是其基業長青的必由之路。這些企業的管理優勢更多地體現在卓越的管控能力、優化的組織架構、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優秀的企業文化。首先,世界一流企業的發展都經歷過一系列的并購和戰略重組,在管理體制上保證各子公司的獨立性,追求各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不斷根據市場變化構建“適應性”組織確保企業持續健康是其發展的關鍵因素。其次,推進國際化進程是世界一流企業發展的必然,跨國公司必須加大戰略管控,才能實現有效協同。第三,世界一流企業的增長方式,都經歷過從規模性增長向盈利性增長的轉變,因此,以核心競爭力為基礎,延伸與整合產業鏈,更多地釋放企業內部的能量,將“資金、技術、管理”老“三位一體”的組織管控模式向“戰略引領、品牌價值、商業模式”新“三位一體”的模式轉變,是世界一流企業組織架構的發展要求。第四,企業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內控風險的不斷增加,要求建立更加扁平、更加有效、更加有力的一體化組織架構,始終將經營管理模式的適應性、組織架構及體系的針對性、內部制度的安排、國際經營人才的培養吸納、管理機制的再造、市場營銷的總體規劃、業務流程的創新設計、管理方式及手段的集成推廣等方面作為工作重點,更加突出管控的組織一體化。
打造全球競爭力,爭創新時代的世界一流企業,就必須站在全球的視野來審視自己,與世界一流企業進行全方位對標,尋找在企業經營、組織方式、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差距與不足。
在國際化經營方面,世界一流企業大多是國際化指數很高的跨國公司,即企業本國之外的營業收入、利潤、資產和員工要占到一半以上。具有很強的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很強的全球價值創造能力、很強的全球資本運作能力。在管理信息化方面,世界一流企業擁有很高的信息化水平,并借助信息化平臺,建立起卓越的運營、管控能力和精細化管理。信息化水平高低成為能否達到世界一流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在管理創新能力方面,世界一流企業高度重視管理創新尤其是商業模式創新和新管理方法的應用,并成為保持競爭優勢的銳利武器。管理就是生產力,管理創新就是競爭力,而重大開創性的商業模式的創新,可以成為引領競爭優勢的核心競爭力。在風險管理方面,世界一流企業往往都有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建有比較完善的風險預警指標系統,備有全套的應急預案,建起統一的風險管理文化,從戰略決策層面到具體業務層面都嚴格執行風險管理流程,利用信息化手段將風險管理固化于業務流程,并與日常經營管理融為一體。
總之,打造全球競爭力,爭創新時代世界一流企業任重道遠,必須貫徹好十九大精神,堅持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加強管理和管理創新為基礎,洞悉產業發展趨勢和前景,抓好企業戰略管理,進一步推進信息化建設,提升現代化管理水平,加強風險管理,增強企業管控能力,積極穩妥實施國際化經營,提高全球配置資源能力,圍繞做強做優,加強對標工作,2020年追趕和超越世界傳統能源動力的最先進技術、2030年新能源動力總成包成為引領世界的標桿,為濰柴早日實現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宏偉目標而不懈奮斗。
作者系濰柴動力副總裁、董事會秘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