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介紹城市游憩商業區概念、動力機制內涵和益陽城市游憩商業區界定的基礎上,結合益陽梓山湖區域的具體情況,分析了在此區域建立游憩商業區的動力機制,包括需求系統、支持系統、供給系統、中介系統四個系統,它們相互作用,為商業游憩區的良性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同時促進了城市的發展。
關鍵詞:游憩商業區;動力機制;梓山湖區域
益陽是位于湖南西北的中小城市,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悠久的文化傳統,地理位置因靠近省會長沙所以交通也比較便利,但是在新的城市發展模式中,一直缺乏集游憩與商業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隨著“萬海商圈”的逐漸成型,一個以梓山湖為中心的城市休閑綜合體正在形成。本文以梓山湖游憩商業區形成的動力機制為研究對象,剖析其動力機制的各個系統,以期對中小城市游憩商業區的建設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鑒。
梓山湖地處益陽市主城區中心位置,本文將該區域范圍定為東起團圓路、西至康復路、南起迎賓路、北至益陽大道。區域內綠地面積140.03公頃,水域面積112.05公頃。同時該區還包括其周圍的海洋城、萬達廣場、奧林匹克公園、益陽大劇院、益陽市博物館等。隨著居民家庭經濟水平的提高,益陽本地居民和外來游客的游憩需求加強,而在宏觀層面上,城市旅游發展、城市商業發展以及其他城市發展方面的需求也對城市游憩商業區的形成起了促進作用,同時益陽梓山湖區域存在競爭力較強的游憩景觀、游憩設施及文化資源優勢,這些都促成了梓山湖區域成為市級的游憩商業區。
一、游憩商業區與動力機制的概念
(一)游憩商業區
游憩商業區被稱為RBD(RecreationBusin essDistrict),該概念由國內旅游地理學者保繼剛于1995年首次引入到國內。他認為,游憩商業區是建立在城鎮與城市里,由各類紀念品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館、小吃攤檔等高度集中組成,吸引了大量旅游者的一個特定的零售商業區[1]。劉學等提出游憩商業區是滿足游客和當地居民的需求,形成的以商業服務為主的各種服務設施和游憩設施集聚的特定區域,是游憩功能和城市商業、商務功能結合的產物,具有休閑、娛樂、旅游、商業等功能[2]。
(二)動力機制
動力機制是管理系統中產生工作積極性的機制[3]。用在游憩商業區的成因分析上,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到形成要素之間的作用機理,對益陽游憩商業區的良性發展提供必要的理論支持。
以下從需求系統、供給系統、支持系統和中介系統來剖析梓山湖游憩商業區的動力機制。
二、動力機制之需求系統
(一)城市居民游憩的需求
隨著益陽市居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使人們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來進行工作以外的游憩活動,同時,居民的正常休息日比以往增多,使人們也有更多的時間用于游憩活動,這兩者的共同作用,使居民的游憩需求增多。而購物本身也是城市居民的一項重要休閑活動,在電子商務發達的今天,居民選擇線下購物方式,多數是把購物作為一種體驗而不單是一種消費行為,這就需要一個環境優美、體驗豐富的場所承載居民的這項活動。益陽傳統的商業街、商城等已經不能滿足居民的需求,所以需要在城市中有這樣一個綜合體來集中商業和游憩的各項功能。
(二)城市旅游發展的需求
益陽位于長江經濟帶中游城市群、洞庭生態經濟區和長株潭城市群的關鍵位置,是全國優秀旅游城市。益陽統計局《益陽市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6年全年益陽旅游總收入147.1億元,接待國內外旅游者2498萬人次。雖然近年來益陽旅游業發展有所加快,但在旅游配套設施和城市主題形象塑造方面還有所欠缺。而城市游憩商業區作為集中展示城市形象的綜合體,可以提供高標準的旅游配套設施,比如商業設施、服務設施等,可以從文化、景觀等方面展示出城市的特色,從客觀上提高了旅游地的吸引力。
(三)城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求
目前益陽城市游憩功能與城市發展不相匹配。一方面,游憩商業區改變了以往傳統的商業模式,使人們以沉浸式的方式融入到商業環境中,促進新的消費增長點,這也是現代城市商業發展的必經路徑;另一方面,游憩是城市的四大基本功能之一,城市需建成具備舒適環境、完善設施的游憩場所,高質量的商業游憩區建設,正是因為提供了游憩的場所,進而促進了城市的發展。
三、動力機制之供給系統
(一)游憩景觀
游憩景觀可以分為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目前益陽游憩商業區的游憩景觀有益陽海洋城、萬達廣場、奧林匹克公園、益陽大劇院、益陽市博物館、梓山湖水庫、梓山湖公園、梓山湖水上樂園、高爾夫球場等,已經初步具備了購物、休閑、娛樂、文化教育等功能。
(二)文化資源
益陽文化資源豐富,黑茶文化、竹文化、梅山文化、洞庭文化、碼頭文化、紅色文化等源遠流長。而梓山湖區域是益陽多種文化的展現舞臺,在此,我們可以看到益陽具有獨特制造工藝和特殊品質內涵的安化千兩茶工藝、益陽小郁竹器制造技藝,流傳于清代中晚期的舞蹈。深受人們喜愛的飲食文化在這一區域也非常繁盛,這里不僅有著傳統湘菜,同時也有著益陽傳統特產的美味,如安化臘肉、南縣麻辣肉、億昌麻香糕、資江魚、沅江銀魚、桃江擂茶和快餐米粉、益陽排糖等。
四、動力機制之支持系統
(一)建設用地
在最新頒布的政府文件中,梓山湖區域將建設一個市級零售業商業區,增加建設益陽市圖書、音像專業批發市場,建設梓山湖文化博覽體育中心等。政策性的建設用地規劃支持了梓山湖區域游憩商業區的發展。
(二)道路交通
最近幾年,政府一直大力發展與完善梓山湖區域的道路交通,提高交通設施與城市發展的匹配度。如在益陽大道、康富路、迎賓路已經形成了方便快捷的公交車專用通道和慢行系統,而環湖路與環園路的建設方便了人們漫步湖邊欣賞湖光山色;實施公共自行車租賃制度,提供給市民更環保的出行方式。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車環境的改善使該區域能更好地發揮商業與游憩的雙重功能。
(三)環境衛生
益陽環境衛生的總體目標是維護生態平衡,改善城市環境,美化城市景觀,積極推進生態文明與綠色益陽的建設,湖、山、水、田、園、城有機結合,實現國家園林城市的發展要求,成為生態宜居的山水園林城市。近年來政府規劃中提出以梓山湖為著力點,結合周邊綠色建筑,形成環梓山湖區域的生態群,將其打造成益陽城市的生態中心。在此區域內,禁止亂砍亂伐,破壞林木;禁止排放工業廢水、生活污水進入湖內,污染水體;禁止排放工業有害氣體和垃圾燃燒,污染空氣,這些措施都為游憩商業區的建設鋪設了良好的生態基底。
五、動力機制之中介系統
(一)形象定位
《益陽市旅游業“十三五”發展規劃》顯示,“十三五”期間,益陽市旅游發展要以洞庭濕地、黑茶文化、桃花美人為亮點,依托熱情好客的益陽人民,打造愜意、宜居、宜游的益陽,構建“洞庭之南,黑茶之源”的整體旅游形象。對于梓山湖區域,政府決定將其打造成為以時尚生活文化為主題的4A級旅游景區。對梓山湖區域的形象定位為打造商業游憩區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市場定位
游憩消費者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購買群體,其所處的區域環境、文化背景、心里特征等都存在差異;同時,與年齡、收入、職業等人口統計特征相關的要素也存在差異,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使游憩消費者的需求產生差異性[4]。任何一個城市游憩商業區都無法滿足某一類市場的全部需求,只有以市場為導向,才能不斷促使游憩商業區產生新的活力。因此,游憩商業區發展過程中要對市場進行定位,為后面營銷推廣提供基礎和依據。目前益陽城市游憩商業區的境內客源市場主要集中在益陽市本地居民、長株潭地區的家庭自駕游市場,長沙——張家界高速的客流和省內其他市縣的休閑度假市場。
六、結語
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城市居民可支配時間提高,城市旅游意識加強的背景下,居民游憩需求變大且城市供給建設日漸完善,益陽城市游憩商業區的建設需求也越來越突出,本文分析梓山湖商業游憩區的動力機制,它包括需求系統、供給系統、支持系統、中介系統四個系統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現在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個完整且相互影響的大系統。這個系統的良性運作才能帶動益陽梓山湖游憩商業區的良性發展,同時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商業與旅游業的共同繁榮。
【參考文獻】
[1]保繼剛,古詩韻.城市RBD初步研究[J].規劃師,1998(04):59-64+126.
[2]劉學,姚磊,劉時方.城市新形態探索——南通狼山RBD構想[J].商業文化,2010(04):40-42.
[3]郝英奇,劉金蘭.動力機制研究的理論基礎與發展趨勢[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6):50-56.
[4]孫瑞霖.山東航空公司營銷策略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張旻(1983-),女,漢族,陜西省漢中人,城市規劃與設計碩士,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