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鑫
“先畫一個圓形,大家畫好了嗎?”一群孩子圍坐在一位女老師身旁,用自己的畫筆認真描繪著。這是京山縣羅店鎮馬嶺村“四點半課堂”里的一幕。
馬嶺村共有學齡兒童42名,其中留守兒童30余名。一年多來,馬嶺村大學生村官何宇琪、沈哲義務開設“四點半課堂”,主動擔任馬嶺兒童的學業輔導員、興趣培養員、情感聯絡員,為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保駕護航。
近年來,京山縣探索黨建帶群建新路徑,以服務為主題,發揮群團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開展多樣化、個性化、精細化的便民利民服務,做到資源“聯享”、為民“聯動”、服務“聯進”,構建“區域化大黨建”工作格局。
在資源利用上“聯享”。硬件方面,把勞工培訓學校、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暑期陽光家園等組織,搬進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實行資源共享,開源節流,一個場所多個牌子,實現利用最大化。軟件方面,通過搭建資源平臺、開展活動、完善黨員積分兌換等方式進一步穩固和壯大村級服務團隊,變“單線帶動”為“多維聯動”。
在為民服務上“聯動”。每年“優秀共產黨員”的評選與工會組織的“勞模評選”、共青團部門組織開展的創建“優秀共青團員”、婦聯組織的“三八紅旗手”評選等活動相互結合,成立“先鋒模范工作室”,從而達到“一創多效”的目的。
在服務發展上“聯進”。在服務保障重大項目建設上,組織和群團部門超前謀劃,整體跟進,攜手服務,以聯進促聯建。如服務就業,組織部門主動了解企業人才需求情況,通過人才超市為企業引入急需緊缺人才搭建綠色通道,通過黨員陽光驛站幫助企業解決用工難的問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部門積極與企業對接,建立企業工會、基層團組織、婦聯組織,集中力量開展職工素質教育、家庭道德教育、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群眾性科技創新等活動,實現與企業發展的良性互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