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
摘要:為策應國家“一帶一路”發展的向縱深推進,南昌乃至江西的一批擁有不同優勢的本土國有、民營企業,帶著微笑與友誼“走出去”,為沿線國家送去了技術、資金和就業崗位。在“一帶一路”的時代大潮中,南昌廣播電視臺以不負媒體的責任與擔當,緊隨時代步伐,發現典型、報道典型,派出采編人員不遠萬里前往埃塞俄比亞,采訪走出國門的江西企業。
關鍵詞:“一帶一路” 走出去 媒體責任
“一帶一路”建設,是新時代我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頂層設計,并已成為我國眾多的企業進軍國際市場,贏取市場占有率和拓展影響力的有效通途。目前,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取得豐碩成果,江西省的一些工商企業也在“一帶一路”沿線的部分國家建設了境外經貿合作區、工業園區,以及工程合作項目。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媒體在信息傳播、增進互信、凝聚共識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南昌廣播電視臺堅守媒體責任,派出采編人員不遠萬里前往東非國家——埃塞俄比亞,為走出國門的江西企業,為它們勇于帶著先進技術、資金,幫助非洲國家進行發展的行動而鼓與呼。
堅守媒體責任
處在歷史發展的重要節點,對媒體而言,不可謂不說是責任的重大、使命的光榮。面對江西的企業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向海外,它們在當地發展的情況怎么樣?又有何可為后來者提供借鑒的路徑?有哪些成功的經驗可以分享等等……南昌廣播電視臺作為市級地方重點媒體,同樣也搭乘著“一帶一路”的時代班列,以勇于擔當、勇立潮頭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及時向廣大電視觀眾報道南昌乃至江西企業“走出去”的果敢行動與發展成效。
江西“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歷史上,素有“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天下當老板”的“江右幫”的贛商群體,秉承了一種良好的傳統。如今,一大批擁有各類優勢的江西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中國瑞林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江西江聯國際工程有限公司、江西省水利水電建設有限公司、江西中煤建設集團公司、華堅鞋業集團等南昌及省屬企業,紛紛進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創業和發展。它們在追逐時代的大潮中不畏挑戰、克服艱辛,善于在市場的海洋中尋覓商機,敢于走出家門闖世界,并通過頑強拼搏取得了事業的成功。這些企業和創業人物是江西人的驕傲,作為媒體人,我們寄希于通過他們的成功經驗,給家鄉更多的企業帶來有益的經驗和啟示。
發揮媒體平臺效應
非洲,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自然延伸,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更是“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方向和落腳點。隨著南昌企業和項目先后在非洲國家的落地,2017年7月底至8月初,南昌廣播電視臺《你在他鄉還好嗎》欄目組派出攝制人員,不遠萬里到達地處東非的埃塞俄比亞,記錄和報道“江西老俵”在響應黨中央“一帶一路”建設中,帶著先進技術和資金走出國門的精彩故事,展現了南昌和江西省屬企業在國外開發、拓展與收獲成果的生動實踐。
江西江聯國際工程有限公司,是坐落在江西省會南昌的一家省屬工程類綜合性本土企業,主要從事鍋爐、壓力容器、環保設備等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擁有雄厚的技術力量和先進的制造裝備。江聯國際生產的設備的安全、環保、可靠性等早已在國內外市場得到了印證。江聯國際的發電設備在印度尼西亞的突發地震災害中,在運行管理人員全部撤離的情況下,設備都一直處于安全穩定的運行狀態,大大出乎當地人的意料。由此,江聯國際的產品質量也贏得了印尼客戶的高度贊譽,被印尼當地的媒體廣泛報道。
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扎實推進,江聯國際也以自己敏銳的市場嗅覺,捕捉到一個個利好信息。位于東非的埃塞俄比亞由于自然條件獨特,出產的甘蔗含糖量較高。為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埃塞俄比亞政府加大力度發展制糖產業。而江聯國際對制糖行業并不陌生,此前就多次參與過有關制糖企業的設備安裝和建設,有著非常成熟而獨到的經驗。然而,當江聯國際的工程技術人員到達埃塞俄比亞之后才發現,面臨著的項目競爭對手的情況大大超出了他們的預想。所有的競爭對手都是來自國內的大型知名央企,而且都是有備而來,信心滿滿的。更為困難的是,埃塞俄比亞方面的業主單位——埃塞俄比亞國家糖業總公司的負責人,顯然對實力雄厚的中國央企更加感興趣,以至一開始就對江聯國際的工程技術人員采取避而不見的做法……面對重重困難,江聯人沒有放棄;面對舉步維艱,江聯人發揚了鍥而不舍的“釘子”精神,用自己的誠意和技術的優勢感動了對方。在獲得寶貴的見面機會后,江聯國際將自己已在海外市場獲得業主認可的、具有較高環保性能的生物質鍋爐焚燒發電技術細細地展示給對方,這讓埃塞俄比亞糖業公司決策層立即被打動。
埃塞俄比亞的OMO地區是一片人煙荒蕪之地,在那里建糖廠,電力供應是最大難題,而江聯國際的核心技術正好破解了這一難題。因為江聯國際生產的鍋爐可以焚燒甘蔗壓榨完之后的殘渣,燃燒出來的灰可以制磚,可以做到零排放、零污染。憑借這一獨有的技術優勢,2013年8月,江聯國際最終脫穎而出,擊敗眾多國內外強手,以總承包方式與埃塞俄比亞國家糖業總公司簽訂了建設OMO5糖廠項目的合同,涉及金額高達6.47億美元,一舉創下了江西企業迄今為止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單筆金額最高的紀錄。這一項目也是埃塞俄比亞國內最大的糖廠項目,年產精糖可達60多萬噸。然而,合同簽訂后,更大的困難也隨之而來。
按照合同,OMO5糖廠項目是出口買賣信貸,就是說埃塞俄比亞業主只能出15%的資金,其余85%的貸款需要項目承建方江聯國際幫他們在中國國內想辦法解決。這個難題可不小,也是大家沒有預料到的,超過30億元人民幣的巨額資金,對任何一家企業而言,都不是一筆小數目。而且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對外投資金額超過一億美元的項目是需要報經國務院審批的,并且要總理親筆簽批,難度可想而知。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難題,江聯人沒有退縮,迎難而上,在國務院領導、國家有關部委、江西省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于2015年8月獲得了國務院批準。商務部也復函江西省人民政府,同意江聯重工利用“出口買方信貸”和“出口信用保險融資”的方式,承建埃塞俄比亞糖業公司OMO5項目。2016年,糖廠項目順利開工投入建設。目前,糖廠已為當地居民提供了300多個就業崗位,在糖廠全面投產后,還將為當地居民提供以萬計數的就業崗位,可極大提升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將很好地詮釋“綠色絲綢之路”“和平絲綢之路”的豐富內涵。endprint
用鏡頭真實地反映企業的建設與發展,充分發揮媒體平臺效應是媒體和媒體人的職責所在。在異國他鄉的采訪拍攝期間,節目組的編導和記者們,與企業項目部的工程技術人員一道,經受了非洲高原反應、炎熱的高溫天氣、無通訊信號、蚊蟲疫病傳染、低燒,以及落后的基礎設施和艱苦的工作條件等的考驗,多方位、多層面、多角度地拍攝到了精彩,且具有歷史價值的視頻素材,可謂是收獲滿滿,體現了南昌廣播電視臺作為一個地方城市臺的國家情懷和國際視野。
堅持服務全局意識
在對江聯國際的采訪之后,攝制組馬不停蹄,轉戰到數千公里以外的埃塞俄比亞南部邊境,對同樣是從南昌成長起來的有著“中國女鞋大王”的華堅集團進行采訪。華堅鞋業集團是全球目前規模最大的,以專業生產中高端女式涼鞋、密鞋、馬靴、休閑鞋為主的中高檔真皮女鞋制造企業之一。
中國實施的“一帶一路”建設如春風吹拂大地,不僅給國內企業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也讓沿線非洲承接項目投資的國家煥發出了勃勃生機。從國內行業領跑者到“中國產能出海的最成功案例”,華堅集團與埃塞俄比亞的合作與發展,是中國企業由國內市場轉向國際市場的嬗變之路。
傳統制造業的華堅集團,帶著他們享譽世界的品牌和技術“走出去”,不僅擴大了中國制造的影響力,也更大范圍地開拓了國際市場,這對華堅集團來說同樣有著更為現實的意義。正如華堅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張華榮所說,“更多地希望我們的企業能做些有意義的事、做更長遠的事、做有價值的事,不斷增強在埃塞俄比亞的影響力和帶動作用,成為我國發展模式、管理理念、文化和價值理念等軟實力輸出的重要渠道和‘走出去的重要名片,讓全世界看到中國的技術在非洲的大地上得到綿延與發展”。
現在,華堅集團非洲女鞋OEM制造基地——華堅國際鞋城(埃塞俄比亞)有限公司項目,和“埃塞·中國華堅國際輕工業城”項目,作為“一帶一路”中國——非洲國際產能合作的新平臺,不僅使當地的皮革產品出口增長了57%,還為當地提供了3—5萬個就業機會。可以說,華堅集團在創造埃塞的“華堅速度”的同時,也創造了非洲最窮國家生產制造的產品成為美國市場最主流的女鞋的神話,成為了埃塞最大的出口企業和中埃兩國經貿合作成功的典范項目,讓全世界首次將目光聚焦“非洲制造”。
“一帶一路”建設,是歷史機遇,更是發展機遇,千載難逢。媒體和媒體的從業者,必須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48字職責”,切實做到知責任、敢擔當。要充分運用好媒體的傳播功能,讓更多的受眾全方位了解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社會、風俗習慣、貿易往來等情況,持續關注本地企業涉及“一帶一路”建設的投資發展狀況,創造條件深入到沿線國家進行采訪,既向沿線國家傳遞“各取所需、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享共贏”的善意理念,又可為國內企業提供借鑒的作用。通過輿論的引導,逐步讓國內的眾多企業家樹立正確義利觀,進一步拓展參與國際經營的思維,繼承和發揚中國古絲綢之路精神,把我國的發展同沿線國家的發展結合起來,把中國夢同沿線各國人民的夢想結合起來,賦予絲綢之路以全新的時代內涵。
南昌廣播電視臺對在埃塞俄比亞進行工程建設與投資辦廠的江聯國際、華堅集團“走出去”的跨國發展和把握機遇的時代精神進行了實地專題采訪,并先后在南昌廣播電視臺《你在他鄉還好嗎》欄目播出,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這些報道,將注定會成為“一帶一路”建設中江西企業彌足珍貴的注腳。
總而言之,南昌廣播電視臺通過這些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涌現出的典型事例,向國內外傳達一個新時代的新理念,那就是“共同合作,共同創造,共同分享。”
(作者單位:南昌廣播電視臺)
本文責編:邵滿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