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亞萍
摘要:中國的管理學博大精深,涵蓋了治國、治生、治身以及治企之學,同時受到經濟、文化和社會及心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形成具有獨具特色的中國傳統管理思想與實踐。探討中國管理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價值,并以現代和全球化觀點構建并探討中國管理的精髓和未來發展趨勢,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時空鏈接,完善本土化管理理論的豐富內涵。
關鍵詞:中國;管理學;發展過程;趨勢
管理學是研究人類經營和管理活動客觀規律的綜合性交叉學科。有別于西方管理學百年發展歷程中不斷涌現新的理論模型和宏大理論體系的建構,中國的管理學研究發展相對滯后,因此,近20多年來的中國管理研究和管理教育以借鑒和模仿西方的理論體系為主。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中國管理學也在特殊的變革時期融合了豐富的管理實踐而不斷完善,對中國管理學的發展歷程進行研究,有利于打開研究的理論視野,并進一步促進其健康發展。
一、中國管理學的發展過程
中國的管理思想已經有相當悠久的歷史,最早的管理思想出現在無為而治時期,代表人物是老子,在同時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成書于2000多年前的《尚書》《周禮》就已經對組織設計、典章制度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地論述。《周易》中有著我國最早的經濟管理相關內容,此后的《管子》《孫子兵法》對管理也有精辟獨到的論述。此后中國的管理學的發展則包含人道、人性等管理理論,并將管理對象分為人、物、組織三個元素,之后的發展體系也成為有豐富內容的學科特色。改革開放之后,正式的將管理學設置成一門理論學科,對其進行比較全面系統的研究和學習。
(一)將中國的管理學發展分階段進行劃分
近些年來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速度驚人,這主要得益于中國實行了改革開放的發展戰略。其中市場經濟體制被建立起來并且不斷趨向完善,管理學也因此逐漸被發展起來,而且速度很快。
對于管理學的發展,可以將其劃分為三個主要的階段:第一階段是1978年到1986年的萌芽期,第二階段是1987年到1996年的重視期以及第三階段是從1997年到現在的發展期。經過這三個階段,管理學經歷了一個被不斷的深化發展、不斷被完善的過程。從新中國成立一直到實行改革開放之前的這段時間里,那種真正意義上的將企業作為主體、以市場績效作為主導因素的現代管理學研究體系,在我國可以說是基本上不存在的,這樣的特點充分表現在萌芽時期這一階段的每個方面。然而,到了這一階段,政府已經能夠很清楚地意識到管理學在社會中所占據的的重要地位。因此,政府就針對管理學的研究機構、管理學的出版期刊、文章書籍等一系列著名作品進行了專門的研究。一些國內的專家學者開始研究、發展管理學這門理論學科,此外,還吸收引進了許多國外的國際合作項目。這時管理學開始被人們所熟知,開始被人們重視起來。
在重視期這一發展階段,有了之前十年的發展經歷,尤其是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提出,讓管理學自此被人們所關注和重視,與管理學有關的一些活動也逐漸變得更加具有多樣化。最突出的表現就是管理學受到了政府有關部門的特別重視。從一些發達國家吸收引進比較先進的學術理論知識逐漸被政府所關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這一比較特殊的國情也受到了政府的重點關注。另外,對于管理學這門理論學科的研究,我國的研究學者逐漸的開始對國外的一些與管理學相關的研究本源進行深入探析。然后慢慢地對國際管理學的比較具有權威性的雜志期刊進行深入了解,使得中國管理學研究的規范程度不斷得到加強,也越來越重視對于實證研究這種方法的應用,在國外一些知名的學術期刊上面也逐漸發表了我國更多的管理學方面的研究成果。還有,管理學也受到了教育界以及理論界的特別關注,其為管理學的學術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能夠更好地保障管理學重要地位的制度。近些年以來,我國經濟實力以及綜合國力不斷得到提升,對于管理學的研究也隨之不斷得到發展完善。
在發展期這一階段,管理學這一學科體系不斷得到完善、研究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研究成果也是在逐步深入。管理學這門學科的教育體系逐漸地得到完善與發展,管理學的相關研究機構也是不斷得到擴大,與管理學相關的學位教育也不斷地得到豐富。我國和國外的一些管理學研究學者就有關于管理學相關的學術交流也是逐漸的在增加,有關政府部門也設立了不少和管理學相關的獎項。
(二)中國管理學當今的發展狀況
中國管理學在發展中借鑒了西方管理學的研究方法。近30年以來,現代社會進入了高度組織化社會,生產的集中化程度隨著組織結構和形式的變化在不斷發展。中國管理學的相關研究發展迅速,研究成果也是越來越多。與此同時,也避免不了一些問題的產生。第一,中國的管理學領域的發展面臨著許多的問題,比如理論和實踐相分離,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國際比較主流的管理學問題。第二管理學本身所特有的一些問題,比較重要的就是中國特色管理理論的發展等相關問題。其中,管理學過多的西化而把其本身的情況卻忽略了。西方的許多發展模式都比較先進,受到了中國的追捧與效仿,比如開設了像MBA、EMBA、MPA等等這樣的發展模式,對于好多課程的安排以及對于課程教材的使用等方面都在效仿美國,因此,就造成了管理學相關的一些學術刊物全盤西化的現象。
中國對于管理學的研究沒有能夠足夠關注對我國實際問題的解決。許多中國學者太過于重視在實行改革開放以后的我國的經濟得到迅猛發展的這樣一種情況,然而對有關中國企業管理當中存在的一些在管理時間當中會遇到的許多主要的問題并沒有太多重視,比如企業管理當中的生產效率、財務管理、企業運轉以及生產績效,等等。他們所關注的更多的是和國際慣例接軌,將發展前沿作為主題更加深化仔細的一些學術領域。
對于那些主流的期刊雜志的學術方面的定位還不夠準確明了、其專業性還比較欠缺,其中純粹的管理類的學術期刊還是不夠的。對文章的種類、研究的角度和方法都沒有足夠清晰的定位。在一本期刊當中,經常會有許多種類的文章都會存在,管理類和經濟類的文章通常會一起出現。
二、中國管理學的未來發展趨勢
(一)中國管理學科學的研究方法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我國的綜合國力也在不斷地提升,我國在對管理學進行研究的同時,其中出現的許多問題都是需要我們去重視的。在研究管理學這一領域的過程當中,機遇與挑戰并存。要想很好地解決中國管理學的有關問題,要做到的第一點就是要具備比較科學合理的管理學研究體系。應當對資源進行科學有效地分配。第二點是應更多地關注對于我國實際問題的解決。第三點是相關的期刊雜志對于管理學的發展也有影響,能夠有效提升管理學的發展效率。
(二)中國管理學的綜合科學和人文學科的并行發展
對中國管理學的研究中發現有幾個問題需要我們去重視:第一,有關于管理學理論這一方面的科學合理性需要我們去重視,這也就是說我們要認可管理學這一理論學科存在的普遍性,不可以輕易地對原來存在的管理學理論提出其他地域性的概念。第二,應仔細分析探究科學管理思想以及科學理論,然后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要能夠很好地辨別我國那些傳統的管理學理論思想當中需要采納的以及應該去除的東西,然后和我國實際相聯系緊密結合。第三,在社會科學當中,管理學實踐性比較強,也是需要合理的科學理論與管理實踐相互結合,在能夠使得管理學在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當中占據不可或缺的地位。最后一點就是,管理學的理論思想要和實際規律相符,同時要結合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數學等學科進行研究,這些學科的交叉研究及融合應用均對管理學的發展起到推進作用,以滿足現代企業新型組織結構演變和人力資本創新等。社會結構的變化也提供了豐富的管理學理論研究案例,這種理論與實踐的相互吸引,正適應了管理理論研究的實踐性與先進性,整合國際與本土經驗,演繹東西方管理思想的精髓,服務管理實踐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等。
(三)中國管理學發展的先進性
中國的經濟之所以能夠如此迅速的發展壯大起來,和我國企業的發展實踐與時俱進是分不開的。經濟全球化的縱深拓展,對企業的文化情境和資源配置也有了更高要求。而在企業的發展過程當中,新科技的發展帶來了經營環境的不確定性,管理的標準化、科學化應對環境的變化之間有著很高平衡能力的要求,因此管理學理論占據著重要地位。
三、結語
信息網絡化和移動智能促進了信息溝通,原有的管理指揮方式也因效率的要求而受到沖擊,管理者的目標觀、組織觀和人性觀都有了新的要求。各種借助于計算機大數據所研發的新的管理工具及模型也不斷涌現,面對新環境的決策與創新,目標、流程和效率的提升運作,業績的考核與盈虧,激勵的形式與心理等,這些新的研究都是現代企業所急需的,但是現在我國對管理學理論研究中的這些新問題的研究仍有待深入探索。管理者不僅要了解中國本土文化,還需要對外國文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參考文獻】
[1]郝麗娜.中國管理會計發展的現狀分析與未來展望[J].長江叢刊,2016(30):180.
[2]吳革.把握硅器時代中國管理會計發展的機會[J].財務與會計,2015(09):9-11.
[3]龔葳.“科學管理之父”泰羅對中國管理學發展的影響[J].商,2016(17):89.
[4]武亞軍.基于理論發展的管理研究范式選擇與中國管理學者定位[J].管理學報,2015(05):625-637.
[5]寧向東的清華管理學課,手機APP得到專欄,2017.6.12
[6]任兵,楚耀.中國管理學研究情境仳的概念、內涵和路徑[J].管理學報,2014(03):330-336.
[7]黃勇,彭紀生.中國管理學的基本發展理路探析[J].軟科技,2012(07):38-42.
[8]王圓圓.中國管理學發展歷程的六大特點[J].管理學家學術版,2013(04):6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