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麗
摘 要:高中歷史作為高考文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中文科教學的重要內容。對于許多文科生而言,在后期的文綜學習過程中,歷史成了他們提高分數的一道坎兒,尤其是歷史選擇題,往往是他們丟失分數的主要部分。因而,高中歷史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提高學生選擇題的命中率,從而提高學生歷史的整體水平。本文主要針對高考歷史試題中一般性選擇題的考查類型及相關解題技法進行了論述,以期能夠對高中歷史選擇題教學有所啟發。
關鍵詞:高中歷史;選擇題;考查類型;解題策略
歷史選擇題在高考中所占比例相當大,如何讓學生在客觀題中得高分便成了大多數高中歷史教師所認真探求的問題。結合近年來全國卷歷史試題及考生得分情況來看,選擇題的考查越來越靈活,考生在這類題上的得分差距也越來越大;毫不夸張地說,在如今的高考歷史甚至是文綜考試中,得選擇題者便得大半壁天下。
在筆者看來,在現今的高考歷史試題中,解題除了必須要有深厚的基礎知識,更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答題思路和答題技巧;而這些絕不是僅靠熟背課本就可以解決的。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有必要讓學生對此有一個正確或是相對成熟的認識,從而在學習和做題中能做到有的放矢,以真正提升學習效率。
具體說來,在高考歷史中,一般性歷史選擇題的考查類型及其解題策略主要表現如下:
一、 文字材料型
解題策略:首先依據題目中的關鍵點在材料中劃出關鍵詞,以此確定材料涉及的歷史史實,然后認真審清題目要求,最后在備選項中找出最為符合題意的選項。
值得一提的是,在解這類選擇題時,牢固掌握歷史基礎知識是考試獲勝的首要前提。具體說來,很多選擇題中都會給出具體的時間或者大體的時間范圍,碰到這種題我們先對時間加上重點符號,然后考慮國內背景或國際背景,再去通讀材料,這樣既可以鎖定考察的歷史事件還可以提高準確性。
例:1933年,由紅軍學校與蘇維埃大學軍事政治部合并組成了蘇區最高軍事學府——紅軍大學。1937年1月改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抗大命名的背景是( )
A. 九一八事變的爆發
B. 日本侵略造成嚴重的民族危機
C. 全民族抗戰的開始
D.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
解析:九一八事變爆發于1931年,全民族抗戰開始于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的標志是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ACD三項都不符合題意,均排除。大學名稱的改變是1933年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逐漸壯大,中國民族危機日益加深的產物,故選B。這種用時間確定選項的題應該比較簡單,但前提是一定要熟記歷史史實,如在例題中的D項,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在1937年9月,具體記時間到月份,學生愛出錯,老師一定要再三強調。
二、 程度型
解題策略:首先緊緊把握好題中與程度相關的詞語,如“根本”“直接”“重要”“主要”“間接”“最”“較”等,然后再理清相關歷史事件的脈絡,最后于備選項中選出最佳答案。
三、 歷史概念型
解題策略:首先使用定量分析法,對概念的時空和適用范圍等在量度上進行界定,然后借用定性分析法對概念的性質和本質進行屬性上的界定。
這類選擇題的題干中常用“表現在”“反映出”“標志是”“性質是”“本質是”“特點是”等提示語。例:“世宗(雍正)的集權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節節,他只設了一個軍機處,于是就把以前內閣和八旗的權力,整個拿來。”這表明軍機處( )
A. 實為皇帝的參謀機構
B. 便利了權力的高度集中
C. 有效實現了權力的集中
D. 是雍正取得帝位的工具
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主干為“集權”A、D先排除;另外看清問題“表明”也就是說我們首先得考慮材料的表面意思或者從材料中直接得出的信息是什么。材料中“把以前內閣和八旗的權力,整個拿來”說明是將參謀、決策和八旗管理等權力集中到一個部門——軍機處,也就是材料給我們最直觀的信息是方便皇帝集權,故選B項。而C項“有效”則是其一種效果、程度,必須結合史實推理才可得出,如問題改為“這說明……”我們則要選擇C項。
四、 圖片、漫畫、地圖型
解題策略:首先仔細閱讀圖片、漫畫、地圖,并判斷出所發生的歷史事件,在這個過程中尤為要把握好相關解析文字,然后弄清題目要求,再結合相關知識選出答案。(例略)
五、 數據圖表型
解題策略:首先仔細閱讀表格,然后高度關注提示語、限定詞和答題要求,再聯系所學知識,利用階段特征,綜合判斷得出答案。(例略)
六、 比較型
解題策略:首先根據題意找出比較點,并找出所比較對象的異同點,再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相關判斷。
七、 因果關系型
解題策略:首先理清題目所涉及的相關事件和因果關系,并認真審清題目要求,然后以歷史基本原理進行判斷。
八、 組合型
解題策略:這種選擇題屬于多項選擇題的變體,可以選定一個“絕對正確點”和“絕對錯誤點”為基點進行排除性判斷。
九、 排序型
解題策略:這類題可以采用首尾兩端法,以此推斷出最佳答案。(例略)
十、 否定型
解題策略:首先審清題意,然后或是借助順向思維,或是借助逆向思維推出最佳答案。
十一、 評價型
解題策略:首先結合相關歷史知識對主體與評價間的邏輯關系是否成立進行逐一推理分析,然后借助題干要求明確選項中最佳答案。
此外,在高中歷史選擇題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要注重題型的分類,還應當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應考心理素質。具體說來,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放下心理包袱,教育學生懷抱一顆平常心,懂得在考試中輕裝上陣。其次,教師在具體教學中應選擇經典題型,讓學生通過經典例題的訓練在解題認識和能力上得到有效地提升,以此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沉穩素質。再者,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當表現出獨立思考的特性并能以此形成相對獨到的解題見解,而不是一味受到參考答案的束縛,為答案而答案,畢竟,在教學中,我們都會發現,只有獨特而深刻的思維才能真正引領學生理解題意和選擇具體答案,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思考力并在高考中有所應對。
結語
從以上選擇題考查類型和解題策略來看,高考歷史選擇題其實是有規律和技巧可遵循的,因而教師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有必要讓學生明確這些典型題型并通過專項訓練,讓學生在自主思考、摸索和教師的相關指導下進一步了解和熟悉相關解題策略,并最終讓學生在高考中以從容、沉穩之心發揮出游刃有余的水平,以取得理想的成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