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欣+王恒康
摘 要:工業生產和人們生活用電量的增加,使得輸電線路中的荷載越來越大,當線路的實際荷載超過其最大承載能力時,就會引起山火跳閘事故,導致輸電線路無法正常輸送電能。山火監測預警系統的研發和應用,能夠對輸電線路的運行狀況進行監測,從而減少山火跳閘事故的發生頻率。文章對輸電線路山火監測預警系統的原理和結構組成進行分析,并就其相關技術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輸電線路;山火監測預警系統;應用
中圖分類號:TM7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7)34-0151-02
隨著我國電力事業的發展,輸電線路的運用安全性、可靠性已經大大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抗力因素,會給輸電線路的運用穩定性帶來危害。目前,大部分的輸電線路監測系統只能對輸電線路中設備故障、覆冰、污穢等問題進行監測,而對于線路附近的山火卻無法監測。根據相關資料來看,輸電線路出現山火的情況比較少見,但其帶來的危害是巨大的。因此,在敷設輸電線路時,需要建立輸電線路山火監測預警系統,隨時掌握輸電線路的山火動態,從而采取措施對山火進行控制,以免其擴大帶來更嚴重的經濟損失。
1 輸電線路山火監測預警系統
1.1 案例背景
2015年,我國南方地區的某個省110kV及以上的輸電線路,由于山火引起的跳閘次數超過40次;在同年的五一期間,華北地區山火頻發,導致500kV交流線路出現多次故障,線路不得不停運檢修;而在2016年,有許多個省份都發生大面積的山火事故,使得很多條跨區線路都出現異常。在同年的下半年,1000kV特高壓交流線路曾發生3次跳閘事故,都是山火引起的,其中最嚴重的一次導致線路停運3天。山火是影響輸電線路安全性的重要因素,需要建立山火監測系統對其進行監測,并根據監測到的信息發布山火預警,以便相關部門能夠及時采取措施應對山火危害,提高輸電線路的山火防控能力。
1.2 山火監測系統的設計原理
存在于自然界的所有物體,當其溫度超過絕對溫度-273℃時,其分子和原子的運動就會處于無序狀態,物體表面會不間斷地輻射出紅外線這種電磁波。紅外線的波長范圍在0.78-1000μm之間,所輻射的紅外線能量會隨著物體溫度的升高而增加。當溫度不同的物體所輻射出的紅外線經過紅外熱探測器時,就會被探測器所吸收,從而形成電效應并轉化成電信號。在電信號經過處理后,能夠得到熱像圖,熱像圖與物體表面的熱分布是相對應的,這就是紅外熱成像原理。輸電線路山火監測系統采用的是非制冷紅外焦平面感應器,以及圖像處理算法,在輸電線路中出現山火時,山火區域所輻射出的紅外線能量會高于其周邊區域內的紅外線能量,系統根據紅外熱成像,就能夠識別出山火區域,并及時發布山火預警。
1.3 系統原理
輸電線路的山火監測系統在對山火進行監測時,主要采用的是紅外熱感應原理,通過紅外熱感應傳感器對周圍的環境溫度進行檢測。在檢測溫度不在閥值范圍內時,感應器就會發出報警信號,并將信號傳輸至主控器。在主控器檢測到報警信號后,會自動將可見光攝像機的電源打開,并采集相應的圖像。然后,對所采集到的圖像進行辨識,判斷其是否為山火。如果是山火,就會將所采集到的圖像信息、線路的桿塔信息,以及山火可能對線路造成的影響等,以短信的形式發送給線路的檢修人員,并將現場的有關情況傳輸到對應的軟件中,方便檢修人員隨時掌握現場情況。
1.4 系統結構
輸電線路山火預警系統的結構模式有兩種,一種是C/S網絡模式,一種是B/S網絡模式,兩種模式各有優點。C/S結構主要應用于局域網中,其用戶群相對比較固定,能夠確保信息的安全性。B/S結構中設計有數據層,其數據服務器的主要功能是存放數據。而應用服務器的主要功能則是提供不同的服務部件,用于對數據服務器進行訪問,并對客戶端發出的各種請求作出響應,訪問和響應結果會通過瀏覽器端顯示出來,瀏覽器端同時還能發出請求。而在輸電線路的山火預警監測系統中,應將兩種模式進行結合使用。在數據管理子模塊中,應設置為C/S模塊,其服務對象是數據庫管理用戶,主要功能是數據的入庫和維護,所以此模塊的管理者要同時具備數據庫管理技能和地理基礎知識。山火監測預警子模塊則應設置為B/S模式,主要功能是對地圖進行瀏覽和發布,并為用戶提供查詢和分析功能,其使用者相對更多。
2 輸電線路山火預警監測系統關鍵技術的應用
2.1 空間數據庫技術
在對空間數據進行管理時,主要采用的是關系數據庫,也可采用對象關系數據庫。在對空間與非空間中的數據進行操作時,需要將RDBMS數據管理功能與SQL語言結合起來使用。由于關系數據庫中的數據信息量非常龐大,能夠對這些數據信息進行管理、處理,還能記錄鎖定和并發控制,建立起數據倉庫,所以可將關系數據庫的這些功能充分的利用起來,實現空間數據與非空間數據的集成。在GIS未來的發展中,也會利用關系數據庫對空間數據庫進行管理,從而提高空間數據的互操作性。輸電線路山火預警監測系統中會涉及到地理空間數據庫,其管理模式是ArcSDE與SQL Server的結合,利用空間數據引擎、應用服務器,可提高空間數據管理的效率。而專用開發包的利用,則能使數據庫的功能更加完善,從而可對數據庫系統進行集成化管理。
2.2 組件式GIS開發技術
新一代的GIS是以組件式軟件為基礎的,Com GIS能夠彌補傳統GIS的不足,主要是將GIS每個功能模塊進行劃分,使其成為多個控件,每個空間都有其獨特的功能。利用可視化的軟件開發工具,能夠實現各個控件之間以及控件與非控件之間集成,最后就可形成GIS的應用。在傳統的GIS中,會自帶二次開發語言,而組件式GIS則能夠有效的克服這一缺陷。通過對計算機語言的利用,能夠實現山火預警監測系統與其他系統的集成,從而開發出功能更加齊全的新系統,擴大其應用范圍。endprint
2.3 山火識別與圖像增強技術
由于紅外圖像的背景比較高,反差比較低,所以與背景輻射相比,目標占用的動態范圍就比較小。而輸電線路的山火監測距離一般都比較遠,地形又比較復雜,火點的覆蓋面積也比較小,所以采集到的圖像會清晰度會比較差。因此,需要采用圖像增強技術對圖像進行處理,以提高圖像信號的溫度對比度,從而使山火預警監測系統能夠在紅外環境中,感應到比較細微的溫差變化。
2.4 系統應用效果
將山火預警監測系統應用于各省市的輸電線路中,取得的效果比較明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山火引起的線路故障頻率。比如,系統在我國的11個省市應用以后,在清明節期間所監測到的火點個數就有接近900個,在這些線路中,跨區的電網輸電線路就發出34多個山火一級告警,經過驗證,在這34個一級告警中有32個有山火。其中,系統監測到湖北電力公司運營的一條輸電線路發出一級告警山火,火點的亮溫值為330,已經超出火點的判斷閥值321。在電力公司的檢修人員核實后,該線路確實發生山火。并且,檢修人員到達現場后,發現火場的面積比較大。由此可見,輸電線路山火監測預警系統能夠監測到較大范圍內的山火,并發出山火預警,以便相關人員及時采取措施對其進行控制。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避免輸電線路出現嚴重的山火險情,需要采取合適的措施進行動態監控,才能保證其運行安全性。而輸電線路山火監測預警系統的合理運用,能夠對線路中的山火進行準確監測,并根據山火的實際情況發出山火告警,從而及時對其進行撲滅行動。所以,山火監測預警系統在輸電線路中的應用,可對現場的山火情況作出判斷,并形成相應的圖像,將相關信息傳輸到對應的軟件中,從而方便檢修人員隨時掌握現場的情況,最終提高山火處理效率。
參考文獻:
[1]林銘瀚,胡永洪,薛毓強,等.基于mesh網絡的輸電線路山火預警監視系統研制[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16,44(1):134-138.
[2]張臻,張琛.基于紅外探測器的輸電線路山火監測方案[J].江蘇電機工程,2016,35(3):57-59,63.
[3]全浩,黃學能,羅朝宇,等.輸電線路山火光譜雷達監測系統的實現與應用[J].廣西電力,2015,38(4):67-71.
[4]江全元,晏鳴宇.基于概率統計的輸電線路山火監測方法[J].高電壓技術,2015,41(7):2302-2307.
[5]伊仁圖太,向陽.數字化輸電線路紫外防山火綜合監測系統的研究與實現[A].輸電線路運行維護新技術交流會暨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輸電線路專業委員會運行學組201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5:332-3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