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其娟
(江蘇省泗洪縣中心醫院,江蘇 泗洪 223900)
淺論在對ICU患者進行安全管理中應用護理標識的效果
華其娟
(江蘇省泗洪縣中心醫院,江蘇 泗洪 223900)
目的:分析在對ICU患者進行安全管理中應用護理標識的效果。方法:對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間江蘇省泗洪縣中心醫院ICU護理差錯事件的發生情況進行回顧性研究。在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間,該院ICU未應用護理標識進行安全管理。在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間,該院ICU應用護理標識進行安全管理。對比這兩個時間段該院ICU護理差錯事件的發生情況。結果:在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間,該院ICU護理差錯事件的發生率為1.7%。在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間,該院ICU護理差錯事件的發生率為8.3%。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間江蘇省泗洪縣中心醫院ICU護理差錯事件的發生率明顯低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間該院ICU護理差錯事件的發生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對ICU患者進行安全管理中應用護理標識可顯著降低護理差錯事件的發生率,從而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
ICU;安全管理;護理標識;護理差錯事件
重癥監護室(ICU)是醫院的一個特殊科室。由于該科室患者的病情危重,故該科的護理工作要比其他科室更為繁重、復雜[1]。護理標識是利用醒目的文字和圖案制作的科學的、有針對性的標識,其目的是向醫護人員傳遞警示信息,從而避免護理差錯事件發生[2-3]。為了探討護理標識在ICU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本文對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間江蘇省泗洪縣中心醫院ICU護理差錯事件的發生情況進行回顧性研究。
對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間江蘇省泗洪縣中心醫院ICU護理差錯事件的發生情況進行回顧性研究。在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間,該院ICU未應用護理標識進行安全管理。在此期間,該院ICU共收治患者60例。其中,有男35例、女25例;其年齡介于8~8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1.5±3.9)歲。在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間,該院ICU應用護理標識進行安全管理。在此期間,該院ICU共收治患者60例。其中,有男36例、女24例;其年齡介于9~8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1.2±3.8)歲。這兩個時間段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在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間,江蘇省泗洪縣中心醫院ICU未應用護理標識進行安全管理。在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間,該院ICU應用護理標識進行安全管理。1.2.1 應用護理標識進行安全管理的方法 1)成立由科室護士長、責任護士、護士組成的安全管理小組。由該小組成員結合科室護理安全的實際需求設計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標識。所設計的圖畫標識應具有合理性、實用性和可行性。2)由科室護士長定期抽查護理標識在科室內的應用情況,及時更新標識。由責任護士每天仔細檢查護理標識的應用情況,包括護理標識的應用是否準確、護理標識是否發生脫落等。3)由科室護士長定期組織全體護理人員召開安全管理會議,討論護理標識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1.2.2 護理標識的具體分類 1)身份標識。由安全管理小組安排兩名責任護士核對患者的身份,主要包括患者的性別、姓名、年齡、病癥、血型、既往過敏史及住院號等基本信息,并將識別腕帶(寫有患者的相關信息)佩戴在患者的腕部,直到其出院時才可取下。2)區域標識。在換藥室、ICU病房等處粘貼區域識別標識,明確區分各區域,包括床單元分類區、隔離保護區、物品消毒浸泡桶、無菌區、污染區、清潔區、損傷性醫療廢棄物區等。利用上述區域標識警示護士嚴格按照消毒隔離制度進行操作,避免造成院內感染。3)引流管標識。ICU患者通常會留置多條管道。為了方便區別,一定要做好管道標識。比如用紅色標識表示高危導管,提示護理人員應每隔4 h檢查1次。用黃色標識表示中危導管,提示護理人員應每隔12 h檢查1次。用綠色標識表示低危導管,提示護理人員可每天檢查1次。護理人員應詳細記錄每根導管置入的時間和置入的目的等信息。患者的導管若為動脈導管,護理人員還應在導管標識上填寫導管的名稱、時間及置入的深度等信息。4)特殊藥物的泵入標識。ICU患者往往需要在同一時間泵入多種藥物。為了保障用藥的準確性,護理人員應在注射器上標明每種藥物的信息,包括藥物的名稱、注射時間、使用劑量及泵入速度等。護理人員可選擇不同顏色的標識卡區分不同種類的泵注藥物。對于可導致患者過敏的藥物(如磺胺類、青霉素類及乙醇類藥物),護理人員在泵注器上粘貼紅色警示標簽“+”。為了區別腹腔雙套管、靜脈輸液、胃腸營養液等使用的氯化鈉溶液,護理人員可在滴管上方約1cm處用不同顏色的標簽粘貼“雙套管用”、“鼻飼用”、“空腸用”等字樣。5)床頭卡標識。ICU應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對其進行分級別護理,并根據其病情為其粘貼不同等級的床頭卡標識。在床頭卡標識上應填寫的內容包括患者的護理級別、防導管脫落、防墜床、防壓瘡、既往過敏史及防跌倒等信息。每位護士必須在仔細核對上述的信息后才可對患者進行護理操作。
觀察對比在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間和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間江蘇省泗洪縣中心醫院ICU身份識別錯誤、用藥錯誤、管道不良事件、壓瘡等護理差錯事件的發生情況。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本文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用X2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間江蘇省泗洪縣中心醫院ICU護理差錯事件的發生率明顯低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間該院ICU護理差錯事件的發生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下表:

表 在不同時間段江蘇省泗洪縣中心醫院ICU護理差錯事件發生情況的對比 [次(%)]
ICU患者具有病種繁雜、病情危急的特點。因此,護理人員在對ICU患者進行護理時,一定要確保每一個護理細節的準確性與合理性,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在本次研究中,江蘇省泗洪縣中心醫院在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間在對ICU患者進行安全管理中應用了護理標識。在應用護理標識后,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操作前都會先核對標識卡上的警示內容,在鮮明、醒目的標識的引導下,規范地進行護理操作。這不僅提高了護理人員的護理差錯防范意識和安全意識,還可避免護理差錯事件的發生,確保護理工作的安全性,提高護理的質量[5]。具體而言,護理人員在對麻醉未清醒或昏迷的ICU患者進行護理操作前,先通過身份識別卡核對其性別、年齡及住院號等信息,以確保其身份的準確性[4]。同時利用不同顏色的標識卡區分不同的管道、藥物,掌握患者的治療情況,然后在短時間內快速準確地識別其所用的藥物和管道,顯著地提高了護理的效率和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6]。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間江蘇省泗洪縣中心醫院ICU護理差錯事件的發生率明顯低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間該院ICU護理差錯事件的發生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在對ICU患者進行安全管理中應用護理標識可顯著降低護理差錯事件的發生率,從而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這一研究結果與朱海英等[7]的研究報道基本相符。
[1]婁靜靜,姜玲燕,夏幼萍.ICU 護理安全管理評價體系實施的效果[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1):67-68.
[2]劉芝燕,王衣,王海金.護理標識在ICU 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4):62-63.
[3]曾連開.6S管理應用于ICU護理安全管理中的臨床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4,26(19):89-90.
[4]邱孝蘭.護理標識在ICU 患者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4,25(19):4356-4358.
[5]周士燕,黃樂聽,金和和.ICU護理安全管理中護理標識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19):166-168.
[6]金寧雙,張利華,林秋娥.護理標識在ICU 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蛇志, 2013, 25(4):395-396.
[7]朱海英,吳艷萍,張興紅.護理標識在ICU 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3,15(11): 86-87.
R47
B
2095-7629-(2017)12-0160-02
華其娟,女,漢族,1981年8月出生,江蘇泗洪人,學歷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為危重癥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