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新
遠安縣作為宜昌市基層黨建“整縣推進”試點和今年全省全域脫貧縣市之一,堅持將抓黨建與促脫貧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為全縣率先全域脫貧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建好支部強功能。樹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鍛造脫貧攻堅的堅強堡壘。優化設置強支部,緊扣發展需要,組建全縣脫貧攻堅臨時黨總支1個,并在7個鄉鎮成立臨時黨支部,依托產業合作社組建食用菌、茶葉、景觀植物等13個產業黨支部,成立鳴鳳鎮征地搬遷專班臨時黨總支,下設8個臨時支部分別牽頭8個搬遷項目。分類管理強支部,分類制定支部“達標”和“示范”標準192條,全面開展分類定標和示范創建活動,落實支部“五星”管理;采取縣級領導掛點、上級黨組織書記駐點、“第一書記”定點幫扶等措施進行重點管理和整頓,持續推進11個后進黨組織晉位升級;成立“兩新”工委,全覆蓋選派黨建指導員。抓實載體強支部,建立“主題黨日(擴大)”機制,掛牌學習教育暨實踐鍛煉基地28個,推動“主題黨日”開到項目一線、村落屋場和產業基地5000余場次。
培優隊伍提素能。將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與沖刺脫貧攻堅結合起來,組織廣大黨員干部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教育引導廣大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切實將脫貧攻堅上升為政治自覺和行為自覺。抓班子增強組織戰斗力,舉辦“村支書大學堂”3期,建立縣委統籌點題、業務部門精準命題、支部書記因村選題的套餐化、常態化、自主化學習模式,建強“領頭雁”。開展村居班子履職盡責考核,對村級班子戰斗力進行考核排名并實行“紅黃藍三色管理”,對扶貧不力和黨建工作滯后的25名干部進行調整。以“崗位結對、工作結對、支部結對”為主要抓手,在鄉鎮范圍內探索實行村干部融通培養工作機制。抓骨干提升黨員引領力,深化“5+N+Y”合格黨員創評,制定下發黨員“五星”創評和積分制管理辦法,鼓勵黨員在精準扶貧、招商引資等一線建功立業、展示風采。全覆蓋調整選派117名“第一書記”,下派600余名干部按照每村6名、“5天4夜”模式脫產駐村。以“第一書記”為橋梁紐帶,以“黨組織+”和“黨員+”為推進載體,組織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與農村黨組織結對,機關事業單位黨員和農村黨員、困難群眾全覆蓋結對,黨員中心戶和群眾代表與農民群眾結對的“三級連心結對模式”,形成“1+6+X”駐村扶貧工作模式。抓梯隊增強人才輻射力,持續推進“百村后備”,聯合職教中心建立頂崗實習、精準輪訓的后備干部培養鏈。掛牌成立華東、華中、華南、華北四大人才工作站,推動人才回歸回流。
智慧黨建促升級。開發集黨員教育管理、干部實績考核、人才信息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服務系統,打造線上黨建綜合體。建立“第一書記”信息化管理平臺,全覆蓋錄入“第一書記”及駐村干部、幫扶群眾等相關信息,實現手機終端電子簽到、動態信息報送、在線工作部署督辦。用好黨建大數據,建立基層黨建“整縣推進”在線督辦系統,全覆蓋錄入全縣各支部基本數據,生成支部電子身份證,依托電腦客戶端,隨時跟蹤整改進展、展示整改成效。針對農村黨員、流動黨員參學難問題,開辦“空中課堂”“微黨課”40余期,宣傳十九大精神。拍攝黨建微電影《夢里老家》。利用“智慧黨建”平臺,評選“最美黨員”“最美支書”和“兩優一先”典型130名,弘揚傳遞正能量。
(作者系遠安縣委書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