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業運作是指專門從事產品交換的盈利性活動,通俗說法就是“買賣”。大多數的商業運作都是通過成本以上的價格賣出產品和服務,從而獲得盈利。歷史的長河中美術的出現讓人們的生活發生改變,社會的商業結構也開始接納它。美術的意義在這過程中發生了質變,商業美術應運而生。商業美術在繼承與創新的道路上也開始多元化,美術作品創作擁有了更寬闊的視野,價值取向的選擇性更自主。人們對事物的認知和著眼點以及賦予他的含義都發生著變化。當代的觀賞者和收藏者更多地在乎收藏價格和購買價格。這些收藏者通過媒介來進行愛好的付出。創作者的創作也開始變化,他們通過媒介和購買者們交流來創作他們的美術創作。美術作品的投資逐漸成為投資方式之一,美術作品的商業價值也成為藝術家們著重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商業運作;美術作品創作;媒介
媒介是雙方(人或事物)發生關系的人或事物,傳遞物質或者信息的中間物。美術作品在商業運作下才擁有了它的價值,也使美術作品創造價值擁有了取向。但是,有一些商業運作中的媒介,它們只能是書畫,價值并不會成為探討的方面。那媒介又有哪些呢?好比拍賣行、畫廊、作品展覽、藝術參展等形式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據大眾日報2000年4月5日刊載中的《油畫拍賣排行榜》中記錄的數據:“1993年,劉宇一的《良宵》,在香港以836萬元港幣成交。1994年,劉宇一的《女媧之歌》,在香港以888萬元港幣成交。1995年,劉宇一的《瑤池會仙圖》,在香港以1080萬元港幣成交。1997年,劉宇一的《良辰》,在香港以2300萬元港幣成交”。劉宇一是誰,現在我們先不必考量和探討。從1993年到1997年幾年之內《良辰》這件美術作品就翻了幾倍。在這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繪畫者的美術作品的價值,也是看到了一個媒介對于一件美術作品的重要性。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后,人民繪畫者的創造力開始大爆發,一些繪畫者的美術作品的價格也在一路飆升。藝術學校和拍賣行等美術作品流通的媒介在大陸十分活躍,世界各地的畫廊對中國美術作品的興趣也倍增,中國畫廊也在市場上擁有了一定的地位。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應用,中國乃至世界進入嶄新了時代,原來依賴的自然界被新媒介代替,作品展覽讓更多的繪畫者與買家擁有了交流的平臺。購買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社會的趨勢對自己喜愛的美術作品進行估價購買,這讓原本枯燥的美術市場更加擁有活力,也讓繪畫者更加直接地面對需求來調整自己,可以更容易激發繪畫者的靈感和創作欲望。藝術參展的形式更大限度地增加青年人對美術創作的熱情,有利于擴大這一行業的勢力。不同的媒介對繪畫者的作用都大同小異,在這些不同樣式的商業運作的媒介帶動下,繪畫者們對未來更加充滿希望,滿懷創作的熱情向前邁進。美術創作的源泉也開始擁有更廣泛的層面。美術創作在商業運作的媒介的介入下也開始多元化發展,美術創作的取材也開始更加商業化,這讓那個美術作品更容易被人接受,促進了商業美術的發展和創作。在美術創作的過程中媒介不僅給繪畫者提供了機會,更多的是動力和經濟上的支持。所以說商業運作下的媒介又怎么能在創作中消失呢!
康乾盛世的文人繪畫者到職業繪畫者的轉變是文化和經濟的驅使,雖然商業美術的萌芽在更早的明代中期,但近代社會更多的是看重美術作品的商業消費價值。消費的社會化意味著主動權在消費者身上,顧客即是上帝!美術作品也轉變成了消費者的美術作品。商業運作下的美術市場繪畫者成為被動的一方,購買者則掌握了更多的主動權。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購買者的需求成為了繪畫者的動力。這種情況下的繪畫者為了滿足購買者的需求,不得不去尋求適應市場的創作手法,在美術創作上,越來越多繪畫者的創作取向更多的傾向于市場的需求,反映時代的批判和自我對事物厭惡的情緒逐漸在美術作品中淡出人們的視野。商業運作下的美術創作開始走向了全新的時代。商業美術的出現,不僅僅給繪畫者提供了交流的平臺,也更快地將美術文化推廣開來。
人們的收藏活動和對美術作品的購買出售,都是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進行著。繪畫者們抓住購買者的購買心理,開始大量地創作出適應這個市場和人們喜愛的美術作品。但大部分的美術作品中繪畫者的創作想法和創作欲望大大減弱。美術作品作為繪畫者精神勞動的成果,既有物質形態的存在,也標志著繪畫者創作活動的完成,而商業運作則是這件美術作品價值取向的風帆,因為商業運作對美術作品創作價值的取向具有深遠的影響。這一商業活動的介入使藝術家們對待美術創作更有激情,它將成為藝術家美術創作的重要動力。而在這之中,商業運作也會對劣質的美術作品進行淘汰,也有利地推動了美術事業的前進,推動人們對美術這一專業重視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周飛戰.當代中國美術創作的價值取向[N].文藝報,2011-12-28.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范瑞華.中國畫向何處去—對中國畫藝術發展的探究和探討[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2.
[4]李一,鄧福星.中國古代美術批評史綱[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11.
[5]李輝湘.繪畫思維與科學[M].北京:中國物質出版社,2011.
[6]馬欽忠.見證中國當代美術[M].上海:學林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王煒(1994-),女,漢族,安徽銅陵人,中共黨員。廣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畫創作與理論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