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濱
普惠金融是一個世界性的議題。不管是在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都有普惠金融的發展需求。近十年來,各國政府和很多國際組織,包括聯合國、世界銀行、二十國集團G20、經合組織OECD等,都在大力推廣普惠金融。2013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席勒,曾經描繪過金融在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一個好的社會最重要的一個特征是平等,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和欣賞。當前,全球人口不斷增長,各類資源配置不合理和所有人與生俱來的對美好富足生活追求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而普惠金融有可能是解決這個矛盾、實現美好社會目標的最佳推動因素。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就提到要“發展普惠金融”。會后,黨中央更把普惠金融作為國家戰略,提出制定《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并由銀監會、人民銀行牽頭,證監會、保監會等有關監管部門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國家部委,共同制定了這項規劃。
在該項規劃中,對于普惠金融的界定是指“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從中可知,第一,我們認為普惠金融不是為所有人,而是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種群體提供服務。第二,普惠金融不是政策性金融,它一定要商業可持續。第三,普惠金融追求的是要有機會的平等,給予這些有金融需求的人獲得金融服務的機會。從政策制定和學術研究的領域來看,普惠金融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農村金融、銀行業務轉型、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金融基礎設施構建等。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當中,習近平總書記闡述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其中有幾個方面都與普惠金融密切相關,為我國普惠金融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嶄新的政策和理論對接。
第一,當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發展普惠金融的角度來看,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要讓金融服務更加充分、更加平衡,讓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群體和組織得到金融服務。第二,習總書記提到一切要以人民為中心,所有的發展都要以人為本,要朝著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邁進,保障和改善民生,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利益問題,而普惠金融恰恰是要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第三,十九大報告中提到要更多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的信息科技手段,這可以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也為我國普惠金融的深入發展提供了重大的背景和理論支持。
在新時代的經濟社會背景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普惠金融發展也要有新的思維和模式。
首先,正規金融機構要穩妥有序進軍普惠金融領域,扭轉過往主要依靠農村小微金融機構和民營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態勢。其中,加快推進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尤為重要,要彌補銀行業服務小微企業和弱勢群體的短板,并且實施差異化的普惠金融業務考評辦法和監管規則。
其次,要積極發揮資本市場在普惠金融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完善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提升新三板市場、區域性股權市場、債券市場、期貨市場等交易所市場對中小微企業的服務力度和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保護水平。
再次,要正確理解并運用金融科技和監管科技,促進普惠金融和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機融合,進而高效擴展普惠金融的服務廣度和服務深度。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本文為作者在“發展中的普惠金融:實踐、創新與國際借鑒”研討會暨“普惠金融理論探討與實踐應用”課題啟動會上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