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套海上風電塔登乘棧橋順利通過海上驗收。該套登乘棧橋具有對船舶波浪運動的主動補償能力,可通過監測船舶運動、實時調整自身液壓油缸,完成對船舶橫搖、縱搖及升沉等三個自由度的補償,最終實現自身的穩定,可以廣泛用于海洋平臺、島礁、浮態、風電塔等海上建筑物的登乘維護。此次交付的棧橋安裝于福船投資有限公司的一條風電運維船的首部位置上,最大伸長尺度約5米,安全載荷175KG,可在四級中等海況將工程師安全送往風電塔。
根據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顯示,2020年全國風電裝機規模將達2.1億千瓦以上,我國有望成為全球海上風電第一大國。近年來,國內海上風電建設正處蓬勃發展態勢,這也進一步帶動服務于海上風電建設的風電場運維產業的發展。在這種背景下,應用于風電場運維的專業登乘棧橋將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市場空間,其開發迫在眉睫。為了搶抓市場機遇,盡快進軍風電場運維領域,廣船院成立專家組深入開展面向船東、相關設備商的走訪調研活動,并于2015年底獲得了為福船投資有限公司建造海上風電塔登乘棧的訂單。
研制過程中,該院精心組織技術力量進行攻關。項目設計人員主動引進國外設計理念,為了提高精度,不僅進行反復調試,而且經常到制造現場指導。2016年7月,廣船院就完成了主動補償登乘棧橋的研制,并通過了出廠驗收。海上風電塔登乘棧橋的成功開發不僅填補了國內海上等靠裝備配套空白,同時對該院的產業化發展及國內風電運維產業都具有重要意義。 (廣船院供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