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鋒
摘 要:隨著我國對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研究深化,社會對于素質教育呼聲也愈演愈烈。為此,素質教育的模式,儼然已經提高到國家教育部門培育學生的基本目標。初中政治,是初中教學時期對學生的素質教育開展的主陣地。其作為能夠指導學生實踐的理論,很大程度上也是學生養成良好習慣、樹立正確思想理的基礎。所以,為了能夠更好地研究初中生政治教育模式,以及完成政治教學對中學生基礎素質的培養。在這里,我們提出一些問題和建議,希望能夠為相關教師展開素質教育化的政治教學提供幫助。
關鍵詞:政治教學;素質教育;基礎素質模式
一、 引言
社會人才的需求轉變,必然也會導致學校培養模式的轉變。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企業對素質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所以,國家教育方針,學校教育趨勢,也把教學體制改革的重點放在了素質教育的改革上。為了能夠應對社會需求,符合教育改革要求,在教育事業上,學校把各個學科的重點都逐步轉向到結合學科以外能力的素質教育之上。由此,在當下的發展情況下,討論素質教育的改革與實現十分的必要。
本文將結合教學案例與理論實踐,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討論:
二、 教師教育理念
按照以前的教育理念,我們總是把老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教育活動中的主體之一。但是,隨著教育文化的不斷進步,思想的不斷的轉變,對于把課堂主導權還給學生的需求,已經越來越強烈。而在關于素質教育的初中階段,我們初中政治則是最大的擔當。
具有高素質、高能里的初中政治老師也就成了必須條件,這樣才會得以更好地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轉變意識,進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也變得十分重要。具體地來分析,我們認為提升教師的自身素質要根據以下的幾個方面來逐步展開:
(一) 增加課堂趣味性
當我們想把一份知識傳授給學生的時候,前提必然是我們對這些知識已經有了深度的積累。所以,豐富自己在課堂內外的知識,充分結合時政與課本知識為學生講解知識的能力,也成為了這個時代下初中政治教師的必備素養。
在日常的教學教育過程中,把學習的內容、學到的知識靈活地與現實情況相結合,不僅是學生的要求,更是老師的目標。結合學生的興趣與實際探索目標知識,能更好地完成新課標的學習目標。這意味著,教師的重點也從讓學生學習,變成了如何讓學生更主動地學習。對學習知識加以改變,變得有趣,是最能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做法,特別是針對初中階段的孩子。例如,通過做各種黑板報、詩歌、順口溜等趣味方式,會讓學生更愛看,更樂意去學習。如若僅僅是老師灌輸式的講解知識,那必將出現一個乏味而沒有活力的課堂。學生對政治文化也就失去了興趣,學生也就無意學習,教學效果必然不佳。
(二) 融入學生生活,掌握學生的青春期心理變化,增加師生互動
同一種方法,在不同的情況下,我們也需要作出更加靈活的變形,舉一反三,活學活用。如果作為從事政治教學的老師,沒有這樣的思路去改變,還是沒有注重到素質教育對互動的強調,必然無法切實掌握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況與需求,那就無法得到學生們的喜愛,也就無法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展開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所以,和學生打成一片,進入學生的生活,減少老師與學生的之間的距離,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最好方式。特別是在初中時期,初中生的思想正在逐漸發展成熟,但因缺少成熟的經驗指導,這些自己的看法往往會得不到積極的效果。
因此,當我們發現學生對課堂出現反感情況的時候,也必須要自己適時改變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是這樣,很容易引起學生對課本的抵抗。但這并不是完全無法改變的趨勢,只要老師們能夠對我們學生的學習思想、生活需求以及他們會關注到的事物進行充分地掌握與理解,就能夠具有針對性、可實行性地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進而達到教學想要的取得的效果。
(三) 完善教師對學生的責任心與耐心
作為一項社會型的教育工作,我們認為責任感和事業心是老師的基本素質。擁有強烈的責任感才能夠視所教學生為自己的孩子,有強烈的事業心才能做到把學校當作自己家來服務。這樣的素質會得到學生的認可,也會成為學生效仿的對象,以為人師表而達到素質教導。
所以,教師的個人素養很多程度上也對學生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表達出怎樣的素質,學生也就會無形中學到什么樣的思想。為此,我們也常常強調教師的高素養,為人師表,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將這些結合到日常教學活動。
三、 充分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時常僅有45分鐘的課堂,要如何充分地利用這段時間是所有教師都需要面對的問題。到如今,素質教育強調教育活動的主體,課堂的主人是學生。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主體意義。但在另一方面,也要切實地使教師成為主要輔導者。所以,我們需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改善教學方法,努力將課堂內外都變成與學生的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環境,進而充分地使課堂教學效率得以提升。
進步就一定要有科學的方法理念,在此,我深度研究了眾多初中政治教師的教學經驗與科學方法,進而歸納出以下幾種方法,以供參考學習:
(一) 分層教學
教育原則中的因材施教理念就是分層教育的核心。應用的主要原則在于,對不同層次,不同性格的學生,以學生的內在特征來制定并實行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其次,還需要政治教學老師能根據學生特點,針對不同層次、不同性格的學生,制定出與之相契合的教學方法與教育目標。
例如在針對以“堅強”為主題的課文進行教學活動時,我們應當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性格、成績、家庭等因素,制定具有互動性、參與感強的教學課堂。在生活化情景中,使學生們明白什么是意志堅強的體現,什么又被稱為勇敢懦弱的人,進而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向意志堅強發展,最后完善自己的政治思想養成良好的政治素養。endprint
(二) 小組教學法
素質教育強調學生是獨特的個體,但同時也告訴我們社會是一個集體。在學校階段培養合作協助的意識,對學生未來的教育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所以,我們也強調在課堂上施行合作教學、分組教學的方法。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合作、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都是一種合作。而其目的,簡單而明確,就是幫助學生在集體中完善自我的性格,學習更多的知識。在初中政治教學課堂上,學生在分組討論、合作分享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鍛煉其表達的能力,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與語言表達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 理論與實踐結合模式
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下,主張更多的實踐學習才是新時期下學校教育的主要目標。相比于傳統的課堂模式,素質教育更注重把課堂搬出教室,在自我實踐中完成課堂的學習目標。重理論而輕實踐的教育模式,已經不能再作為我們初中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如何完成這樣的思想變遷,也正是新時期下政治教學教師要思考的問題。
例如,在教師上課之前,安排一個5分鐘的時政新聞演講。雖然只是短短幾分鐘,但學生得到的能力與領悟肯定會超過純理論灌輸。課后,再給學生布置任務,去收集信息,并提取新聞信息與本節課有聯系的信息,然后引導學生將個人看法說出來,則可以加深對理論的理解與實踐能力的提升。
四、 總結
新時代下總需要新的教育模式,素質教育就是時代對教育教學的要求。在日常教學中,制定以培養學生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政治教學模式十分必要,同時也非常重要。因此,政治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轉變自己觀念并提升自我綜合素質、多種教學方法活用并用,是新時代對政治教師的基本要求。而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在生活中參與政治事件學習,關注國家政治時事,也成為初中政治教育的新目標。
參考文獻:
[1]曹利彬.論初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素質的培養[J].科學大眾,2014,(07):85.
[2]袁小靜.初中政治素質化教學模式探析[J].學周刊,2016,(02):79.
[3]石榮輝.淺談初中政治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J].讀與寫,2013,(10):149.
[4]胡景成.淺談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創新初中計算機教學模式[J].新課程學習,2015(6):83-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