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有魁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三科,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對比用普羅帕酮與胺碘酮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臨床效果
盧有魁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三科,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目的:對比用普羅帕酮與胺碘酮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臨床效果。方法:將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醫院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間收治的80例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患者分為普羅帕酮組(40例)和胺碘酮組(40例)。為普羅帕酮組患者采用普羅帕酮進行治療,為胺碘酮組患者采用胺碘酮進行治療。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普羅帕酮組患者竇性心律失常改善的時間短于胺碘酮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胺碘酮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于普羅帕酮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普羅帕酮與胺碘酮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均可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與使用胺碘酮相比,用普羅帕酮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可較快改善患者的竇性心律失常。與使用普羅帕酮相比,用胺碘酮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可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臨床醫生應根據此病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選擇治療藥物。
胺碘酮;普羅帕酮;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PSVT)在臨床上較為常見。該病的發病機制十分復雜。有學者認為,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發生與吸煙、飲酒、飲濃茶等因素有關[1]。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患者若未能及時接受治療,可能發生心源性休克,甚至會危及其生命安全。普羅帕酮與胺碘酮均為臨床上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常用藥。為了進一步比較用普羅帕酮與胺碘酮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臨床效果,筆者對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患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病情符合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診斷標準[2],并經心電圖檢查得到確診。2)于發病后6h內入院接受治療。3)近期內未應用過抗心律失常藥。
合并有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礙。2)合并有腦出血或腦栓塞。3)合并有其他的心臟疾病。4)合并有甲狀腺疾病。5)合并有嚴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對普羅帕酮或胺碘酮過敏。7)對普羅帕酮或胺碘酮不敏感。
選取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醫院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間收治的80例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80例患者隨機分為普羅帕酮組(40例)和胺碘酮組(40例)。胺碘酮組患者中有男22例,女18例;其年齡在29歲至75歲之間,平均年齡(53.86±3.05)歲;其發病至入院的時間平均為(2.5±0.7)h;其病情發作時的心率平均為(190.26±11.74)次/min。普羅帕酮組患者中有男21例,女19例;其年齡在28歲至74歲之間,平均年齡(53.55±3.10)歲;其發病至入院的時間平均為(2.4±0.6)h;其病情發作時的心率平均為(190.88±11.82)次/min。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基線資料相比,P>0.05,具有均衡可比性。
為胺碘酮組患者采用胺碘酮進行治療。胺碘酮(生產企業∶山東方明藥業;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4923)的用法是:將150mg的胺碘酮溶于20ml濃度為0.9%的NaCl溶液中,對患者進行靜脈推注(推注時間應大于5min),1次/d。如患者的心率無明顯好轉則于15min后按照上述方法再次為其靜脈推注150mg的胺碘酮。連續用藥3~5d。為普羅帕酮組患者采用普羅帕酮進行治療。普羅帕酮(生產企業∶上海信誼金朱藥業;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1022214)的用法是:將70mg的普羅帕酮溶于30ml濃度為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對患者進行靜脈推注(推注時間應大于10min),1次/d。如患者的心率無明顯好轉則于15min后按照上述方法再次為其靜脈推注70mg的普羅帕酮。連續用藥3~5d。治療過程中,對這兩組患者均實施心電監護。若患者在治療期間發生房室傳導阻滯、暈厥等情況,應立即為其停藥,并對其進行電復律治療。
臨床療效。臨床療效的分級標準如下:⑴顯效。治療后,患者的心悸、眩暈等癥狀完全消失,心率恢復至80~100次/min。⑵有效。治療后,患者的心悸、眩暈等癥狀明顯改善,心率有所降低。⑶無效。治療后,患者的心悸、眩暈等癥狀未改善,心率未降低。2)竇性心律失常改善的時間。3)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使用SPSS 13.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對比
用藥后,普羅帕酮組患者竇性心律失常改善的時間平均為(8.0±0.9 )min,胺碘酮組患者竇性心律失常改善的時間平均為(17.5±1.2 )min。普羅帕酮組患者用藥后其竇性心律失常改善的時間短于胺碘酮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期間,普羅帕酮組患者中有2例患者(占5.0%)發生了惡心嘔吐,有1例患者(占2.5%)發生了輕度低血壓,有2例患者(占5.0%)發生了竇性停搏,有1例患者(占2.5%)發生了房室傳導阻滯,有2例患者(占5.0%)發生了心動過緩。普羅帕酮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20.0%(8/40)。胺碘酮組患者中有1例患者(占2.5%)發生了輕度低血壓,有1例患者(占2.5%)發生了房室傳導阻滯,有1例患者(占2.5%)發生了惡心嘔吐。胺碘酮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7.5%(3/20)。胺碘酮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于普羅帕酮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是心內科的常見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心絞痛、心力衰竭等,病情嚴重者甚至會發生心源性休克。該病具有起病急、患者預后差等特點[3]。胺碘酮屬于Ⅲ類抗心律失常藥,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調節竇房結自律性和房室傳導速率等作用。此藥可抑制α、β腎上腺素受體的活性,從而可提高心房肌的動作電位,延長心室肌的有效不應期,改善竇性心律失常。普羅帕酮屬于Ic類抗心律失常藥,具有起效迅速、抗心律失常效果好等優點。普羅帕酮能夠阻滯心肌細胞的鈉離子通道,從而可提高心房肌的動作電位,增長心室肌的有效不應期,進而可達到改善竇性心律的目的。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普羅帕酮組患者用藥后其竇性心律改善的時間短于胺碘酮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胺碘酮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于普羅帕酮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用普羅帕酮與胺碘酮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均可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與使用胺碘酮相比,用普羅帕酮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可較快改善患者的竇性心律失常。與使用普羅帕酮相比,用胺碘酮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可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臨床醫生應根據此病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選擇治療藥物。
[1]黃鳳榮,歐陽陽鋼,徐姍,等.靜脈注射胺碘酮與普羅帕酮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安全性及療效[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4): 134-135.
[2]鄭智,李樹生.實用心臟急診學[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656-672.
[3]王玉鳳,周紅,李東旭,等. 胺碘酮與普羅帕酮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療效對比[J].山西醫藥雜志,2011,40 (6):579-580
R541.7+1
B
2095-7629-(2017)12-0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