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軍
摘 要: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日復一日地布置著單調、機械、重復的練習。即使是應用題,也只是練習本上的“純”解決問題,嚴重脫離應用。老師布置什么作業,學生能準確無誤地估計、推算(而不是猜)出來。這樣的作業,學生能有幾分興趣呢?還有幾分效果可言呢!
關鍵詞:家庭作業;生活化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布置什么樣的數學作業呢?由于小學生特定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他們喜歡新穎有趣、形式多樣、貼近生活的作業。因此,教師要有新的教材觀,用活老教材的作業,對作業進行適當重組、包裝、增容,為學生提供富有趣味性、時代性、挑戰性、發展性的作業。
一、 生活化的家庭作業
教材作業不是家庭作業的唯一來源,我們可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內容,優選信息設計作業;讓學生的家庭作業回歸“學生主體”,回歸“生活實踐”,真正促進學生發展。如學習“數據統計”后,要求學生收集、統計一個專題的數據,制成統計圖、統計表,并進行合理分析。如:統計我們學校住校生的人數、男女比例、班級分布情況;統計本校這個星期學生對食堂安排的菜譜滿意程度,有什么良好的建議,等等。
這樣的作業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喜歡數學、學好數學的興趣。在作業完成的過程中,每位學生都能體現出各自的創造性成果。
二、 實踐性家庭作業
數學教學如果僅局限于教室,僅拘泥于每周幾節數學課,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學生往往學會了解復雜的求積應用題,卻不會估計家中的客廳有多大;會進行復雜的計量單位化聚,但不知道1千克雞蛋大約有幾個……因此,我們要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使學生在家庭作業中進行實踐活動,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如:教學“認識時、分”,前一天我布置了這樣的一個家庭作業:
1分鐘能做什么?
你計時,爸爸媽媽測脈搏,1分鐘( )次。
爸爸媽媽計時,你測脈搏,1分鐘( )次。
爸爸媽媽計時,你跳繩,1分鐘( )次,現在再測一下脈搏,1分鐘( )次,比剛才多跳了( )次。
你計時,寫1分鐘字,寫了( )個。
1小時能做什么?
觀察爸爸媽媽1小時干了些什么?放學回家看看時間,睡覺時再看看時間,大約過了( )小時,你在這段時間了干了些什么?
這樣的作業很多,如教學“面積”時讓學生估算操場面積,并用數學方法驗證;學“長方體和正方體”前讓他們制作立體圖形等。只有在實踐中操作,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并且在頭腦中形成表象。
三、 分層布置家庭作業
素質教育的第一要義是要面向全體學生,而學生之間的數學知識與數學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每課一練》《同步訓練》或《每日一練》……這些是方便了老師,但卻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為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盡可能照顧這種差異,不能“一刀切”,而應該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有層次的作業,讓全體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都能得到提高。
我提倡把每日作業劃分為三個層次:A是基礎知識訓練;B是擴展知識應用;C是問題解決。其中A為必選題,B和C為自選題,這樣就從數量、質量、形式上形成了一個生生平衡的狀態,緩解了學困生的心理壓力,提高了中等生和優等生的創造性和自信心。如:教學“圓面積”后布置如下作業:A. 基礎題:①動手操作圓面積公式推導過程,想想你還有其他妙法嗎?②求出下列圓的面積,d=10厘米;r=2分米。③一張圓桌面的直徑是1米,工人師傅要做10張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木料?B. 擴展:①找一找,周圍還有哪些圓形物體或圓形的組合物體?計算出它的面積。C. 問題解決:①給你一塊破了一角的圓形玻璃,你能算出玻璃原來的面積嗎?②張大爺用20米鐵絲,能否給半徑為4米的半圓形菜地圍一周,它的面積是多少?
這種彈性作業最大限度地滿足了每一位學生的數學需求,最大限度地發展了每一位學生的智慧潛能,不僅關注學習上暫時有困難的學生,也能夠為有特殊才能和愛好的學生提供更多發展的機會。
四、 自主設計家庭作業
確實,傳統作業往往是專家學者或者教師根據課堂講授的重點難點編排,設計巧妙,富有啟發性,但這始終體現著專家或教師的智慧和創造力,因而這樣的訓練充其量也是傳統課堂教學的延續,體現的師生關系仍然是教和被教的關系。在這里,教師專家就像工程設計師,而學生只是按圖索驥的工人,而這根本就不是我們教育的目的。我們不僅要使學生學會如何看圖,更要啟發學生自主設計作品。
比如:現在進入復習階段了,在復習幾何圖形時:我布置給學生的作業是:(1)整理單元知識網絡:我們到現在為止學習了哪些幾何圖形?并歸納出計算公式。(2)根據整理的內容設計階梯練習,分為三個階梯:一級——基本題,可參照例題編寫;二級——變化題;三級——開放、實踐題,并建議喜歡自己做的可以自己獨立完成,也可以組成小組合作完成……這樣學生的作業擺脫了老師給予的框架,在自主的天地里“百花齊放”,以獨特的想法、新穎別致的見解,自由發揮個性;他們各取所需、各盡所能,凸現、完善了各自的個性。
家庭作業應該是教師精心準備的送給孩子的一個禮物,它不僅可以傳達教師對于學業的重視,也可以培養孩子對于學業成效的責任感。學生厭惡家庭作業嗎?我想不是的,他們厭惡的只是“熟能生巧”“單一的”“機械”的練習。就讓我們做好這份禮物吧,讓學生在快樂的作業中成長。
參考文獻:
[1]華應龍.個性化作業設計經驗(數學卷)[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斯苗兒.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案例透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申繼亮,李瓊.從中小學教師的知識狀況看師范教育的課程改革[J].課程·教材·教法,2001,(11):49-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