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偉+楊舟
位于大山深處的恩施市沐撫辦事處營上村,過去是有名的偏遠村、貧困村。近5年來,在村黨總支書記向明富的帶領下,圍繞服務大旅游做文章,發展農家樂100家,1500位村民直接吃上“旅游飯”,發展有機茶、關口葡萄等綠色觀光產業,1200多人摘掉貧困帽,全村經濟總收入突破6000萬元,人均純收入近萬元。
“我們村得益于有一個好支書,現在的發展五年前我們想都不敢想”。營上村葡萄種植大戶易光德深有感觸。向明富過去一直在外創業發展,年收入過千萬。沐撫辦事處黨委對向明富進行了充分考察、培養后,2012年他出任營上村黨支部書記,開啟了營上村的發展之變。
恩施市在“領頭雁”的選拔上,不拘一格,突出選育管用,提升素養能力,夯實脫貧攻堅戰斗堡壘。全市重點貧困村由2014年145個減少至87個,貧困人口從2014年底17.5萬人減少至2016年底27588戶77003人。
突出選賢任能,選出群眾公認領頭雁。堅持不拘一格,把本地鄉賢推出來。打破地域、行業、年齡界限,推行“內選致富能手、外引創業能人、返聘退休干部、培養復退軍人”,精心選拔139名帶富致富能力強、奉獻精神強的黨員擔任貧困村黨組織書記。堅持因村制宜,把第一書記派出來。按照人崗相適、人盡其能、專業對口的原則,累計選派145名干部分別到班子軟弱渙散村、產業發展滯后村、基礎設施薄弱村、旅游資源富集村擔任“第一書記”,不脫貧不脫鉤不調整。堅持著眼長遠,把后備干部選出來。實施村書記“種子”工程,近年來,先后有67名后備干部進入村“兩委”班子、43名當選為村書記,全市村書記隊伍平均年齡由57歲下降到51歲、大專以上學歷由12%提高到37%。
突出育優培強,育出脫貧攻堅真本領。考訓結合嚴標準,推行村書記能力素質測試制度,促使政治素質和脫貧能力“雙過硬”。送教上門提素質。成立“流動黨校”,精心挑選40名科技人員、業務骨干、鄉土人才和致富能手擔任授課老師,送課到鄉鎮基層和田間地頭。走出山門取真經。圍繞“黨建+美麗鄉村建設”“農業產業發展”等主題組織村書記到武漢大學等高校、江蘇等地觀摩學習。
突出嚴管厚愛,管出擔當作為好作風。以全職化管理讓作風硬起來。在全市建立工作日坐班、節假日值班、上班簽到和請銷假制度。以清單化管理讓工作實起來。建立村書記履職盡責任務清單,市鄉兩級嚴格對照清單“月抽查、季督辦、年考評”,推動脫貧攻堅工作任務“月清月結”。建立“互聯網+精準扶貧”監督平臺,強化“事前監管”,推進“陽光扶貧”,增強村書記紅線意識。以人性化管理讓歸屬感強起來。村書記待遇年均報酬達到4.1萬元,在政治待遇上向村書記傾斜,進一步營造村書記實干擔當、奮勇爭先的良好氛圍。
突出真抓實干,干出競進小康好業績。書記創業帶頭干。全市有34名村書記領辦專業合作社39個,建產業基地120個,帶動貧困戶2851戶增收致富,人均年增收3000余元。出臺政策激勵干。實施“支書引導黨員能人回村”工程,動員1000余名黨員能人回村創業,與2000余戶貧困戶結成對子,通過送資金、送技術、送崗位等形式,直接帶動幫扶戶年均增收1萬余元。帶領群眾一起干。145名貧困村書記齊發力,利用支部主題黨日、屋場會、壩壩會,為貧困戶宣傳扶貧政策、商量脫貧方法,涌現出了生態養豬大戶劉緒友、茶老板朱文孝等一大批脫貧致富典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