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楠
(石景山醫院體檢中心,北京 100000)
淺談在體檢中心開展優質護理的效果
王 楠
(石景山醫院體檢中心,北京 100000)
目的:探討在體檢中心開展優質護理的效果。方法:將2015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間在石景山醫院體檢中心進行體檢的520例健康人員隨機分為觀察組(n=260)和對照組(n=260)。對對照組受檢者進行常規護理,對觀察組受檢者進行優質護理。在兩組受檢者結束體檢后,觀察對比其體檢的時長、進行體檢的效率、護理服務態度、護理人員溝通能力的評分和對體檢服務的滿意度。結果:觀察組受檢者體檢的時長明顯短于對照組受檢者,其對檢查效率、護理服務態度和護理人員溝通能力的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受檢者,其對體檢服務的滿意度也高于對照組受檢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體檢中心開展優質護理有利于縮短受檢者體檢的時間,提高其體檢的效率,進而提高其對體檢服務的滿意度。
優質護理;體檢中心;護理滿意度
體檢是發現和預防疾病的重要手段。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人們對體檢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1]。相關的研究結果證實,在體檢中心開展優質護理可以為受檢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體檢服務,從而提高其對體檢服務的滿意度。為了進一步證實這一點,本文對2015年10月以來在石景山醫院體檢中心進行體檢的520例受檢者的體檢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選取2015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間在石景山醫院體檢中心進行體檢的520例健康人員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260例受檢者。在對照組受檢者中,有男130例、女120例;其年齡范圍為24~78歲,平均年齡為(42.2±3.1)歲。在觀察組受檢者中,有男128例、女122例;其年齡范圍為23~79歲,平均年齡為(43.4±2.3)歲。兩組受檢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對照組受檢者進行常規護理,即在其進入體檢中心后,向其發放體檢流程表,囑其按照表格中的要求和順序進行體檢。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受檢者進行優質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為:1)創建良好的體檢環境。護理人員應為受檢者創建干凈、整潔、溫馨的體檢環境,使其在接受體檢的過程中感到舒適、放松。護理人員應根據受檢者的具體情況為其推薦適合的體檢項目,并進行詳細的講解。對于在等待檢查的過程中出現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緒的受檢者,護理人員可通過及時對其進行親切的詢問、適當地調整其體檢項目的順序來對其進行安撫。2)設立導診崗。在體檢中心設立導診崗,安排責任心強、業務水平高的護理人員接待受檢者,從而促使體檢流程更加高效、合理,有效地縮短受檢者等待與排隊的時間。在體檢工作較繁忙時,導診崗的護理人員還可通過動態統計在各檢查室進行等待的受檢者的數量,靈活地調整受檢者體檢項目的順序,對受檢者進行有效的分流和疏導,從而確保其體檢過程的順利進行。3)將“以人為本”作為服務理念。護理人員要改變傳統的護理服務觀念,結合體檢工作的具體內容,樹立“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理念,以確保體檢服務的質量。體檢中心應制定科學的管理制度,以確保受檢者得到認真、耐心、專業的服務。4)對受檢者進行全程人性化護理。在受檢者進行體檢前,護理人員要為其提供全面的信息咨詢,并為其合理地安排檢查的流程,以保證其體檢的質量,縮短其等候的時間[2]。在受檢者進行體檢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充分地尊重受檢者,盡可能地避免其出現不適感。比如在進行血樣采集時,護理人員的操作手法要快速、輕柔,以減輕受檢者的疼痛感。受檢者若出現暈針、暈血的征兆,護理人員應及時做好解釋的工作,并給其服用熱糖水。必要時應采取相應的救護措施。對于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受檢者,護理人員要安排好輪椅對其進行接送,并安排專人帶領其進行體檢。在受檢者體檢完畢后,體檢中心應為每一位受檢者提供一份營養早餐,并告知其領取體檢報告的時間[3]。5)建立回訪制度。體檢中心應為每一位受檢者建立健康檔案,根據其體檢的結果,通過發短信、打電話等方式對其進行相應的飲食和生活指導。
觀察對比兩組受檢者體檢的時長、對檢查效率、護理服務態度和護理人員溝通能力的評分,同時對比其對體檢服務的滿意度。采用由體檢中心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兩組受檢者對體檢效率、護理服務態度和護理人員溝通能力的滿意情況,每項的評分為10分。評分越高,說明受檢者對體檢服務的滿意度越高。將受檢者對體檢服務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四個等級。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本文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用X2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受檢者體檢的時長明顯短于對照組受檢者,其對檢查效率、護理服務態度和護理人員溝通能力的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受檢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受檢者體檢時長、進行體檢的效率、護理服務態度和護理人員溝通能力評分的對比
觀察組受檢者對體檢服務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受檢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2:

表2 兩組受檢者對體檢服務滿意度的對比
在體檢中心開展優質護理的目的是為受檢者提供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并將“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貫徹到健康體檢的工作中[4]。護理人員在體檢中心開展優質護理時,應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熱情的服務態度,將被動服務轉化為主動服務,主動詢問受檢者是否需要幫助,耐心解答其疑問,以增加其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減少不必要的糾紛,進而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和受檢者對體檢服務的滿意度[5]。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受檢者體檢的時長明顯短于對照組受檢者,其對檢查效率、護理服務態度和護理人員溝通能力的評分明顯均高于對照組受檢者,其對體檢服務的滿意度也高于對照組受檢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在體檢中心開展優質護理有利于縮短受檢者體檢的時間,提高其體檢的效率,進而提高其對體檢服務的滿意度。
[1]魏芙蓉.健康體檢路徑在體檢中心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21):13-15.
[2]陳麗嬋,朱穎嬌,甄淑貞.優質護理服務在體檢中心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18):73-74.
[3]王慧.優質護理在體檢中心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19):221-222.
[4]劉國英.優質護理服務在健康體檢中心的應用實踐[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94-95.
[5]陳秀金.健康體檢路徑在體檢中心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7):146,148.
R473
B
2095-7629-(2017)12-01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