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猛
摘 要:在中圖版地理教材中,對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進行了著重強調。基于地理學科的特殊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難度與其他學科相比較低。地理知識內容豐富,主要包括地球、宇宙、大洲、國家、地區等多方面的內容。其內容包羅萬象,上至太空宇宙,下至近千米巖層和近百萬米洋底及各國概況等諸多方面。其內容具有較強的時代性,覆蓋范圍涉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學生對于地理實踐活動也有著極為濃厚的興趣。所以,地理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地理學科的這些特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并通過實踐使這一能力得到加強,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地理教學;創新思維;創新意識
一、 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注意課堂氛圍的營造,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使用,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存在疑惑的學生,可以隨時舉手提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就不同意見與教師進行討論;在中圖版教材中,地理教師以課后討論為內容,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并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觀點的闡述。對學生提出的觀點,教師不得進行批評與強制性的糾正,讓學生通過學習與實踐,實現個人觀點的改變。
除此之外,教師也要關注學生在地理學習方面興趣的培養,教師要為地理學科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帶領學生去探索這門特殊的課程,通過不斷深入的學習,使學生逐步地了解地理所蘊含的奧秘。常用的方法有:創設問題情境,巧妙設疑,聯系熱點,多舉時事等。例如:“中國地圖像一只下蛋的公雞,意大利地圖像婦女的長筒靴,你們看像嗎?”又如:“美國侵略伊拉克的戰爭,為什么不像美國想象得那樣容易啊?這里除了有正義與霸權的原因外,還涉及伊拉克的地形問題吧?那請同學們來看看和分析伊拉克的地形好嗎?”等等。
二、 不斷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
首先,地理教師要允許學生存在不同意見,并將不同意見表達出來。所謂創新,就是與別人的見解存在差異,然而,這種差異的存在并不意味著錯誤與正確,因此,對于其間產生的問題,也并不能說明問題的價值屬性。通過提問,學生對地理學習的積極性被激發出來,在地理教師的解答下,學生的認識得到提高,并在此基礎上去學習更多的地理知識,發現更多的問題。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地理教師也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要求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并允許新觀點的出現,對答案不做限制。
其次,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應當增加關于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內容。創新能力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通過長期的引導,學生對于問題的分析將朝著多元化、多角度的方向發展。例如,中圖版地理教材對課后問題并未給出統一答案,相關問題可由學生進行發揮,對于給出答案的學生,可以鼓勵該學生對其答案進行解釋,教師對其答案中正確的部分給予肯定,以鼓勵該學生的創新精神。對于部分創新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進行引導式創新。總之,地理教學中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一個都不能少。
最后,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還與學生形象化思維方式存在直接關系。創新思維的一個重要分支就是形象思維,將原本抽象的內容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降低學習的難度。例如,我們可以將“分層設色圖”比作夾心蛋糕,這種形象化的比較方式,將原本較難理解的地圖標注形式變得簡單易懂,這也間接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的養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內容,以及增加課外教學實踐來完成,這一點,在中圖版教材中就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首先,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內容,要求學生掌握研究問題的主要手段,也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其中,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是該過程的核心,提出問題就指明了研究方向,解決問題意味著最終的研究結果。例如,中圖版教材中,關于六大板塊的研究就可以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各大板塊在輪廓上的不同,進而提出“板塊漂移”理論,該理論的提出,將極大地吸引學生的研究興趣,并培養了學生認識事物的不同角度。
其次,增加課外教學實踐的內容,理論知識的學習需要實踐加以鞏固,不僅如此,實踐的過程也是發現問題的過程。傳統地理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缺乏相關實踐活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新能力無法得到提高。在地理教學實踐活動中,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地理博物館、氣象研究所、地質研究所等與地理相關的機構,并邀請相關領域專家為學生講解地理知識。通過這些過程,能夠開拓學生視野,并為學生提供了新的學習思路,啟迪了學生智慧,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
四、 培養學生參與實踐能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從身邊的一些地理現象和事物著手,因為學生最熟悉的是自己生活的周邊環境,教師應善于把周邊熟悉的地理事物和現象與課本上的相關內容結合起來,并進行一定的分析,從而使學生通過現象了解本質。例如:在學習云貴高原的地形的特征時,課本中提到了地表崎嶇為喀斯特地貌。由于學生就生活在位于云貴高原的貴州省境內,對這一現象特征印象頗深,很快就能有很直觀的印象。
同時,在人文地理旅游活動的學習中,可引導學生從家鄉、身邊開始。我們貴州是一個風光秀麗,旅游資源非常豐富的省份,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觀都非常豐富,教師可以把我們附近生活的苗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的一些節日活動圖片收集起來在課堂教學中靈活的應用,以加深學生對這一內容的認識。
五、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師要根據本校學生的特點,在對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指導時,應盡量選擇一些與當地人文、自然景觀比較密切的內容作為課題讓學生自己動手,掌握一些地理的基本技能,學會統計地理數據,根據數據制作各種柱狀、餅形、條形等統計圖表。學習地圖時,可讓學生動手繪制一幅學校的片面圖,通過活動把地圖的三要素、地圖繪制的過程基本了解并掌握。另外,在學習地球的運動知識中,可讓學生觀察日影是否成一個點的現象,結論是沒有,可以得出我們是無陽光現象。還可以讓學生以調查訪問的形式,把收集到的部分地理知識與我們課堂上的相關內容結合起來,由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闡述。
通過學生的自主參與,把課堂較生硬的知識與生活中的地理知識有機地結合,就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