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內
近日,國家統計局遼寧調查總隊發布10月份遼寧居民消費價格變化情況。數據顯示,10月份全省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2%,漲幅比上月擴大0.5個百分點。食品價格下降0.4%,降幅比上月收窄1.7個百分點,影響CPI下降約0.09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下降9.3%,影響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21個百分點;鮮菜價格下降6.5%,影響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15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上漲2.9%,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2.28個百分點。據測算,在10月份全省CPI同比2.2%的漲幅中,新漲價因素約為1.4個百分點,比上月擴大約0.1個百分點;翹尾因素約為0.8個百分點,比上月擴大約0.4個百分點。

據遼寧省統計局信息,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高技術制造業完成投資220.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3%。其中,飛機制造業完成投資1.9億元,增長3.6倍;鋰離子電池制造業完成投資7.3億元,增長2.1倍;化學藥品制造業完成投資13.9億元,增長2.1倍;電子元件制造業完成投資10.4億元,增長1.5倍;電子器件制造業完成投資154.3億元,增長40%;航空、航天相關設備制造業完成投資2.1億元,增長34.9%。
遼寧省沈陽市法庫縣十間房鎮等13個鄉鎮獲批國家級特色小鎮,100個鄉鎮列入省級特色鄉鎮培育名單。截至目前,列入2016年省級特色鄉鎮培育名單的50個鄉鎮,已完成建設投資235億元。獲批成為國家級特色小鎮的有:沈陽市法庫縣十間房鎮、營口市鲅魚圈區熊岳鎮、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十家子鎮、遼陽燈塔市佟二堡鎮、錦州北鎮市溝幫子鎮、大連莊河市王家鎮、盤錦市盤山縣胡家鎮、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二棚甸子鎮、鞍山海城市西柳鎮、大連瓦房店市謝屯鎮、丹東東港市孤山鎮、遼陽市弓市長嶺區湯河鎮、盤錦市大洼區趙圈河鎮。
最近,在沈陽召開的“三同”工程推進會上,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四省區檢驗檢疫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成立了四省區內外銷“三同”促進聯盟,這是全國首個區域性“三同”聯盟?!叭笔侵赋隹谄髽I的內外銷產品在同一生產線、按相同的標準生產,從而達到相同的質量水平。該聯盟的成立,將成為區域合作的新平臺和紐帶,通過整合區域內資源,進一步加大對出口企業幫扶力度,幫助“三同”企業更好對接國內市場。據統計,截至10月底,遼寧168家企業、571個品種實現出口內銷“三同”,累計實現國內銷售近10億元,企業綜合效益明顯提升。

據沈陽市旅游委消息,沈陽旅游行業協會在全國首發智慧旅游企業建設團體標準。今年9月,沈陽市旅游協會與沈陽市標準化研究院聯合制定了《沈陽市智慧飯店建設規范》《沈陽市智慧景區建設規范》《沈陽市智慧旅行社建設規范》,這標志著沈陽市旅游企業智慧化建設進入規范化階段。這三個規范性文件規定得比較全面詳細。如要求旅行社對旅游資源供應商的統一在線管理,旅游產品能夠實現在線定向發布,能通過在線的方式提供電子訂單、電子行程單、電子結算單等;在智慧景區建設上,要求景區實現人流監控、數字監控,建設數字虛擬景區、應急指揮中心等。
在由農業部指導,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共同主辦的2017中國水產品品牌大會上,大連市“獐子島”“棒棰島”“天正河鲀”“海晏堂”“鑫玉龍”“壹橋”“富谷”“有德”八家漁業企業獲得2017年最具影響力水產品企業品牌,獲獎企業占全國獲獎企業總數的十分之一。海參、鮑魚、蝦夷扇貝、紅鰭東方鲀……每一個大連特色海產品背后,都有一批在行業內具有影響力、競爭力和話語權的水產品牌。大連海洋漁業已成為國內水產品行業不可忽視的區域品牌力量。這是大連市漁業企業多年來堅持做大做強、提升產品質量、開拓銷售渠道、積極開展品牌營銷的必然結果。

近日,由鞍鋼股份大型廠生產的5500余噸HRB400E抗震螺紋鋼筋運抵文萊PMB石油化工項目工程工地,實現了鞍鋼牌螺紋鋼首次進入國外高端市場零的突破。恒逸(文萊)PMB石油化工項目,是中文合資建設的千萬噸煉油化工一體化項目。該項目鋼筋需求總量為1.65萬噸,其中高強度抗震鋼筋為1.35萬噸,全部要求按照GB1499.2-2007標準生產。據悉,該項目所用1.65萬噸鋼筋均由鞍鋼股份獨家供貨。長期以來,鞍鋼螺紋鋼都以國內銷售為主,此次鞍鋼鋼筋產品正式進軍國際市場,將對鞍鋼螺紋鋼品牌優勢推廣、輻射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

從錦州市港口與口岸局獲悉,近日國務院批準同意錦州港口岸擴大開放,標志著錦州港總體水域和全部泊位將全面對外開放。錦州港于1986年10月開工建設,1990年10月正式通航,同年12月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對外輪開放(國函[1989]18號),當時只有2個萬噸級泊位通過國家開放驗收。錦州港經過31年的建設和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擴大。港口建設由1990年建成的2個泊位現已發展到27個泊位,設計吞吐能力達億噸,集裝箱通過能力360萬TEU。港口年吞吐量由對外開放之初的17.16萬噸/年,增長到每年近億噸,集裝箱突破100萬TEU。
(本欄目內容由本刊編輯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