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向紅+王琳
APP經濟近年來發展得如火如荼。APP ( 即Application,移動應用軟件) 是指運行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上的小型應用程序; 其類型包括游戲、社交、購物、教育、商務、辦公、娛樂等。APP經濟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日新月異地刷新著各項統計數據紀錄。APP經濟,簡單而言,指開放APP應用并通過智能手機進行服務的分發、創造經濟價值。APP經濟在創造新市場的同時,也為中小企業和個人創造新的財富。毫無疑問,用戶下載收費APP產生的經濟收入,以APP為平臺的打車、購物、社交、新聞、游戲、旅游、教育催生的經濟規模不容小覷。
APP經濟對傳統行業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通過減少信息不對稱使資源得到更好地配置,提高了行業效率,其中以對服務業沖擊最為顯著。出行APP對緩解高峰期打車難題、挖掘出租車運力發揮極大的作用;購物APP以更親和的交互界面、更方便的購物歷程和更個性化的促銷手段延續了風光局面,在產業鏈上端的制造業和下端的物流業也發揮了獨特的魅力。
不過,在這過程中也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近日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體被某知名機票預定平臺的詭異查票結果霸占了頭條。很多用戶第一次可以搜到低價機票,但是多查詢幾次后就發現低價票數量迅速減少,但是發現若更換電腦則又可以搜索到數量不菲的低價票。是什么原因導致如此搜索結果?
其實,有基礎軟件開發知識的人都能從此現象中領悟其中的奧妙:算法!算法是一個計算的具體步驟,常用于計算、數據處理和自動推理,算法的核心是創建問題抽象的模型和明確求解目標。一個軟件系統的核心就是算法,不同功能使用不同的算法,盡可能使用高效、穩定、安全的算法為用戶提供服務是一個軟件系統基本要求。算法不需要后臺人工控制就可以根據獲取的一個或多個預設變量值,自動計算出可能的結果并推送給用戶。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的全方位覆蓋,幾乎所有商業運作都離不開一個優良的軟件系統,不僅用戶對軟件系統的性能、功能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且企業也希望能利用軟件系統挖掘更多的商業價值,創造更多的利潤,實現這些要求的本質就是對算法進行不斷更新、優化。軟件開發人員眼里算法是有靈性、生命力的,它不是枯燥的字符串,在不同環境、不同變量觸發下綻放出多彩光芒。然而在利益驅使下,算法在利益控制下閃爍著邪惡的熒光。但作為軟件系統的普通用戶,卻由于缺乏這些相對專業的信息技術知識而被蒙在鼓里,無法識別是否已經被邪惡算法控制了,無法知道個人利益在何時、在何種軟件系統中被掠奪了。更加由于無法收集被侵犯的證據而不能進行權益維護,只能進行道德領域的聲討,而作為擁有此類軟件系統的企業卻能全身而退。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軟件系統、軟件應用的普通用戶都缺乏數字信息技術專業知識,尤其涉及算法這類只有專業軟件開發人員才能理解的知識,對普通用戶來說幾乎是天方夜譚。如果說數字鴻溝是在當代社會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發展過程中,不同基礎條件的信息主體之間在現代信息技術擁有與使用方面的差距,這類普通用戶與有目的利用算法操縱軟件系統的主體之間的差距已經超出數字鴻溝能涵蓋的理論范疇。
雖然這類操縱算法為普通用戶推送不合適的營銷信息的行為,和開發特殊程序利用公共通訊網路(如互聯網和電話系統),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載入或攻擊對方系統的違法行為截然不同,但是依然是利用高科技綁架了普通用戶的意愿,實現企業自身利益增加的目的。不過這類行為在互聯網行業中已經成為默許的規則,有些行業或許做的不明顯,而有些行業太急功近利了。至于普通用戶,由于無法了解其中奧秘,也只能聽之任之。不過這個問題也暴露出APP經濟對生活方式捆綁和影響,效率、可計算性、可預測性、控制和理性中的不合理性也使平臺公司深陷逐利迷霧,一切都在利益計算過程中。
現代信息技術讓互聯網、智能手機成為了生活工具,信息流已經不局限于點與點之間的互動,信息由點及面的聚集形成了一個新的空間,讓人類集聚的空間從地理延伸至鏡像。APP為政企業創新、商業模式、服務供給等微觀領域的演進提供了新的動力,這種變革也凸顯了虛擬和現實間的交錯。技術進步也孕育了虛擬和現實交互的多維空間。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強調,政府要“推動‘互聯網+深入發展、促進數字經濟加快成長,讓企業廣泛受益、群眾普遍受惠”。“互聯網+”為民營資本的商業創新提供了切口,“顧客導向”的服務創新為區域福利帶來了增量。不過,資本的逐利性卻也誘發了創新的潛在風險,產業、服務的“互聯網+”創新進一步加劇了數字鴻溝,政府規制演變與市場變革的不匹配讓法律、制度漏洞逐漸凸顯出來。虛擬和現實的多維互動,使社會運作愈發多樣化、復雜化。算法黑箱加劇了平臺、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讓數字鴻溝更加隱蔽,包容性、公平性應納入政府考慮內容。 “互聯網+”創新中“成長的煩惱”為政府的社會運作管理提出了新挑戰,唯有制度創新、技術選擇、商業模式互動融合才能“興利除弊”。大數據、數據挖掘等前沿技術也為政府職能轉型、政策工具的升級提供了機遇,基于信息、數據的政府監管、行業規制的模式、流程亟待系統理論的指導和支撐。不同的社會群體都應擔負各自的重任,進一步推進彌補數字鴻溝研究,建立科學數據共享機制及新的研究范式,并對于目前出現的算法黑箱現象進行關注 。政府可形成總體框架政策,對于即刻或不能接受的風險作出積極應對。除了呼吁平臺公司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由于算法的專業要求高及復雜性,更需要一些相關專業領域的志愿者和行業協會的積極努力,緩解信息不對稱。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及各級官員也應系統學習數字經濟發展相關知識,對數字鴻溝等負面影響了解并予以警惕,使更多人分享到數字紅利,減少其負面效應,以及由技術帶來的隱性欺詐。必要時設立多部門以及跨界公益協會或者聯盟,使有效的政策能夠落實到具體問題,減少成長中的BUG。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