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1月14日,包括美聯儲、日本央行、英國央行和歐洲央行在內的多國央行行長在法蘭克福舉行的歐洲央行會議上承諾,將繼續就未來政策行動公開對投資者給出“前瞻性指引”,以避免引發市場的動蕩。
盡管央行普遍認為貨幣政策前瞻指引是有效的且必要的,但對于如何溝通、溝通尺度的看法則不盡相同。美聯儲主席耶倫認為,對于央行來說,與市場充分溝通,讓參與者充分做好準備來迎接央行的政策轉向是很重要的,但同時,央行的指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歐洲央行給出的“前瞻性指引”比較明確,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表示,前瞻性指引已成為一種成熟的貨幣政策工具。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則表示,避免市場誤解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訊息的簡單。
總體來看,各國央行的前瞻性政策指引是有益的。一方面,在貨幣政策收緊過程中,加強與市場的溝通可以合理引導市場預期,避免市場出現大幅波動以及恐慌情緒,同時預期管理對經濟走向也有一定引導作用;另一方面,央行也可根據市場對前瞻指引的反饋情況適度調整貨幣政策的尺度和節奏。
02
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
11月1日,美聯儲發布議息會議聲明,宣布維持1%~1.25%的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不變。這一決定得到貨幣政策委員會FOMC全票通過,符合市場預期。聲明顯示,盡管颶風造成了一些干擾,但就業市場繼續增強,經濟活動一直在以穩健的步幅增長。
本次議息會議維持利率不變,符合市場預期。在經濟形勢判斷方面,美聯儲對經濟增長更加樂觀,聲明中指出盡管受到颶風的干擾,但經濟活動“穩健”增長,強于9月議息會議中提到的經濟“溫和”增長;在通脹問題方面,美聯儲維持核心通脹持續疲軟的判斷,但同時也提出預計通脹率在中期將升至美聯儲目標。
從經濟數據來看,美國近期經濟表現強勁。就業方面,颶風沖擊過后就業市場反彈,“小非農”ADP就業數據10月超預期增長,為今年3月以來最佳表現,10月非農失業率刷新2000年以來新低;消費方面,10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終值為100.7,創近13年新高,顯示消費者情緒回暖;通脹方面,美國9月核心PCE物價指數與預期值持平。在強勁數據的支持下,美聯儲12月加息概率攀升。
03
英國央行迎來十年來的首次加息
在11月2日的貨幣政策會議上,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以7∶2的投票比例決定將基準利率從0.25%上調至0.5%,以9∶0的投票比例決定將政府債券購買規模保持在4350億英鎊,并將企業債券購買規模保持在100億英鎊。
本次英國央行將基準利率提高25個基點至0.5%,是自2007年7月之后的首次加息,符合市場預期。英國由此成為繼美國與加拿大之后第三個加息的主要發達經濟體。
此次會議聲明中刪去了此前常用的“可能需要比市場預期更多的加息”這一表述,顯示出英國央行正在向市場對其未來三年僅加息兩次、并且每次加息僅上調25個基點的預期靠攏。英國央行選擇對利率進行“漸進且有限”的溫和調整,主要源于其經濟前景仍受退歐和通脹兩方面因素困擾。
一方面,英國退歐仍是其經濟前景的最大不確定因素,退歐談判結果也將是未來利率調整的最大決定因素。當前的“溫和加息”能夠為未來英國貨幣政策對談判期間的變數作出反應預留充分空間。另一方面,受英鎊貶值和能源價格上漲向消費價格傳導的影響,英國通脹自去年11月以來持續攀升。今年2月,通脹水平已超過央行2%的通脹目標,9月英國CPI同比增長3%,創2012年5月以來新高。因此,未來英國央行或仍需通過加息讓通脹回到2%的目標。
04
歐洲央行解讀貨幣流動性失衡問題
自歐洲央行開始實施資產購買計劃以來,歐元體系清算系統TARGET余額不斷上升,其中德國的TARGET余額已經上升到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時的水平。
TARGET2的全稱是第二代泛歐實時全額自動清算系統,用于為歐元體系各國提供大額交易清算服務,TARGET余額反映了歐洲各國TARGET會員央行資金在歐元體系內部的跨境支付情況,對某個國家來說,正值表示凈債權,負值表示凈債務,各國的TARGET余額加起來為0。TARGET正余額總額規模越大,說明歐元體系內資金流動越不平衡。歐洲央行官方研究論文深入分析了TARGET2問題。研究人員認為,這并不反映銀行系統出現類似于危機期間的壓力。
事實上,2015年以來超額流動性上升主要來自于資產購買行為,而不是有融資壓力的銀行從央行獲得再融資。超額流動性從低評級國家流入高評級國家,再投資和組合再平衡效應使得超額流動性停留在高評級國家:對于低評級國家的銀行來說,投資于本國國債和以本國抵押品進行回購的收益率比存放于存款便利工具的收益率要高,本土偏好(Home Bias)也降低了風險方面的考慮,因此低評級國家的銀行仍然選擇將流動性用于投資。證券持有方面的統計數據也驗證了銀行的本土偏好,尤其是低評級國家的銀行可能認為他們的命運與國家聯系在一起,無論是否持有主權債券,當出現主權違約時,銀行也會面臨壓力。對于高評級國家的銀行來說,投資于本國債券和進行回購的收益率通常比存款便利利率更低,而且信用與風險限制也使得這些銀行無法廣泛投資于低評級國家的資產以獲得更高的收益率,因此持有超額流動性更有吸引力。
05
我國的財富管理發展潛力巨大
2017年11月9日,中國人民大學在青島金家嶺金融區舉行“中國財富管理發展指數(2017)”發布會。這是我國首次從指數的角度對中國財富管理發展的全面系統分析研究。研究認為:
全球私人財富管理規模在持續上升,其中,北美、西歐等發達地區的財富管理不僅規模大,并且相對而言行業發展環境較好。
中國財富管理行業規模和產品數量在過去三年間整體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但是各行業的趨勢分化明顯。
財富管理機構的社會聲譽在逐年提升,但從橫截面數據的比較看,傳統的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機構的社會認知度和聲譽度較高,而新興的私募基金、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的聲譽還相對較低。
財富管理行業專業人才隊伍穩步增長,但高端人才數量匱乏的局面并沒有得到本質的緩解,人才隊伍建設的任務依舊艱巨。
對全國4個直轄市和15個副省級城市的區域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的比較可以看出,上海、深圳、北京、青島、杭州在樣本城市中排名居前。但是,各城市在細分指標方面,側重點不同,差異化競爭的態勢逐漸形成。
由前瞻性指數分析看出,全國的財富管理發展潛力仍然巨大,銀行和信托業的增速將相對放緩,而證券、基金與保險三類財富管理公司未來發展前景向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