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鴻澤+郭沛然
摘要:信息技術和傳媒市場環境變遷形成新的媒介生態,為我國各項新聞事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發展空間的同時,給報紙這種最傳統的大眾傳播載體的發展與生存帶來了嚴峻的考驗,體制內媒介之一的黨報,其遭遇的挑戰亦很大。在這種新形勢下,作為新聞傳播活動以及新聞媒介產業發展的核心內容,新聞資源開發就顯現得尤為重要,地方黨報在新聞資源開發中面臨的問題以及如何進行新聞資源開發為本論文的研究重點。
關鍵詞:新聞資源開發;媒介環境;經濟報道
新聞資源是新聞媒介從事新聞傳播活動的社會資源,新聞資源開發是由新聞媒介主體、媒介管理者、新聞傳播者、媒介經營者等,自主設計和運行的一項系統工程。各種新聞資源如何合理的組合利用是新聞資源開發的關鍵所在。
新聞資源開發歷來被看作是新聞媒介產業發展的核心內容,故黨報的發展也離不開新聞資源的挖掘和開發。本文以《云南日報》2017年3月經濟報道為研究樣本,以蔡雯教授的新聞資源開發理論為依據,進一步探究黨報在新聞資源開發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相應解決辦法。
一、黨報新聞資源開發的背景
伴隨著近年來媒介環境的巨大變遷,黨報作為我國現有體制下的一種特殊報業形態,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想進一步實現自身發展,增強新聞資源開發是提升競爭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不過在目前的新形勢下,首先,黨報肩負著黨和國家輿論引導的重要使命,其宣傳職能不可動搖,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黨報跟隨市場化腳步的發展。其報道表現為配合地方黨委的政策輿論引導與地方成果性報道,內容缺乏吸引力和影響力;其次,信息爆炸時代各種媒體的崛起,讓黨報信源“獨家性”的優勢不復存在。盡管在政府工作會議、政策發布等方面的報道仍具有一定優勢,但在與人們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經濟報道中,各家媒體共享一個新聞信息資源已經成為常態;再次,進入媒介融合的新時期以來,可以說誰先占有了新聞資源,誰就率先占據了報道先機,新聞資源的開發利用直接關系到媒介的市場競爭力。而且從媒介經營的角度出發,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傳統媒體遵循企業經營,事業管理的模式,新聞資源開發可以增加廣告營收,有效緩解黨報經營管理之難。
二、《云南日報》經濟報道現狀分析
為了能夠對《云南日報》新聞資源開發進行較為客觀、準確的分析,筆者從2017年3月的《云南日報》中,選取了有關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一切經濟領域的新聞報道作為研究樣本,做出以下分析:
(一)內容分析
《云南日報》經濟報道主要來自于本報記者稿和新華社通稿,有極少量通訊員合作稿和通訊員稿。結合經濟報道內容,可以發現其新聞信息資源來源較為穩定,主要題材來自于省市官方經濟活動、政策發布及成果報道,具備信源獨家性的同時,信息資源來源和報道內容相對單一。報紙可以保證每天至少一篇的經濟新聞深度報道。但隨著社會環境的加速變動,受眾對于信息深層次以及自身相關性的需求有所提升,然而云南日報相關經濟報道關注到了新聞深層次挖掘,卻忽視了內容對于信息之于受眾的相關性和吸引力,除有特定需要的黨政機關外,普通市民很難對其報道有所需求。
(二)對比分析
經過前期探究,筆者選取國內經濟領域報道專業性較強的“財新網”,與《云南日報》經濟報道作對比研究,得出以下結論:一方面,《云南日報》在一手官方經濟活動、經濟政策等新聞信息資源方面具有一貫的優勢;云南省地方政府對于云報的資金、政策扶持也使其在軟硬件設施和技術上不亞于新興媒體;此外,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各級領導、員工已經形成《云南日報》相對穩定且不會輕易流失的受眾群體;另一方面,相比“財新網”,《云南日報》經濟報道更為官方,可讀性不高,例如同樣是在宏觀經濟政策解讀方面,財新網的報道針對專業從事經濟活動的人群,而《云南日報》經濟報道則陷入了既不能摒棄宣傳職能又要進行經濟報道的兩難境地,專業人群覺得專業性不夠,而市民大眾又覺得乏味;再就是為了提升報道專業性,財新網聘請了經濟領域的專業特約評論員,這樣的專家解讀能讓文章內容更加深刻。而云報經濟報道只能依靠本報記者在采寫編一系列過程中獨立完成,這需要記者本身具有極高的專業素養。
三、黨報新聞資源開發的問題與思考
(一)新聞環境資源
新聞環境資源是新聞媒介所依存的社會環境為新聞傳播活動所提供的資源。黨報的黨政背景為其提供便利條件的同時也禁錮著其發展,其在政策性信息的獲取中可以“一家獨大”,但這種優惠也讓黨報在新聞環境資源的開發中視野逐漸變窄,競爭意識的衰退使之在越來越激烈的媒介市場爭奪中逐漸處于下風。客觀環境總是在不斷變動,這就要求處在這樣環境里的媒介開發主體也要經常更新。譬如云南處于多民族文化背景之下,《云南日報》新聞報道可以從文化角度出發不斷拓寬相關渠道。
(二)新聞信息資源
新聞信息資源是新聞媒介所擁有的新聞信息渠道及其產品,包括新聞提供者、新聞線索、新聞資料等。《云南日報》經濟報道的新聞信息來源主要依靠新華社通稿與為宣傳職能服務的任務安排,這封鎖了其他海量信息資源流向報紙的渠道,形成很大局限。新的媒介環境下報紙本該借助專業采編團隊等資源揚長避短,用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度報道彌補新聞時效性的劣勢,用內容吸引更多受眾。
(三)新聞媒介資源
新聞媒介資源是新聞媒介自身所擁有的新聞傳播資源,具體包括資金、人才、設備、技術等。現階段大部分黨報報道載體較為單薄,不易形成傳播合力。《云南日報》的報道主要刊發在實體報紙、網上數字報紙以及新聞客戶端上,缺乏與微博、微信等其他載體的有效聯動。在各家報業媒體報道越來越立體的今天,“始于報紙,止于報紙”的現象必須有所改觀。此外,如何吸引高素質的從業人員,保證媒介組織的正常、高效運轉,提升報道地區影響力,也成為媒體管理人員需要考慮的嚴峻問題之一。
(四)新聞受眾資源
新聞受眾資源是新聞媒介的受眾對象,包括顯在與潛在的媒介消費者。目前黨報受眾面有限,主要是黨和政府的各級干部員工這類固定事實受眾和潛在的普通大眾。黨報想追求更大的受眾群體,但它既不能像都市報那樣迎合大眾,更不能像小報那樣降低自身標準來迎合低級趣味。可以考慮采用與新媒體聯動的方式,先用微博、微信吸引受眾,進而讓受眾把注意力轉到傳統報紙載體上。
總的來說,隨著新媒介環境的來臨,人們對有價值的信息需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市場化經濟在中國社會進一步發展,報業包括黨報在內的生存發展受到嚴峻挑戰。強調內容的黨報,需要對新聞資源進行首次開發以及對已經經過大眾傳播的信息進行二次開發,這可以一定程度提升報紙的媒介競爭力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蔡雯.論新聞資源開發[J].新聞戰線,2003(03):46-49.
[2]王朝輝.決勝媒體市場:新聞信息資源開發戰略[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王鴻澤(1994-)男,漢族,云南財經大學傳媒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專業:新聞與傳播。
郭沛然(1993-)女,漢族,云南財經大學傳媒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專業:新聞與傳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