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什么時尚產物能夠屹立于150年變幻的流行中,跨越每一種我們所能想象到的社會出身,依然受到人們的鐘愛?它默默無聞,平民,充滿著親和力,在貴族名流的衣櫥里,也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它從不高高在上,卻掀起了全世界的時裝熱潮。它就是以牛仔布或稱作丹寧(Denim)為面料的丹寧服裝。丹寧本是粗斜紋棉布的意思,但已經超越了一個面料的名字,利用丹寧布制作的牛仔服裝和配飾,與電影明星、年輕一族、時裝設計師一起成長,從未退出時尚舞臺。在環保的理念下對丹寧服裝進行再創作研究,結合面料自身的耐磨性、時尚性、舒適性進行再造,以及運用各種手法如打破重組、刺繡、印花等既迎合了流行趨勢也符合了綠色時尚的理念。
關鍵詞:丹寧;面料再創作;綠色時尚
一、丹寧服裝的現狀
丹寧一詞來源于英語,意思就是斜紋織法的,靛藍染色的粗斜紋布,現在也叫做牛仔布。隨著時尚潮流的來襲,丹寧面料具有十分結實耐磨并且舒適有彈性的特點,最早流行的丹寧元素服裝是李維斯創造的牛仔褲,是為了解決淘金工人褲子易磨損的問題。隨著戰爭的結束,人們時尚審美度的提高,丹寧面料所做的服裝深受人們喜愛。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最符合人體需求的面料,經過了時尚的幾圈輪回,丹寧服裝中縫合的暗線、褲腳的卷邊、口袋的設計角度都和人的體感有關,在貼身的同時也便于運動,這就是丹寧面料經久不衰的原因之一。然而這樣一種如此令人喜愛的面料背后隱藏的卻是巨大的資源浪費,在進行丹寧服裝制作時對于環境的污染和水資源的浪費是不可估計的。服裝屬于生活必需品但是也是易消耗品,一件服裝從制作到使用到損耗,他的生命周期很短,但是這其中必然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和污染源。因為丹寧服裝本身的制作工藝繁瑣,且對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為了形成某些特殊的效果而加工的過程對人體十分具有危害性。丹寧服裝的污染能力也是十分可怕的。在環保的時尚理念以及新的流行趨勢下,丹寧服裝的再創造,首先保留了丹寧面料本身的特性,其次作為幾番時尚輪回永不暗色的時尚產物,丹寧面料所帶有的流行性,新鮮性以及可造性賦予了其長久的新鮮感。所以對丹寧服裝中的面料再創作手法研究是十分具有意義的。
二、丹寧服裝中的裝飾手法研究
丹寧服裝作為設計的載體,因為其本身的可塑性和時尚性,各行各業的設計師們在丹寧服裝設計上的設計手法也是美輪美奐的。因此基于服裝設計的一些基本原則,對于這些裝飾手法的總結歸納再研究是十分具有意義的。
(一)添加設計手法
以丹寧面料作為設計的載體,保留面料本身的本質特性,進行刺繡、印花、手繪、噴繪、絎縫、釘珠、燙鉆、褶皺等手法進行裝飾。這些手法是將具有裝飾性的元素添加到丹寧面料上,從而形成在色彩上、面料上的豐富性和統一性。
另一種是將拼布、蕾絲邊、花邊、飄帶、線繩、蝴蝶結、紐扣、口袋、毛皮等本身屬于服裝裝飾類的元素添加到丹寧面料中再次加工利用,結合流行趨勢賦予丹寧服裝新的裝飾性和趣味性。
(二)減去設計手法
丹寧面料作為設計的載體本身是十分具有可塑性的,它的面料自身的編織方式也十分有特點。如對丹寧面料的磨損、鏤空、破洞等手法使面料本身增添趣味性,另外可以使用刷、磨、洗、挑、切、拔等手法使肌理具有特殊感。
(三)打破設計手法
將丹寧面料進行有規律
或有設計感地破壞,從而形成新的時尚美。例如在舊牛仔褲或者上衣的某些部位打剪口,產生破壞感;在整塊面料上進行有規律的破壞和拉出毛邊,使整個面料產生新的肌理感,從而賦予丹寧服裝新的時尚美;在舊牛仔的底擺位置或膝蓋位置用剪刀剪破再將毛邊拉出,盡顯個性時尚感。
(四)重組設計手法
將廢舊的丹寧面料進行重組,丹寧與丹寧之間的組合,丹寧與其他面料的組合等都會賦予服裝新的美感。如將丹寧服裝的衣身與新的袖子進行組合,可以進行打孔然后用絲帶或線繩連接,打造狂野個性感;將丹寧面料與雪紡、蕾絲、歐根紗等具有飄逸感的面料進行重新組合,打破了丹寧面料的復古感增添了一絲浪漫神秘之感;將丹寧面料與民族圖案的面料進行組合產生質樸感和色彩豐富感。
(五)保留設計手法
丹寧服裝中的縫紉線、紐扣、口袋、腰頭、門襟等都十分具有研究性和二次使用性。丹寧服裝的縫紉線有別于普通服裝的線,顏色、材質都很特殊,所以要保留它本身的特性進行再創作;丹寧服裝的口袋也十分具有特點,可以保留完整的口袋作為裝飾性元素進行服裝設計;丹寧服裝特殊的紐扣也可以保留從而進行新的裝飾設計。
(六)解構設計手法
解構設計手法是保留丹寧服裝的各部位結構但是將其打破重組,進行新的結構設計。例如將牛仔褲的兩個前片裁開進行重新剪裁縫合就可以做成一條牛仔裙的前片;將不同顏色的牛仔褲進行打破重組就會形成兩種面料拼合的效果,但是比兩種面料組合制作要容易很多,從而大大提高了丹寧面料的利用率;某些號型偏大的款式比較老的牛仔褲在進行了結構上的改變就可以成為喇叭褲、小腳褲等新的流行褲型;所以對面料解構設計手法的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丹寧服裝中面料再創作的研究意義
在綠色時尚及環保理念的影響下,丹寧服裝所產生的的污染物質也越來越受重視。服裝流行的周期很短,但消耗量卻很大,我們更應該從環保的角度出發將綠色時尚的理念深入到每個設計師的心中,設計最終的目的就是以人為本。在理論方面,此選題基于環保理念的基礎之上,大大地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很大程度地保護了環境,節省了能源,保護了勞動工人的身體健康,解決了丹寧面料造成的污染和資源浪費問題,符合新時代的綠色時尚理念。同時結合新的流行趨勢,將丹寧服裝進行再創作成為實用型的服裝,并總結歸納這些改造手法,為設計師們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和設計空間,也提高了設計師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為今后提供可行性的借鑒及參考。在應用方面,此選題最終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丹寧服裝面料的本身,結合新季度的流行趨勢而創作出新的可穿的流行服裝,在環保理念和綠色時尚理念的支撐下而進行的丹寧服裝的再造,是具有實際意義的,不單單是面料的改造,或者是服裝的打破重組,更是在新趨勢下保證了材料原本的特性進行的再次設計,同時也是實用性設計,這將是今后我們主要的研究方向,流行與綠色環保理念的融合,將會大大地減少消耗,提高效率,促進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沈潔,張競瓊.面料風格與服裝的審美意義[J].南通工學院學報,1999(03).
[2]陳燕琳,劉君.時裝材質設計[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
[3]龔建培.現代服裝面料的開發與設計[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馬亦驊.面料再設計在牛仔服裝中的運用[J].國際紡織導報,2009(09).
[5]鄭志強.牛仔面料水洗工藝的藝術效果研究[J].山東紡織經濟,2009(04).
作者簡介:李思儀(1993.11-),女,河北石家莊人,天津工業大學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服裝設計。
指導老師:孫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