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和
摘 要:數學作為一門抽象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較,學生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要想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除了要以現代的教學理論為指導,又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總結經驗,不斷進行思考。
關鍵詞:數學教學;體會
數學作為一門抽象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較,學生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要想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除了要以現代的教學理論為指導,又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總結經驗,不斷進行思考。下面談幾點在教學中的體會和看法。
一、 培養學生自學,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徹底改變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講,學生主聽”單一模式的重要途徑
強調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使學生從“依賴”轉向“自主”,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培養、指導學生的自學過程中,教師應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由“講演者”轉變為“編劇”和“導演”,在像導演給演員講戲那樣,為學生創造一個美好的情境,讓學生自始至終以探索者的姿態去參與“疑問”、“好奇”,情不自禁、躍躍欲試的狀態下去思維,去思考。使他們感到數學并不是數字、符號、公式枯燥無味的組合。
(一) 怎樣指導學生進行自學,提高自學能力。
我認為可以分兩個階段培養學生的自學本領。第一階段是“導學”,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自學。由于學生剛開始自學,還沒有形成自學的習慣,教師可以把教科書上每一章節的內容給學生列出自學提綱,提綱可以通過“對比”、“填表”、“開卷考試”等形式,讓學生學會自學。
隨著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指導學生自學的第二個階段就可以將課本中一節或一章的內容讓學生自學,通過自學,由學生自己歸納知識、要點、掌握解題的思想方法,做完課本中配備的練習題,課上教師主要對學生確實不容易理解的疑難問題再作講解,提問主要是針對水平比較差的學生。
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自學,使學生由被動變主動,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幫助學生澄清見解,并使討論不偏離主題,培養了學生善于思考、勤學好問、刻苦鉆研、勇于創新、不斷開拓的思維品質。因此,培養學生自學,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提高學生學好數學的好方法。
(二)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對教師的水平要求更高。
傳統模式的教學,教師主講,進度好控制,教師可以講得頭頭是道,“滾瓜爛熟”,省事,但要使課堂充滿活力,而不“呆板”,要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發揮,吸引他們積極參與教學,產生“樂”學的效果,就必須提高數學教師的素質:精通專業知識,相關知識廣博,業務精益求精,而且要有相應的堅實的理論功底和研究能力,做學者型的教師。
二、 在數學概念教學中注重思維深刻性的培養
思維的深刻性是指思維的抽象程度和邏輯水平以及思維的深度。它集中的表現為,善于深入思考問題,準確把握事物的本質及規律性聯系,不為表面現象和各種干擾所迷惑的思維品質。
數學是各部分緊密聯系的邏輯體系,數學概念是整個體系理論的出發點。概念教學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在這個環節中要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一) 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重視概念形成過程的教學。讓學生有機會親自經歷由具體到抽象,概括事物本質屬性的過程,提高抽象思維概括水平。
(二) 在概念的逐步認識、正確理解中,培養學生的思維深刻性。
在中學數學中,有很多概念,學生認識水平是分階段進行的。例如,三角函數概念,初中時學生認識的是以銳角為自變量的函數。在進入職業高中后,首先將角的概念進行推廣,進而將三角函數定義推廣到任意角。引入弧度制后,使“角的集合”與“實數集合”之間建立 一一對應。這樣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三角函數是以實數為自變量的函數。從而對三角函數概念得到了深刻、完整的認識。這樣看問題的深化,是通過概念的學習,教師的不斷引導而深入的。其次,有些概念,不用通過教師的反復說教,學生就能正確地認識、理解。在教學中選擇恰當的例題,使學生在挫折教訓中加強對概念的掌握。
(三) 在概念的應用中,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概念是數學理論的出發點,因而也是分析、解決問題的基本出發點。在教學中,讓學生在理解概念的前提下進行應用,在應用過程中得到強化,在解題中訓練學生應用概念尋找簡捷的解法,這都是對學生思維深刻性的培養。
三、 注重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解題能力是一個多方位的綜合能力,它必須以豐富的數學知識為前提,同時具備深刻的洞察能力,多方位的聯想能力,細致的分析能力,靈活的推理能力等。所有這些能力都是在解題過程中逐漸培養而成的,同時它又促進了解題能力的提高。解題過程就是把不明白的結果化為已知條件的過程。解題的首要任務是審題,弄清題意,分析透題中的已知、未知,以及所涉及的知識點,這樣才能對癥下藥。
(一) 分析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未知結果及其聯系點。
首先要找解題的突破口,這個突破口往往是已知條件與未知結果的聯系點,這是解題的關鍵。
(二) 分析題意中的隱含條件。隱含條件是從已知條件或欲求結果引申出來的條件,它有助于問題的解決。所以分析題意時要加強聯想,橫向串聯,拓寬條件,從而得到解題途徑。
(三) 要弄清題意中各“詞句”的含義。
在解一些題時,一些“詞句”的含義有時很隱蔽,若我們仔細分析清這些詞句的含義,就會悟出一些新的道理,從而使問題明朗化,簡單化。
(四) 分析題意,注意靈活運用。當我們遇到難題無從下手時,必須反復審題,注意題目的結構及內在的聯系,在已有解題方法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假定類比,猜想等變換手段設計出新的解法。
四、 教師要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與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
實踐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可以把文字、聲音、圖像結合起來同時刺激人的感官,使大腦處于興奮狀態。不僅使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快而清晰,同時還會引起學生的探索意向和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能保持積極的情緒去從事學習,最大限度地營造最佳課堂心理氣氛,使學生心馳神往,從而提高教學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