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萍 青春耀 黃黎 李剛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需求逐漸強烈。為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需求,在農業類院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本科生教學過程中,增加專業實踐能力,及卓越創新能力的引導和培養,將是新常態下本科教學工作的重點。以全國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類專業創新競賽為契機,以能源與動力工程紹骙班為試點,河南農業大學開展了“雙師制”的創新培養模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創造性,在學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關鍵詞】能源與動力工程;創新培養模式;雙師制;紹骙班
0 引言
培養具有創新創業思維的人才是建設未來強國和實現中國夢的戰略驅動措施之一。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因此,更新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改善人才孵化發展的條件,將是人才培養工作的重點。對高等院校來說,則應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努力探索新的教學培養模式。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學組織者發揮其“引領性”的作用,根據大學生個體的知識結構不同、認知能力有差異等不同情況,選擇設置相對應的教學模式,因材施教,這樣才能夠高效地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1]。
1 創新培養模式的必要性
創新培養模式是針對新時代,當前社會對廣大青年新的要求和預期所提出具有時代特色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全國各大高校針對各自的專業特點,爭相開展了類似的模式探索。教育部網站曾刊出中國地質大學在建設研究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戰略中,就始終堅持特色加精品的理念,開展了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國際視野的培養,完善學生內在的激勵機制和嚴進慎出的管理制度,保障了人才培養的客觀性、連續性和創造性[2]。中國青年報中四川師范大學也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努力提高學生的競爭實力》為題,發表了長篇文章,將該校在創新培養模式上的探索進行了細致描述,并提出“全面貫徹‘德育為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養理念,堅持走‘校地企合作辦學之路,拓寬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途徑,在不斷實踐和總結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融合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與素質的‘3+1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3]。”各大高校爭先恐后的開展創新培養模式的探索,是時代的必然,也是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增強國家競爭力和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可以顯著提高我國未來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是實現科教興國的必由之路[4]。
2 河南農業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的人才創新培養模式
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是致力于傳統能源的利用、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及新能源的開發的一個專業方向,屬于工科的范疇,通過相關專業課程的學習,學生將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對傳熱、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燃燒學、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等都有深刻的認識。河南農業大學的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是以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為特點的能源與動力類專業,有著自己獨特的教學特色和培養重點。一直以來,該專業畢業生在電力部門企業、環境保護領域及新能源開發行業都有著出色的表現。但隨著時代發展進程的加速,專業課程上學習到的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指導以逐漸變弱,具有真正實踐動手能力及創新思維能力的畢業生成為未來工作中的佼佼者,這一形式就要求我們要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將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設定為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標[5]。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首先要是在觀念上的創新,然后是體制和制度的創新。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要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和因材施教。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采用多種方式,啟發學生, 調動學生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要結合實際的教學,針對學生不同的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基于此,河南農業大學以全國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類專業創新競賽為契機,以能源與動力工程紹骙班為試點,河南農業大學開展了“雙師制”的創新培養模式。
2.1 河南農業大學紹骙實驗班“雙師制”創新培養模式
河南農業大學在創新培養模式的探索中,提出了卓越農林工程師實踐培養方案,開創紹骙實驗班這一新形式,遴選入學成績最高的學生,進入該班級,實行末尾淘汰制度,對其進行拔尖人才的培養。在設置常規班主任的管理下,學生一入校就實行雙向選擇,確定研究方向,選擇導師。在本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上,參與到導師的課題研究中去。
2.2 以農建大賽作為檢驗形式
河南農業大學能源與動力類專業的教學和科研重點在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與全國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類相關專業創新競賽的主題非常吻合。因此,學院以此為契機,每年在學院范圍內開展農建大賽預選賽,學生5人一組進行選題,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自主完成所選方向的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操作、模型搭建、說明書撰寫等工作。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科研積極性,對表現優秀的參賽隊伍,給予一定的榮譽及物質獎勵,并推薦參加國家級的相應比賽。近年來,通過院系的高度重視,和創新培養模式的運行,參賽隊伍每年都能斬獲國家級特等獎、一等獎和二等獎等獎項。通過這樣的檢驗形式,更加強調了學生工程設計意識、創新思維訓練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模式,更加的注重學生基本技能和實踐能力的訓練[6]。
3 結語
隨著工業2.0概念的提出,以及現在日益提出的以工業的思想發展農業等新興戰略,對農業類院校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農業類院校的能源與動力工程類專業的學生,更應該立足專業優勢,充分發散思維,開拓眼界。河南農業大學的本科生交換生、研究生海內外聯合培養方案等都為學生大開方便之門,為學生的全方位發展保駕護航。通過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訓練,以及對課程考核制度的改革,相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會是應對科技發展和知識經濟挑戰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肖俊生,宋東穎,王會文,等.開放式實驗教學的必要性、問題及對策[J].高等農業教育,2017(4):73-77.
[2]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著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R].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3]四川師范大學成都學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努力提高學生的競爭實力[N].中國青年報,2013年6月18日07版.
[4]安江英,田慧云.我國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和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06(1):29-32.
[5]秦軍,王愛芳.我國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學研究,2009,32(4):13-17.
[6]李文哲,陳陽,李晶宇,等.農業工程類卓越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14,(6):52-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