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婷
(江蘇省南京市鼓樓醫院,江蘇 南京 210000)
對進行穴位貼敷治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實施中醫辨證護理的效果探析
陳燕婷
(江蘇省南京市鼓樓醫院,江蘇 南京 210000)
目的:探討對進行穴位貼敷治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實施中醫辨證護理的效果。方法:選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間江蘇省南京市鼓樓醫院收治的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均使用穴位貼敷的方法進行治療。根據這些患者入院的單雙號將其分為單號組和雙號組。對所有患者均進行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為雙號組患者進行中醫辨證護理。然后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調查簡表(SF-36)的評分、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的評分及部分臨床癥狀的發生情況。結果:護理后,雙號組患者的SF-36評分高于單號組患者,其癥狀評分、活動評分、心理影響評分及SGRQ總分均低于單號組患者,其咳痰、咳嗽及呼吸異常的發生率均低于單號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進行穴位貼敷治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實施中醫辨證護理能改善其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
中醫;辨證;護理;穴位貼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醫認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帶有氣流阻塞特點的喘證。該病的主要發病人群是中老年人。該病患者若未能及時進行治療,可發生肺心病及呼吸衰竭等。很多中醫根據“內病外治”的理論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進行穴位貼敷治療。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對進行穴位貼敷治療的此病患者實施中醫辨證護理能提高治療的效果。為此,江蘇省南京市鼓樓醫院對近幾年收治的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辨證護理,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間江蘇省南京市鼓樓醫院收治的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版)中關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斷標準。這些患者均不對本次研究中使用的藥物過敏,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較高。這些患者均不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未患有嚴重的心臟疾病或其他肺疾病。根據這些患者入院的單雙號將其分為單號組和雙號組。單號組中共有25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8例;其年齡為44~73歲,平均年齡為58.12歲;其病程為0.7~12年,平均病程為9.81年。雙號組中有27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9例;其年齡為42~74歲,平均年齡為57.88歲;其病程為0.9~13年,平均病程為9.63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所有患者均使用穴位貼敷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是:取白芥子、元胡、細辛、甘遂各2份,白芷、杏仁、百部各1份。將上述中藥研成細末,以姜汁調成糊狀備用。為寒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選取肺俞穴、膏肓穴、痰中穴、腎俞穴及命門穴作為治療穴位。將備好的中藥貼敷在上述穴位。為熱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選取肺俞穴、脾俞穴、腎俞穴、關元穴及足三里穴作為治療穴位。將備好的中藥貼敷在上述穴位。為有痰的患者在大椎穴貼敷止咳化痰貼。
同時,對所有患者均進行常規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皮膚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用藥后的情況。讓發生瘙癢及疼痛等癥狀的患者停止用藥,并進行止痛、消炎等處理。2)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為患者講解進行穴位貼敷治療的過程、方法及相關的注意事宜,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3)指導患者進行呼吸訓練。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唇式呼吸訓練。在此基礎上,對雙號組患者進行中醫辨證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1)對痰瘀互結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進行護理的方法。讓患者平時盡量取坐位、半臥位或側臥位,避免平躺,防止其因痰液積聚在氣道而發生誤吸。教患者學會正確的咳痰方法,并幫助其拍背,保持其呼吸道通暢。對個別咳痰困難的患者,可遵醫囑對其進行霧化吸入操作,從而稀釋其痰液,使其能將痰液咳出。禁止患者食用油膩、辛辣的食物。讓患者多吃苡仁、冬瓜及赤小豆等健脾利濕的食品。保持室內衛生、整潔,無散發刺激性氣味的物品。2)對風寒束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進行護理的方法。讓患者注意防寒保暖,為其安排窗戶朝南的房間,增加陽光照射室內的時間,避免室內潮濕。讓患者多吃蔥、生姜等辛溫發散的食物。讓患者在飯后蓋被發微汗,以解濕邪、散風寒。3)對肝虛腎瘀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進行護理的方法。讓患者多休息。禁止患者食用生冷寒涼的食物。讓患者多吃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在患者的日常飲食中添加枸杞、百合。4)對水氣凌心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進行護理的方法。讓患者多休息,盡量取坐位或半臥位,腿不懸床,防止其發生水腫,必要時可抬高其下肢,促進其氣血通暢。讓患者多吃茯苓、白術、薏仁等溫陽化飲、瀉肺利水的食物。
護理前后分別使用生活質量調查簡表(SF-36)評價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該簡表的調查內容包括生理功能、心理狀態等,總分為10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質量越高。護理結束2個月后,使用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評價兩組患者的呼吸情況。該問卷分癥狀問卷、活動問卷及心理影響問卷3個部分,共54個條目。患者的SGRQ總分=患者得分/問卷總分×100。記錄兩組患者護理結束1個月內咳痰、咳嗽及呼吸異常的發生情況。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F-36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雙號組患者的SF-36評分高于單號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SF-36評分(分,±s)

表1 兩組患者的SF-36評分(分,±s)
組別 護理前 護理后雙號組(n=27) 42.13±4.37 87.77±3.21單號組(n=25) 41.96±3.88 70.46±4.12
雙號組患者的癥狀評分、活動評分、心理影響評分及SGRQ總分均低于單號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SGRQ評分(分,±s)

表2 兩組患者的SGRQ評分(分,±s)
組別 癥狀評分 活動評分 心理影響評分 SGRQ總分雙號組(n=27) 29.6±5.7 44.7±8.2 23.6±4.1 35.4±6.6單號組(n=25) 48.1±3.3 53.9±7.5 38.4±6.2 47.3±8.7
雙號組患者咳痰、咳嗽及呼吸異常的發生率均低于單號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咳痰、咳嗽及呼吸異常的發生情況[n(%)]
穴位貼敷是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用的方法。使用穴位貼敷法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時,具有祛風、止咳及溫肺功效的藥物可直接刺激患者的穴位、經絡,從而調節其臟腑的功能。在患者進行穴位貼敷治療期間為其實施有效的護理能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優化治療的效果。中醫辨證護理是指根據患者的病因、病性及正邪關系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常規護理和中醫辨證護理的雙號組患者,其SF-36評分高于僅接受常規護理的單號組患者,其癥狀評分、活動評分、心理影響評分及SGRQ總分均低于單號組患者,其咳痰、咳嗽及呼吸異常的發生率均低于單號組患者。這與黃璐[6]等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對進行穴位貼敷治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實施中醫辨證護理能改善其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
[1]陳智娟.中醫辨證施護在穴位貼敷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J].新中醫,2014(12):222-223.
[2]王悅.中醫辨證論治結合辨證施護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臨床觀察[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5):234-236.
[3]韓艷.辨證施護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肺功能的影響[J].中醫藥導報,2012,18(2):114-115.
[4]王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辨證分型與相關指標的臨床研究[D].南京中醫藥大學,2011.
[5]洪惠娟.中醫辨證施護結合健康信念教育護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觀察[J].新中醫,2015(2):272-273.
[6]黃璐,張月娟,曹冬梅.辨證施護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中醫證候評分及肺功能的影響[J].中醫藥導報,2012(10):112-113.
R248.1
B
2095-7629-(2017)12-0144-02
陳燕婷,1983年2月出生,女,江蘇南通人,本科學歷,護師,研究方向為中醫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