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健,顧葉華,龔 健
(江蘇省啟東市人民醫院ICU,江蘇 啟東 226200)
聯合檢測腦鈉肽、肌鈣蛋白和D-二聚體在評估重度膿毒癥患者預后中的意義
劉 健,顧葉華,龔 健
(江蘇省啟東市人民醫院ICU,江蘇 啟東 226200)
目的:探討聯合檢測腦鈉肽(BNP)、肌鈣蛋白(TnI)和D-二聚體(D-Dimer)在評估重度膿毒癥患者預后中的意義。方法:將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間在江蘇省啟東市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67例重度膿毒癥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在這67例患者入院后的第1天、第3天和第7天,對其腦鈉肽、肌鈣蛋白和D-二聚體的水平進行檢測。治療結束后,根據這67例患者的預后情況,將其分為存活組(36例患者)和死亡組(31例),然后對比兩組患者在入院后的第1天、第3天和第7天時其腦鈉肽、肌鈣蛋白和D-二聚體的水平,同時對比單獨使用這三種指標和聯合使用這三種指標評估重度膿毒癥患者預后的敏感度和特異度。結果:在入院后的第1天、第3天和第7天,死亡組患者腦鈉肽、肌鈣蛋白和D-二聚體的水平均明顯高于存活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用單獨檢測腦鈉肽的方法評估重度膿毒癥患者預后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2.6%和69.4%。用單獨檢測肌鈣蛋白的方法評估重度膿毒癥患者預后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0.2%和56.2%。用單獨檢測D-二聚體的方法評估重度膿毒癥患者預后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4.5%和70.3%。用聯合檢測這三種指標的方法評估重度膿毒癥患者預后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92.2%和90.5%。用聯合檢測其中一種指標的方法評估重度膿毒癥患者預后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均明顯高于用單獨檢測這三種指標的方法評估重度膿毒癥患者預后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聯合檢測腦鈉肽、肌鈣蛋白和D-二聚體可準確地評估重度膿毒癥患者的預后。
重度膿毒癥;腦鈉肽;肌鈣蛋白;D-二聚體;聯合;檢測;預后
膿毒癥(SIRS)又叫膿毒血癥,是一種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性綜合征。此病可分為輕度膿毒癥和重度膿毒癥兩種類型。其中,重度膿毒癥患者若未能獲得有效的治療,很容易合并膿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其死亡率高達25%以上[1]。在臨床上,準確地評估重度膿毒癥患者的預后對臨床醫生為其制定治療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本次研究中,我院通過聯合檢測腦鈉肽(BNP)、肌鈣蛋白(TnI)和D-二聚體(D-Dimer)的方法評估重度膿毒癥患者的預后,獲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現將本次研究的過程和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選擇的對象為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間在江蘇省啟東市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67例重度膿毒癥患者。這67例患者的入選標準是:1)病情均符合《中國重度膿毒癥/膿毒性休克治療指南》(2014版)中規定的重度膿毒癥的診斷標準。2)在入院時未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3)未合并深靜脈血栓、惡性腫瘤、血液系統疾病、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冠脈綜合征等疾病。4)從入院至出院或死亡的時間在7天以上。在這67例患者中,有男37例,女性30例;其年齡在52~8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8歲。在入院后,我院均對他們進行了治療原發病、液體復蘇、抗感染、擴張血管、吸氧(或機械通氣)和血液透析等治療。治療結束后,根據這67例患者的預后情況,將其分為存活組(36例患者)和死亡組(3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在這67例患者入院后的第1天、第3天和第7天,對其腦鈉肽、肌鈣蛋白和D-二聚體的水平進行檢測。檢測的方法為:在患者空腹狀態下,抽取其肘正中靜脈的血液3ml。對采集到的血液標本進行離心處理,并提取出其中的血漿。將取得的血漿放入雅培牌Architect I-1000型血液生化檢測儀中檢測腦鈉肽、肌鈣蛋白和D-二聚體的水平。
對比兩組患者在入院后的第1天、第3天和第7天時其腦鈉肽、肌鈣蛋白和D-二聚體的水平,同時對比單獨檢測其中一種指標和聯合檢測這三種指標評估重度膿毒癥患者預后的敏感度和特異度。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對本文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定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不服從正態分布的進行對數轉換。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資料的方差分析;計數資料用X2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入院后的第1天、第3天和第7天,死亡組患者腦鈉肽、肌鈣蛋白和D-二聚體的水平均明顯高于存活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腦鈉肽、肌鈣蛋白和D-二聚體水平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腦鈉肽、肌鈣蛋白和D-二聚體水平的比較(±s)
入院后的第1天 入院后的第3天 入院后的第7天存活組 死亡組 P值 存活組 死亡組 P值 存活組 死亡組 P值腦鈉肽(ng/ml) 318.6±85.2 680.4±73.5 <0.05 521.8±92.6 1532.6±98.4 <<0.01 175.4±52.0 425.5±68.2 <0.05肌鈣蛋白(ng/L) 536±168 1258±425 <0.05 769±264 1832±368 <0.01 320±168 749±182 <0.05 D-二聚體(mg/L) 1.2±0.5 3.1±0.4 <0.05 1.8±0.4 5.5±0.6 <0.05 1.0±0.3 3.4±0.5 <0.05
用單獨檢測腦鈉肽的方法評估重度膿毒癥患者預后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2.6%和69.4%。用單獨檢測肌鈣蛋白的方法評估重度膿毒癥患者預后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0.2%和56.2%。用單獨檢測D-二聚體的方法評估重度膿毒癥患者預后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4.5%和70.3%。用聯合檢測這三種指標的方法評估重度膿毒癥患者預后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92.2%和90.5%。用聯合檢測這三種指標的方法評估重度膿毒癥患者預后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均明顯高于用單獨檢測這三種指標的方法評估重度膿毒癥患者預后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2 單獨和聯合檢測這三種指標評估重度膿毒癥患者預后的敏感度和特異度
重度膿毒癥是一種病情兇險的全身感染性疾病。此病的發病機制為:患者在發生局部感染后,其體內的病原微生物會產生大量的毒素。此時,如果患者身體的免疫力較差,這些毒素就會影響其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從而使其身體的免疫系統啟動內源性凝血機制,進而引發凝血功能異常和毛細血管內血栓。而當患者發生凝血功能異常和毛細血管內血栓時,其身體的免疫器官就會釋放大量的炎癥介質。這些炎癥介質會增加人體內炎癥因子的數量,從而引起膿毒癥[2]。
在臨床上,準確地判斷重度膿毒癥患者的預后對臨床醫生為其制定治療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過去,臨床上主要使用APACHEII評分法評估重度膿毒癥患者的預后。不過,用此方法評估重度膿毒癥患者預后的效果雖然尚可,但用時較長,操作比較繁瑣,故不適合臨床上廣泛使用[3]。因此,近年來,臨床上開始使用聯合檢測腦鈉肽、肌鈣蛋白和D-二聚體的方法評估膿毒癥患者的預后[4]。
腦鈉肽又叫B型利鈉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是一種由心肌細胞合成并釋放的神經激素[5]。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血漿中僅含有少量的腦鈉肽。重度膿毒癥患者在發病后,其心室的壓力發生改變,其心室壁的張力會明顯增加。此時,其心肌細胞就會大量地合成和釋放腦鈉肽,以緩解心臟的壓力,從而使其體內腦鈉肽的水平明顯升高。肌鈣蛋白是一種檢測心功能的重要指標。重度膿毒癥患者由于會出現明顯的心功能異常,故其體內肌鈣蛋白的水平會明顯升高。D-二聚體是纖維蛋白降解的產物,是目前臨床上公認的判斷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情況的重要生化指標[6]。大量的臨床實踐證實,重度膿毒癥患者體內腦鈉肽、肌鈣蛋白和D-二聚體的水平與其病情的輕重呈正相關性。重度膿毒癥患者體內腦鈉肽、肌鈣蛋白和D-二聚體的水平越高,其病情就越嚴重。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在入院后的第1天、第3天和第7天,死亡組患者腦鈉肽、肌鈣蛋白和D-二聚體的水平均明顯高于存活組患者。聯合檢測這三種指標評估重度膿毒癥患者預后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均明顯高于單獨檢測這三種指標評估重度膿毒癥患者預后的敏感度和特異度。這說明,聯合檢測腦鈉肽、肌鈣蛋白和D-二聚體可準確地評估重度膿毒癥患者的預后。
此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中國重度膿毒癥/膿毒性休克治療指南(2014)[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雜志,2015,27(6):401-426.
[2]Werdan K ,Schmidt H,Ebeh H ,et al.Impaired regulation of card iac sepsis,SIRS,MODS[J],Can J Physiol Pharmacol,2009,87(4):266-274.
[3]Wunder C,Eichelbroenner O,Roewer N.Are IL-6,IL-10 and PCT pl asma concentrations reliable for outcome prediction in severe sepsis? A comparsion with APACHEII and SAPSII[J].Inflammation research: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Histamine Research Society ,2004,53(4):158-63.
[4]Wilkins MR,Redondo J,Brown LA.The natnuretic peptide famil y[J],Lancet,1997,349(9061):1307-10.
[5]Righini M,Perrier A,De Moerloose P,et al.D-Dimer for venous th romboembolism diagnosis:20 years later[J].J Thromb Haemost,2008,6(7):1059-1071.
[6]Vossen JA,Albrektson J,Sensarma A,et al.Clinical usefulness of adjusted D-dimer cut-off values to exclude pulmonary emboli sm in a community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 po pulation[J].Acta Radiol,2012,53(7):765-768.
R541
B
2095-7629-(2017)12-0115-03
劉健,男,出生于1972年,籍貫為江蘇省啟東市,學歷為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為危重病的臨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