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國祥
十九大第二場“黨代表通道”上,來自武漢的女代表楊曉玲用手語介紹自己,給電視機前的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大會結束回漢后,她坦言,決定這一舉動她思考了很久,曾擔心會顯得嘩眾取寵。“最后,我想起我的學生們,他們聽不到聲音,我要在電視屏幕上讓他們聽懂我講什么,只有手語才能把他們的心愿帶到北京”。
楊曉玲以手語對媒體和觀眾介紹自己,原來是有這樣的“私心”。如果說此舉是“作秀”,那她秀出的是一個人在廟堂不忘記江湖、在眾聲喧囂時不離本行,在人生最得意時,仍舊記得自己是誰、從來里來、要到哪里去。
這手語 ,是初心和使命的體現。而有些黨員和干部,面對領導是一幅笑容,面對群眾是另一張冷臉;向上匯報是一個調子,向下履諾是另一種樣子。習慣于糊弄百姓,熱衷于“代表”群眾,執著于表現自己。在上級面前,一門心思領會領導意圖,心無旁騖地顧全完美大局。
楊曉玲難得在京城開次會,卻這樣“不安心”,時刻不忘自己的服務對象,這是端正會風和提高會議效率的個人自覺樣本,這個“秀”作得好。看他們怎樣開會,就知道他們過去在怎樣工作,并相信他們會后將會擼起袖子加油干。返漢后的楊曉玲,次日一早就去學校組織學生排演重陽節節目,她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土壤,我的土壤在學校,根在那群特殊的孩子身上,我要讓他們懂得關愛他人,更好地承擔責任,融入社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