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空間一詞在藝術范圍尤為重要,藝術家們在空間表現上下的功夫十分多,隨著科技和思想的進步,空間的表現形式和藝術的表現也發生著變化。
關鍵詞:傳統繪畫;空間;虛擬
一、空間的物理形式
空間的表現形式在藝術范疇內存在已久,并且經過時代的變遷,空間表達形式運用越來越廣泛,無論是嚴謹的透視還是分割的表現形式無處不透著空間的概念。隨著歷史的進程思想環境的變化,傳統的描繪空間表現形式已經遠遠滿足不了藝術家們思想的宣泄,為了思想理念的表現,藝術家們突破傳統的枷鎖在精神表現層面逐漸摸索。
“距離產生美”,何為距離?就是空間。空間本身在《美術辭林》有“空間感”[1]的定義,它認為空間感是根據自己所知道的透視原理,運用明暗、色彩深淺和冷暖差別對物體間的遠近關系進行表現,使物體在平面中產生視覺上的沖擊力,從而具有深度和立體感。藝術家最初是運用精湛的繪畫技法來表現真實的空間,通過明暗、色彩、透視和構圖等,使一幅二維的畫面變成三維立體的的效果,這是傳統的空間概念。
而時代的進步和思想上的突破,所表現的空間不僅僅是形體上空間,而轉變為思想理念的宣泄。隨著科技的發展,相機的出現使原本的復制空間變成藝術家使畫面變形,抽象化的畫面來表現情感,追求觀念性的表現,使繪畫不再是表現一個真實存在的空間。畢加索說:“繪畫自身的價值不在于對事物如實的描繪。畫家不能光畫他所見之物,而必須首先畫出他對事物的認識。一幅畫能表達事物的可見之現象,同樣也能表達事物的觀念。”
二、空間的心理形式
打破傳統使藝術更趨向于自由,使藝術品所表現的形式及內容更加豐富,個性和觀念的展現顯得尤為重要。空間不再表現其基本事物空間感定義,變成一種精神層面的空間。打破原有空間的畫家更輕松地展現個人的理念,畫家看到的事物不再以一個固定的形式來表達,通過更加恰當地變現方式來表達個人的情感和理念的展現安瑟姆·基弗《蘇拉密斯》繪畫的是一個封閉的空間,上部的屋頂伸向高處,遠處有一個高臺上燃燒著火焰,整體畫面灰暗,給人壓抑的感覺,巨大的尺寸使觀者視覺上有強烈的沖擊力,加上強烈的透視,仿佛把觀者帶入一個灰暗壓抑的空間內,這個空間也可以是畫家本身創造的空間,觀者進入到畫家的空間去感悟畫家強烈思想和理念,反思自己的想法,心理上的空間被瞬間填充。這是空間的一種理解,不一樣的人,在不用的時間,在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的東西也是不一樣的,明明是同樣的一幅畫,為什么會產生那么多的差別呢?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在不同的因素影響下,主觀的思考會使同樣的一幅畫產生多種多樣的變化,使每個人精神的空間被填充。這種空間是一種主觀心理空間外化而形成的,觀者參與到畫家所創建的空間中去,運用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去理解畫家所表達的觀念與情感。
實驗影像也是一種散發著空間的藝術,影像在播放的時候它以特定的時間和方式進行,而觀者觀看,思考,這是一種空間的轉換,空的延展,觀者本身也是實驗影像的一個參加者,觀者把實驗影像所表達的理念和問題加以延伸和思考,產生新的思想,在觀者個人行為中發生著變化,所以觀者也是一種實驗影像的代表,也是理念的延伸方向。實驗影像加入這種思想會把循環的韻味表現得淋淋盡致,繪畫語言是一種隱晦的表現,繪畫是平面的,綜合材料的加入只是把自然本身的含義代表成個人思想來表達,裝置是一種立體的表現手法,使觀者更有視覺的沖擊力,但在當代藝術中動態的表達形式是一種多元化的,而且其表現手法多種多樣。基弗所運用的多種材料形式,每種材料的運用,最初的樣式和最后所表達含義時的樣式,這些都可以以一種動態形式來表達,可以增加一種時間流逝的概念,更能體現基弗所表達的核心思想,空間與空間延展的形式。以動態形式所表達含義更能使觀者所理解,增加環境和節奏的表達,使藝術作品更具有藝術性,而且這種藝術性更能渲染其主要理念,從形式上增加藝術的可讀性和認知性。
三、虛擬空間
科技的發展帶動藝術形式的革新,傳統藝術表現形式具有著歷史的意義,而單一的藝術表現的表現手法已經逐漸被時代淘汰,多元化多材料的表現形式逐漸興起,虛擬空間技術的逐漸成熟,VR/AR/MR的介入使藝術表現形式更加多元化,虛擬空間展現就顯得尤為重要。
作為影像的發展,隨著科技的發展和行業人士的理論和實踐,從最開始的“詭盤”到現在的4d電影,我認為是在展現空間上的發展,從最初必須到現場去感受到現在只需要一個設備就可以到世界各地甚至外太空去旅游的轉變,這是一種體驗空間的變換,通過設備的佩戴可以在虛擬空間進行觀看,從而增加了另外一種體驗感,也增加了展覽的表現性。隨著科技的發展,在未來可以完全模擬親身的環境,增加視覺、聽覺和觸覺的體驗感。技術的革新使藝術品產生各種的展現方式,VR/AR/MR的輔展也使本身在現實空間中的概念在虛擬空間得以延展,現實和虛擬的碰撞使展覽本身更加豐富和吸引人,不同空間上的展現使藝術本身展現力更強。不同空間的建設在現代藝術中是必不可缺的,只有建設了多元化空間,作品本身就產生了層次感。科技的發展往往帶動著各行各業的革新,藝術也隨著時代的發展在變化,多元化的時代使藝術空間的展現更為多樣化,而科學技術的發展也使藝術家們的理念有著多種形式的展現,從而更準確地表達其理念。也是藝術空間理念從小到大的發展,當代藝術所表現的空間通過虛擬空間的表現可以延伸到無限大,從而使藝術理念性的概念影響到無限廣。
四、結語
藝術理念形式的發展,空間概念開始從人類視覺感官的物理生活環境的描述發展到可以作為主體形象并具有理念的雙重含義。藝術家們最初在傳統繪畫的物理形式的描繪空間,運用嫻熟的繪畫技藝和精密的數學構圖建平面上的立體空間;再到打破表現形式的枷鎖更加深入地研究精神層面的表達,不再僅僅在平面表現空間而是運用畫面語言引導觀看者構建具有個人意識的精神空間概念,尋找個人理念和精神層面的空間;通過作品和周圍環境的布置來表現從畫面空間到環境的大空間概念,使精神理念更大范圍地影響觀者,增加理念的沖擊力和影響力,通過環境的空間構建具有交互形式的理念形式;隨著科技的發展,表現手法的多元化,虛擬空間的形成使理念表現方式更加多元化也更簡單更易實行。當代藝術中的空間形式已經以融合各種科技領域的綜合體而存在,是對傳統形式的創新與延展,更注重精神表達,使藝術空間表現范圍越來越廣,也使空間的局限性越來越小。
【參考文獻】
[1]何其昌.美術詞林[M].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82:22.
作者簡介:李炎錦(1991—),男,回族,遼寧沈陽,碩士,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研究方向:現當代動畫電影新表現主義繪畫語言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