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勇+馮杰+譚大勇
中國涼城,有利之川。
利川,這個坐落在鄂西南邊陲的小小城市如今在國內已成為比肩一線的著名旅游和宜居城市,享譽海內外。
吸引人們來到利川、留在利川的,除了秀麗的自然風景和獨特的民族文化,更有黨組織帶領下的利川人多年來對城市優質資源不斷的發掘,并逐漸形成了一套有利川特色的構建區域化黨建、優化城市服務、創新城市管理、促進城市和諧的新方法和新理念。
扎牢組織網絡,為城市居民解難事
“進門一張笑臉、辦事一聲詢問、請坐一杯茶水、出門一聲祝福。”走進利川市都亭街道乳泉社區,家的溫馨氣息撲面而來。
乳泉社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社區,有3800多戶居民,其中土家族與苗族居民就占一半。多年來,社區未發生一起非法上訪,連續兩年被評為“九零”社區,即黨風廉政建設零追責、社區零招待、安全生產零事故、綜治信訪維穩零越級上訪、居民“三違”建房零新增、生態環境零污染事故、食品藥品零安全事故、零政策外生育多孩、零邪教組織活動。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利川市推行黨的基層組織全覆蓋所帶來的效應。該市以城市街道為單位、社區為單元、網格為細胞,構建了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多方參與基層組織體系、基層法治秩序體系、基層現代管理與服務體系”。建立了“三級網絡”,即以小組長、黨員中心戶、網格員、駐片干部;以社區黨組織、街道駐社區公務員、社區民警、社區律師;以街道黨工委分管領導、社區大黨委、社區下轄非公領域黨組織為成員的三級網絡。每一級網絡無縫對接,幫助解決群眾的困難,讓居民們真正實現 “小事不出小組,大事不出網格,難事不出社區”。
90歲的孤寡老人袁楚玉生活在乳泉社區。小組長在一次走訪中發現老人生活困難,于是把情況反映到社區黨組織。沒過多久,社區書記與志愿者便帶著米、面、油來認門。自此,社區黨組織不定期派人前來探望和慰問老人。“哎呦,你們今天又來關心我了,太感謝你們了”,這句話如今成了老人經常掛在嘴邊的話。
嚴格黨員管理,給城市發展添活力
“大店子巷路面不好,150米的巷道沒有路燈,下水溝排水不暢,影響群眾出行。”今年4月,乳泉社區官山黨支部書記、社區居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上向社區黨委反映情況。經過不到半個月的整修亮化,反映的問題在居民的共同監督下得以圓滿解決。
有了監督,才能更好地為城市居民服務。2015年換屆時,該市成立了社區居務監督委員會,推行“1+ N”監督制度,即在黨組織的領導下,每個月居務監督委員會對居民委員會工作進行一次審議;每個季度黨務居務向群眾公示公開,接受一次監督;每年財務專管員對居民委員會財務開支進行一次審計;制定了《利川市居務監督委員會實施細則(試行)》,構建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紀檢委員監督、群眾監督、居務監督、專管員監督的“一核多元”監督模式,實行收集、調查、落實、反饋四道程序開展監督,切實發揮監督作用,轉變了干部工作作風,提升了城市服務水平。
同時,利川廣泛推行公示公開“三全”(全領域、全渠道、全區域)制度,大至項目征地拆遷,小到出生上戶,凡是不屬于禁止公開目錄的,事無巨細,社區都會通過黨務居務公開欄、電子顯示屏、微信群等向全社區居民、黨員公開。算清“明白賬”,保障了群眾的知情權,提升了工作的透明度,為城市的建設添路子、增活力、強動力。
監督過后更有黨員積分亮牌嚴格管理。今年,利川在全市實行黨員“積分亮牌”先鋒指數管理,對照黨員在組織生活、服務群眾、公益事業、遵紀守規等方面實行加減分,每月對黨員進行一次評分,將黨員評定為優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個等次,并在公告牌上亮出成績。不合格亮紅牌,合格亮綠牌,基本合格亮黃牌。黨員楊正龍是蘇馬蕩景區的最初開發者之一,在一次亮牌為黃色后居然落了淚。
75歲的李德元說,入黨45年來這還是頭一次遇到,“自從實行黨員‘積分亮牌先鋒指數管理制度以后,黨員們的表現真的不一樣了”。黨員積分制如同一面鏡子,大家經常拿出來對照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黨員標準。
通過亮分,黨員面貌改變了,作風轉變了,越發受到老百姓的擁戴,黨組織的凝聚力充分顯現。支部書記李凱感慨道:“現在不管做什么事情,大家的積極性都高了很多,老百姓的反響也好了很多”。
建立避暑黨支部,讓城市充滿人情味
冬天的謀道鎮格外平靜,街上是享受陽光的當地居民和偶爾駛過的車輛。誰能想到,這個本地常駐人口僅幾萬人的小鎮,在每年暑期能迎來20多萬人的客流量。夏季的夜晚,這里游人如織,喧囂熱鬧。小鎮里的蘇馬蕩景區坐落著一排排設計精良的公寓,組成了一個又一個社區。每到夏天,前來避暑的居民里就有大量的流動黨員,怎么能讓他們過好組織生活,怎么發揮這些流動黨員的作用,考驗著謀道鎮黨委的智慧。
記者一行在鎮組織委員向杰的帶領下來到蘇馬蕩景區“林海云天”社區中的一個小樓里,入口處一面燙金的金屬牌子上寫著“黨員之家”。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地板上,窗外就是風景秀麗的群山。據悉,這樣的“黨員之家”在蘇馬蕩的其他社區還有4個。旅游旺季,流動黨員就在這里舉行“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在這里召開黨員大會。
今年,林海云天小區新建了一個標準運動廣場,但進入廣場要下階梯,這對老年人和殘疾人來講很不方便。通過召開黨員大會廣泛征求意見,開發商迅速將階梯改為無障礙通道,得到大家一致稱贊。
據初步統計,蘇馬蕩有黨組織的5個小區有5000多戶業主,黨員占4成以上。管理并利用好黨員隊伍,既是組織建設的需要,也是社會管理的現實需求。年逾八旬的武漢老黨員周志明參加了所在小區的“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后感嘆說:“我去過很多地方避暑,但真正把黨員組織起來的,蘇馬蕩是第一個。”
除了讓流動黨員過好組織生活,有效發揮流動黨員作用也是鎮黨委努力實現的目標。
去年8月,重慶北碚區異地避暑謀道鎮臨時黨支部成立。該支部位于山水康城小區,是蘇馬蕩最早成立的避暑臨時黨組織,主要由重慶北碚區副處級離退休領導干部組成。32位老干部主動請求謀道鎮黨委支持建立黨支部,并要求全體黨員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維護好小區秩序、衛生,在異地他鄉多做好事。
今年暑假前夕,該支部在謀道中學開展捐資助學活動,資助兩位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直至其上大學。建軍節當天,老黨員們跟謀道鎮開展聯誼活動,共敘發展,并參觀魚木寨,了解當地歷史文化。
城市黨建引領利川和諧、有序發展,這座集合自然景觀和人文氣息的宜居、宜游小城正變得更加美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