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旻婧
【摘 要】“筷子舞”的發展不僅推動了蒙古民族文化藝術的發展,在與其他民族文化交流的過程中,還傳播了蒙古民族優秀舞蹈文化。我們在傳承中不斷地將其創新、發展,保護“筷子舞”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并融入時代精神,以保持其生命力。
【關鍵詞】筷子舞;傳承;發展;創新
中圖分類號:J7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2-0135-01
“筷子舞”是非常具有蒙古族民族特色的傳統道具性舞蹈。優秀舞蹈家通過收集民間的傳統“筷子舞”素材,對這些資料進行研究與再次創作,呈現出更好、更全面、更具代表性的蒙古族“筷子舞”。“筷子舞”的未來發展需要秉持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觀念來繼承傳統,作者將通過傳承方式、發展方向及創新形式三個方面進行探究。
一、傳承方式
蒙古族“筷子舞”舞蹈文化需要科學有效地進行傳承,而且要尊重蒙古族舞蹈文化的多樣性與靈活性。對待“筷子舞”舞蹈文化中符合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當繼續保持與發揚;對于不符合發展要求的,應當做出相適應的改造。舞蹈傳承的方式多種多樣,“筷子舞”也可以通過各種途徑的傳承方式進行發展與創新。
第一種傳承方式是在民間活動中進行傳承。蒙古族每年都有大型的民俗節日、宗教習俗與祭祀活動,人們在蒙古族民族氣息濃烈的氣氛中可以深刻感受到該民族舞蹈文化的本質,對于“筷子舞”的民族舞蹈風格也會得到相對的保護。因此我認為民間活動這種傳承方式可以很好地保持著民族民間舞蹈風格,也使“筷子舞”在傳統節日、宗教習俗與祭祀活動中得到很好的傳承。
第二種傳承方式是系統性的教育式傳承。由中專到大學再上升到理論研究的舞蹈學,這樣系統性的教育傳承方式相對于民間活動的傳承方式,具有多方位、高層次、專業性更強的特點,在傳承的過程當中吸取更多的專業知識把它補充完整。通過設立各種專業的教育培訓機構對“筷子舞”進行不斷研究、發展與創新,專業性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與加強,使得“筷子舞”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承。
二、發展方向
在蒙古族舞蹈文化中,保護是為了更好的發展,保護和傳承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發展。“筷子舞”的現代化發展是在傳統“筷子舞”舞蹈文化的保護下,傳承了現代化的文化元素而形成的。
“筷子舞”屬于道具性舞蹈表演,相較于其他的舞蹈表演形式來說,對表演者的技藝要求難度更大一些,所以必須要往頂尖、精湛、高端的藝術方向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時代的來臨讓各個民族、各個國家交往日趨密切,“筷子的運用更說明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的發展。”[1]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也隨之日益頻繁。要讓更多人了解并認識“筷子舞”,弘揚蒙古族的精神風貌、傳播蒙古族的民族文化,通過藝術家們吸收民間的“筷子舞”的形式與素材創作出優秀的舞蹈作品,讓“筷子舞”廣為人知、邁向國際。
在彼此的民族文化交流發展中,“筷子舞”舞蹈中使用的筷子在文化交流中就有著傳播的作用。“筷子舞”在向其他的民族民間舞蹈學習或借鑒其地域性、風格性的舞蹈動作元素的同時,一定要保持自己本民族的民族個性,突出自己求同存異的特色;在學習與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優秀文化成果的過程中,應當要用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學習態度去面對。
三、創新形式
創新是發展的動力,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蒙古族“筷子舞”在傳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創新。對“筷子舞”進行創新時,要加強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學習和借鑒。時代精神也是創新形式的重要追求,在為“筷子舞”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的同時,我們不能離開“筷子舞”傳統文化,去空談“筷子舞”的創新形式,否則會失去本來的根基。
“筷子舞”從民間搬上舞臺,是早期的舞蹈表演藝術家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發展及創新得來的結果。第一次登上舞臺表演的作品《筷子舞》對于“筷子舞”來說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它在舞蹈內容形式上與民間自娛的“筷子舞”相比進行了極大的創新,在民間的基礎上使舞蹈動作語匯變得更加豐富、立意結構更加嚴謹、情感形象更加生動。最原始的蒙古族“筷子舞”原本只是由男藝人單獨表演的舞蹈,隨著蒙古族社會的發展,慢慢改變傳統封建習俗中不利于社會發展的惡劣行為,例如日漸舞臺化的“筷子舞”發展為男女均可表演,將普通人也包括在它的藝術范圍之內,人人都可以參與其中,這種創新的表演形式可以明顯反映出蒙古族社會逐漸從封建傳統社會邁向人人平等的社會,這種新局面的出現也表明了蒙古族創新的社會精神面貌。
“筷子舞”舞蹈文化是蒙古族傳統舞蹈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前輩們在傳統舞蹈文化當中對“筷子舞”進行搜集、歸納、整理,才使得“筷子舞”能夠快速地形成自己的表演風格特征。但這并不是“筷子舞”的全部,我們應當在尊重民族、尊重傳統的基礎上繼續創新與發展,提高“筷子舞”的價值地位,弘揚蒙古族的民族精神與優秀的民族文化。
參考文獻:
[1]石小鋒.淺談蒙古族筷子舞[J].大眾文藝,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