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灃
目前,我國重中之重應當是培育完善企業家健康成長的制度環境和土壤,對于民營企業家進一步打破詬病已久的“玻璃門”、“彈簧門”和“旋轉門”等,而對于國有企業家較為關切的就是容錯機制和激勵機制。
“企業家”這一概念源于西方,最早與“冒險活動”相聯系。1732年法國經濟學家理查德·康替龍第一次將“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引入經濟學領域,認為企業家要面對不確定的市場和承擔風險。亞當·斯密認為企業家就是資本家,企業家是全部資本的源泉,未區分企業家職能與資本所有者職能。19世紀初,法國古典經濟學家扎伊爾提出企業家不同于資本家,他認為企業家能優化資源配置,將一切生產要素結合起來,并按照市場價格支付各種要素的報酬,企業家扮演的是“市場協調者”的角色。20世紀初,英國新古典經濟學家馬歇爾明確了企業家是企業生產經營的指揮者和風險承擔者,強調企業家的兩個特性,一是實際經營企業,二是擁有企業財產權。將企業家角色與功能定位于領導者、協調者以及承擔風險的人。
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后引入了企業家的概念,早期多指民營企業中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家,理解我國企業家的內涵在很大程度上又會與創業者相聯系。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1月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特別提及了企業家精神,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激發市場蘊藏的活力,市場活力來自于人,特別是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精神。”之后又多次提到企業家及企業家精神。今年十九大前夕,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 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 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首次專門以文件的形式明確了企業家的地位和價值,并且第一次提出“國有企業家”的概念。
無數實踐和案例證明,企業家是社會的稀缺資源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企業家的重要精神和品質,第一個無疑是創新,創新可以說是企業發展的靈魂,創新的前提是專注主業。早在1800年法國經濟學家薩伊就提出,企業家是將經濟資源從生產和產出較低的領域轉移到較高的領域。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提出,企業家為創新、生產要素新組合以及經濟發展的主要組織者和推動者,并以創新作為判斷企業家的最重要標準。德魯克提出,要建立創新型社會、企業家社會,他認為企業家的核心特征是創新,包括創造與眾不同的產品、開創新市場和新客戶、以變化為常態并視為機遇等。以柯達公司為例,曾是全球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創始人伊士曼堅持不懈追求創新、專注主業給攝影行業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整個20世紀都處于同行業領先地位,被譽為“世界膠卷之王”,而在2012年這家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公司申請破產保護,其主要原因是后來的管理層缺乏對市場的前瞻性分析,錯過了產品、經營轉型的時機,在從膠卷時代發展到數字時代后,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如今,創新被全世界公認為企業生存發展的“不二法門”。值得一提的是,諸如通用、西門子、德州儀器等大公司,都注重培養和造就企業家精神,打破內部組織藩籬,遵循無邊界的創新體系,通過制度設計激發每個員工的創新意識,將創新和企業家精神內化為企業的一種文化和能力。
企業家的另一個重要品質是責任,關注企業的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作為企業家必須重視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不是企業的一個臨時任務,而是長期的戰略,需要貫穿到公司發展的整個過程中,變成企業文化的一部分。企業文化的改變就要從企業的領導人、從企業家自身開始。從世界范圍來看,可持續發展已經形成一種共識,成為企業家必須具有的理念、使命與愿景。企業發展中必須重視環境保護、社會責任等非財務因素,堅持企業與社會共同長遠發展的目標,從可持續的角度審視企業的價值。
企業家與職業經理人有所不同。職業經理人的概念來源于英美,早期是通過聘用關系、對他人的工作負有責任的人。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補充了經理人的定義,即“以個人方式作出貢獻的專業人員”。職業經理人通常適用于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情形下,企業從市場聘用職業經理人,來全面負責經營管理、對企業擁有經營權和管理權,從而獲取報酬。職業經理人通常也是企業經營管理專家,歐美國家有著成熟的職業經理人市場,職業經理人成為一種職業和行業,通過薪酬、股票期權和聲譽等來體現自身價值。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的主要區別在于,職業經理人多以激勵和業務目標為外在驅動力,考核職業經理人多以中短期的市值和經營目標,而企業家往往是內在驅動,企業的生存發展與自身往往系于一線,更多考慮企業的可持續和長遠發展目標。企業家與職業經理人不是互相獨立而是互相配合,甚至互相轉換。
企業乃國家與社會之利器。企業家及其所弘揚的企業家精神是現代市場經濟的重要精神支柱,是社會創新發展的主要動力。目前,我國重中之重應當是培育完善企業家健康成長的制度環境和土壤,對于民營企業家進一步打破詬病已久的“玻璃門”“彈簧門”和“旋轉門”等,而對于國有企業家較為關切的就是容錯機制和激勵機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