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林
(華北石油管理局總醫院麻醉科,河北滄州 062550)
分析研究地佐辛對下肢骨折患者腰硬聯合麻醉術后疼痛的影響
李 林
(華北石油管理局總醫院麻醉科,河北滄州 062550)
目的 探討地佐辛對下肢骨折患者腰硬聯合麻醉術后疼痛的影響。方法 研究對象選取該院60例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每組患者30例。其中,對照組單純采用麻醉,對照組則在麻醉后給予地佐辛。觀察兩組患者術后30 min、2、6、12、24 h的疼痛程度及不良反應反應發生率(嘔吐惡心、呼吸抑制、術中體動)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術后30 min、2、6、12 h的疼痛程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但術后24h疼痛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10.00% vs 33.33%),P<0.05。結論 對下肢骨折患者采用腰硬聯合麻醉加地佐辛可有效減輕疼痛感,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為此,值得在臨床治療上進一步推廣。
下肢骨折;腰硬聯麻;地佐辛;疼痛
骨折指人體骨頭結構遭到部分或全部斷裂,目前臨床上常用內固定手術對骨折患者進行治療,但患者手術極易引起劇烈疼痛,導致血流動力學紊亂,且常出現惡心、呼吸抑制等諸多情況,對患者身心造成嚴重影響。臨床上的止痛藥物雖能減輕患者疼痛程度,但患者用藥后會出現呼吸抑制等情況發生[1]。對于緩解患者疼痛程度關鍵在于術前麻醉的方式及止痛治療藥物,為此,臨床上對于下肢骨折患者術前麻醉方式的選擇極為重視。隨著臨床治療的不斷深入,發現腰硬聯合麻醉為下肢骨折患者可提高麻醉效果,安全性高,目前,已在臨床上廣泛使用[2]。據有關醫學報道顯示,地佐辛是一種強效的阿片類鎮痛藥物,屬于苯嗎啡烷類衍生物,其鎮痛強度與為此時間與嗎啡相當,可減小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發生率。而下肢骨折患者腰硬聯合麻醉加用地佐辛后,具有減輕下腰硬聯合麻醉下肢骨骨折內固定手術術后急性疼痛的作用,可有效降低肢骨折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降低呼吸抑制、術中體動、惡心嘔吐等情況。為此,本文將探討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下肢骨折患者腰硬聯合麻醉術后使用地佐辛的影響。結果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收治的60例下肢骨折患者,按照隨機分配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24~60歲,平均年齡(46.38±5.21)歲;體重 48 ~ 75 kg,平均體重(64.14±3.27) kg;脛腓骨骨折5例,髕骨骨折9例,股骨骨折5例,股骨干骨折11例。觀察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25~62歲,平均年齡(44.41±5.26)歲;體重45~73 kg,平均體重(62.42±3.31)kg;脛腓骨骨折7例,髕骨骨折8例,股骨骨折6例,股骨干骨折9例。兩組患者術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過心、肺、肝、腎功能檢查,且功能正常均無酒精、藥物或神經病病史情況。兩組患者臨產資料(性別、年齡、體重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單純麻醉術。麻醉方法為:當患者入室后,進行開放外周靜脈補液,并有效使用多功能監護儀對患者的動脈壓(MAP)、心率(HR)、脈搏氧飽和度(SpO2)及心電圖連續監測。且兩組患者均采用腰硬聯合麻醉術。患者手術行側臥位,取2~3/3~4腰椎有效空隙,并成功穿刺硬膜外后,使用針內針時行蛛網膜下腔穿刺,待腦脊液出現外流后,使用0.75%的布比卡因1.5 mL+50%葡萄糖注射液0.3 mL,將腰穿針推出后,將硬膜外導管置入頭端3~4 cm。當患者平臥后,控制麻醉平面在T10水平以下。麻醉藥物的追加可根據患者實際手術需要進行,但在手術結束前的30 min內不對麻醉藥物進行追加。觀察組則在麻醉術后實施靜脈注射地佐辛5 mg,觀察組患者麻醉方法與對照組方法一致。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疼痛程度及不良反應情況。疼痛程度評分可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術后30 min、2、6、12及24 h的疼痛程度警醒評估。評分標準分以下5種,無痛:0分;良好:<3分;基本滿意:3~5分;差:>5分;劇痛:10分。分數越高說明疼痛程度越大[3]。不良反應情況分為:惡心嘔吐、呼吸抑制、術中體動。
1.4 統計處理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單位用的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χ2經驗,若P<0.05,則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30 min、2、6、12及24 h的疼痛程度情況
對照組術后30 min、2、6、12 h VAS評分均低于觀察組(P<0.05)。但兩組患者術后24 h 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所示。
2.2 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各時間點VAS評分情況(x±s,分)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3.33%,P<0.05。見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n(%)]
下肢骨折指人體骨結構遭到撞擊、擠壓而產生連續性完全或部分斷裂。下肢骨折發生主要有脛腓骨骨折、髕骨骨折、股骨骨折及股骨干骨折。在普通外科疾病中,屬于常見的骨科疾病之一[4]。內固定手術是治療下肢骨折的患者最常用的手術方法,但由于患者術中極易出現呼吸抑制、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出現,且術后疼痛程度劇烈。具相關臨床醫學研究顯示,術中疼痛會引發體動及躁動,會導致肌肉緊張,增加手術難度及手術風險,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而術后疼痛則會影響患者的心理、生理健康,對術后康復與功能鍛煉極為不利。為此,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對于患者降低不良反應情況及疼痛程度的緩解具有重要意義[5]。本次研究中,兩組下肢骨折患者術前采用腰硬聯合麻醉術的方式進行麻醉,可有效阻斷下肢神經痛覺信號的傳遞,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幫助患者減輕手術及麻醉的恐懼感。但術后極易導致患者血壓升高、心率加快、食欲不振、焦慮煩躁等不良反應,而患者長時間處于應激狀態,不利于術后恢復時間及恢復效果。李永星臨床研究表明,許多基層醫院因經濟因素、器械基礎設備等其他因素的限制,對于治療下肢骨折的患者常采用椎管內麻醉,大多患者在進行麻醉前,體位擺放不適造成受傷部位損傷,疼痛程度加劇,且引發心率及血壓的升高[6]。而臨床上止痛的藥物較多,芬太尼就是其中一種,但患者用藥后會出現呼吸抑制等情況發生。隨著醫療人員下肢骨折患者疼痛程度的深入研究,發現地佐辛具有顯著療效。地佐辛屬于強效的阿片受體激動-拮抗劑藥物,通過激動k受體而產生中樞鎮痛鎮靜效果,因地佐辛對μ受體產生較弱的效應,故對患者呼吸抑制的影響較小,比芬太尼等鎮痛類藥物鎮痛作用更強,且安全性較高。地佐辛通過靜脈注射計入機體后,可在機體內快速吸收并迅速分散,分散面積大,半衰期較長,且清除慢,藥物濃度維持時間較為穩定,對于下肢骨折患者來說,具有鎮痛時間長(約3 h)、起效快等優點。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進行腰硬聯合麻醉的方式進行麻醉后,給予地佐辛進行鎮痛,對患者術中及術后的疼痛情況有效緩解,在降低疼痛程度的同時,還降低不良反應情況發生,未出現呼吸抑制增加等情況。但對照組未使用地佐辛,其鎮痛效果與不良反應均高于觀察組。據相關臨床報道顯示,地佐辛不僅具有降低患者呼吸抑制發生率、拮抗和激動雙重作用,還可降低患者成癮性,穩定患者術中血流動力學,對手術的順利實施提供較好的基礎[7-8]。若在患者清醒的狀態下使用,可有效減輕煩躁、焦慮等不良心理情況的發生。為此,臨床上采用地佐辛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在患者在手術過程中,采用地佐辛與腰硬聯合麻醉兩種方式的聯合,其優勢產生協作作用;控制術中局麻藥的使用次數及計量,使手術操作中引起的疼痛信號與自主神經反射更有效的阻斷,間接降低患者術中體動的反應,術后呼吸抑制、惡心嘔等發生。為此,地佐辛對患者拔管期躁動及全麻術后氣管拔管心血管反應都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單純采用麻醉進行輔助治療后,術中 30 min、2、6、12 h VAS 評分分別為 4.07±0.90、4.30±1.30、4.60±0.70、4.30±1.30分,明顯低于觀察組采用麻醉后實施靜脈注射地佐辛的評分:3.04±0.40、2.03±0.20、2.60±0.50、2.03±1.20 分,雖兩組患者 24 h 后VAS評分比較差異不明顯,但觀察組在前4個時間段內,疼痛程度均優于對照組,說明下肢骨折患者腰硬聯合麻醉術并使用地佐辛可有效減輕患者術中及術后疼痛,鎮痛效果顯著。從不良反應結果來看,觀察組惡心嘔吐、呼吸抑制、術中體動不良反應發生率均為10.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3.33%。由此可見,下肢骨折患者腰硬聯合麻醉術并使用地佐辛可降低患者不良反應情況,安全性高。為此,值得進一步推廣。
[1] 陳炎春,樊超,駱永強.全身麻醉與腰硬聯合麻醉對老年下肢骨折術后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7,37(2):241-243.
[2] 吳振輝.觀察不同劑量地佐辛對剖宮產患者腰硬聯合麻醉期間寒戰的治療效果[J].北方藥學,2017,14(8):135.
[3] 孫舒輝,姚繼紅,楊艷梅.全身麻醉與腰硬聯合麻醉對老年下肢骨折術后認知功能及疼痛評分的影響比較[J].中國藥業,2017,26(06):55-57.
[4] 朱劍峰.硬膜外阻滯誘導后靜脈注射地佐辛對剖宮產術后疼痛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16):63-64.
[5] 高蘭娟,丁翠華,黃忠陽,等.術畢前靜注地佐辛對婦科腹腔鏡手術后復蘇期及術后疼痛的影響[J].海峽藥學,2017,29(02):155-156.
[6] 黃細付.淺談地佐辛在瑞芬太尼麻醉患者中的應用以及對早期疼痛的影響 [J]. 當代醫學,2017,23(21):146-148.
[7] 孫亞林,李廷坤,呂帥國,等.地佐辛復合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靜脈鎮痛對腹腔鏡肝癌切除術后疼痛和炎癥反應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7,33(03):244-247.
[8] 原宗保,苗明匯.地佐辛不同給藥方式對瑞芬太尼復合麻醉術后蘇醒期拔管及鎮痛鎮靜效果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7,24(08):134-137.
Effect of Dezocine on Pain in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Fractures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After Operation
Li Lin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General Hospital of North China Petroleum Administration,Cangzhou,Hebei,06255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ezocine on pain in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fractures after lumbar epidural anesthesia.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fracture admitted from March 2016 to March 2017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30 cases in each group. Among them,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imple anesthesia,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dezocine after anesthesia. The pain degree,adverse reactions,reaction rate(vomiting,nausea,respiratory depression,and intra operative movement)of 30 min,2,6,12 and 24 h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pain scores of 30 min,2,6 and 12 h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egree of 24 h pa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10.00% vs. 33.33%,P<0.05). Conclusion Dezocine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pain in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fracture with low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 Therefore,it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in clinical treatment.
fracture of lower limb;epidural anesthesia;dezocine;pain
李林,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臨床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