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騁騁 賴建誠
斯坦福大學歷史學教授謝德爾(Walter Scheidel)曾經提出一個假設:如果戰國末年是楚國而不是秦國統一六國,或者楚漢相爭時楚國獲勝,黃金會取代銅錢成為主要貨幣嗎?我們認為,雖然戰國時期楚國通行方塊黃金(爰金),但即便楚國戰勝六國,或者項羽坐了天下,也不可能流通黃金貨幣。主因有三:一是資源稟賦的制約;二是政治形態與社會經濟結構的影響;三是一個較容易被忽略的因素:兵制不同。
本文主要是講第三點,先舉一些西方史例。古希臘的公民擁有土地,公民有從軍的權利和義務,當兵是崇高榮譽。奴隸沒有人身自由沒有土地,也沒有從軍權。在這種制度下,對于兵役、征工、公務一概不給報酬,即使付酬也由不愿服役者支付,國家因而沒有經常的軍餉支出。
后來由于戰爭規模不斷擴大,城邦時期的希臘對士兵需求數量增多,雖然公民兵的數量仍占較大比重,但雇傭兵數量不斷增加。公元前395~362年,底比斯與斯巴達對抗,雇傭兵的作用越發突出,有的城邦甚至出現雇傭兵大部分或完全取代公民兵。
羅馬早期也實行公民兵制,公元前2世紀末,執政官馬略實行軍事改革,將公民兵制改為雇傭兵制。此時兵源主要是原來不服兵役的無產者、意大利境外的同盟者和行省居民,這些士兵服役期間由國家供養,發給薪餉,退役后分給土地。羅馬共和國由平時耕作土地、戰時臨時召集的公民兵,變成為金錢而戰的雇傭兵。
古代腓尼基人建立的迦太基,處于地中海交通要道,海上貿易十分發達。國民大多從事商業,迦太基缺乏真正的自耕農,軍隊主要來源也是被征服地區和從未開化部落中征募的雇傭兵。
這種兵制與幣制有什么關系?政府為了維持這么多雇傭兵,必須具備財政實力,支付兵餉。雇傭兵主要是外族人,不會接受用銅錢發餉,因為依靠國家強制力通行的賤金屬鑄幣是名目貨幣(面值遠高于金屬含量的價值),到其他地方就沒有購買力。金銀具有普世價值,真金白銀對賣命的雇傭兵才有吸引力。
西方最早出現的金銀鑄幣,由于面值很大,不適合日常集市貿易的小額交易。大宗商品貿易在大商人之間進行,并不經常發生,如果發生即可使用金銀幣(稱量貨幣)?;谝陨显颍聡捻f伯(Max Webber,1919)與劍橋大學的庫克(R.M.Cook,1958),都認為古希臘時期鑄造金銀幣主要不是商業用途,而是支付雇傭兵的軍餉。
謝德爾(2008)認為,古希臘城邦普遍使用鑄幣用于市場交換,而不單為用于軍事。但在當時背景下,由于軍事目的驅動,使鑄幣得到廣泛傳播。這不僅在古希臘城邦、迦太基、羅馬等地普遍使用,也傳播到伊朗、伊比利亞和凱爾特等國家。主因是這些地區采用雇傭兵制,使用價值高、重量輕的白銀鑄幣,比賤金屬更適合職業士兵。
中國古代的兵制與西方不同。先秦時期戰爭頻仍全民皆兵,秦朝與西漢時期,軍隊規模百萬以上,要保持這么龐大的軍隊,主要依靠征兵制,服兵役是成年男子的義務。沒有證據顯示,戰國和西漢時期的政府對士兵支付貨幣津貼,因此減免了巨大的財政壓力。部隊的給養主要靠實物,銅錢主要供小額支付與零星交易。
漢武帝時部分使用募兵制,同時實行屯田制度,為朝廷大大減輕了財政負擔。南北朝西魏(535~557年)宇文泰創立府兵制,選拔勇武農民充府兵,免除租庸調,平時從事生產,農閑受軍訓,戰時由鄰居六家供給馬匹糧食武器。府兵制寓兵于農,也大大節省財政開支。
其后的隋唐,延續府兵制并進一步完善。唐高祖改變了長期使用谷帛作為代用貨幣的做法,恢復統一的青銅鑄幣,廢除以重量為幣名的“五銖錢”,開始鑄造“開元通寶”。這絕對不是巧合,而是因為實行府兵制,不需要高價值的鑄幣支付兵餉。唐玄宗時改府兵制為募兵制,兵農分離,兵成為專門職業,特別是在北方各藩鎮。自此募兵成為歷朝最主要的制度。
羅馬帝國晚期,面對蠻族不斷騷擾,羅馬不得不征募“另外一支永遠準備接受金錢、打劫和作戰的蠻族隊伍來對付敵人……但是后來要安撫這支隊伍,所費的氣力并不比征服敵人小一些”。依靠金錢和財富,而不是“為祖國而戰”,既脆弱又危險,因為金錢總會有枯竭之時。
隨著戰事擴大開支上升,羅馬皇帝只能一再降低銀幣成色。羅馬的主要銀幣第納里斯(denarius),含銀量從公元前1世紀的95%,降到公元3世紀的0.5%。惡果就是通貨膨脹,為帝國的衰亡埋下伏筆。用金錢獎賞軍隊,也是早期羅馬皇帝收買人心的做法,隨著每位皇帝繼位,首先要爭取軍隊效忠,軍餉越提越高。
古羅馬帝國晚期,雇傭軍將領暗殺前任皇帝,并公開要價,哪位候選人出價高,便擁護他做繼承人。新任皇帝害怕被雇傭軍暗殺奪權,更依賴金錢收買軍隊。皇帝也試圖裁減軍隊,但都以失敗告終。公元476年,日耳曼雇傭兵首領奧多阿克廢黜西羅馬帝國最后一個皇帝羅慕洛,西羅馬帝國滅亡。
中國古代曾實行征兵制和府兵制,財政負擔相對較小。后來實行募兵制,雖然不同于西方的雇傭兵制,但也不是沒有問題,都沒能逃過財政危機的魔咒。唐、金、元、明、清,乃至民國末期,無一例外重蹈羅馬帝國的覆轍。
西方為了維持雇傭兵制,必須具備財政實力支付兵餉。對于外族雇傭兵,只有真金白銀才有吸引力。古希臘鑄造金銀幣的主要目的,是作為支付傭軍的手段。中國不存在這種財政負擔,更適合鑄用銅錢。兵制的不同,可以是造成幣制差異的因素,這是過去較少注意的角度。
(丁騁騁為浙江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賴建誠為臺灣新竹清華大學榮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