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忠艷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4-290-01
創新思維能力又叫邏輯思維能力,是創新精神的具體體現,是素一質教育的核心內容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實行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由此可見,素質教育的實踐,集中體現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上 。所以充分利用各種發展空間,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新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把學生培養成創新型人才的前提條件。作為素質教育主要載體的英語學科,理應擔當起這一神圣的使命。
但是,長期以來,其他學科的教學改革搞的有聲有色、此起彼伏。而英語學科作為“外來戶”,卻往往被另眼看待。給人一種獨處深閨不知春的感覺。其實,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同我們的母語一樣,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又有各種語言所共有的特點一工具性 。 可是,我們常常不把它看作一門可實際運用的語言,而是急功近利的僅把它當成學生升學的拐杖。我們教學的出發點不是掌握一門語言去交際,而是讓學生只注重分數 。結果學生學得十分枯燥,趣味索然 。 教師更是負擔繁重,一籌莫展 。 一門語言學科真的那樣讓人頭痛嗎?從我們掌握的情況來看就知道,是我們違背了語言學科的規律。把英語學成了啞巴語言”。
由此可見,英語教學要想創新,首先從觀念人手,把那種片面的追求升學率的做法徹底放棄,轉變為培養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潛能上來。 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英語學科教學與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并軌,才能使該學科擔當起新時代賦予的重任,,才能真正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把學生培養成創新型的人才。
其次,要明確創新思維的特點。其特點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思維的發散性,二是思維的變通性,三是思維的獨特性。發散性的思維能夠在較短的時問內能產生大量的設想,對一個問題能用多種思路去解決。變通性是指不被傳統的思維方式所束縛,善于打破舊的思路,靈活思考,另辟蹊徑。獨特性是指能提出與眾不同的設想或看法,觀點新穎獨到。以上三個特點互相依存,貫穿創新思維的整個過程。
了解了以上幾個特點,就為培養創新思維能力找到了途徑。 下面具體談談我的看法。
一、注重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從一個問題或材料出發,探求不同的思路和方法的恩維過程。即從不同角度看待同一問題。
在抓聽、說、讀、寫的教學實踐中,我意識到四者是相輔相成的,一方的發展會促進其他各方面的發展。于是我在訓練一種能力的同時也有意識的訓練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在訓練聽力的同時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復述,或者讓他們將所聽內容寫下來,或者提出不同的看法。長此以往,不僅僅是聽力得到了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也會得到促進,思維能力的流暢性就會得到提高。
其次,我還時刻注意捕捉能夠訓練學生發散思維的材料,反復強化訓練,提高了學生思維的流暢性。在抓閱讀教學時,我精選同一題材的幾篇文章,運用對比教學的方法,讓學生找出異同點,包括語言的表達、情景的設置、內容的取舍等。
再次,我還運用多媒體技術,從網上下載各種畫面,讓學生自己設計情景對話,或者完成寫作。 學生要完成這些創造性的活動,就必須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儲備,運用發散恩維去檢索材料,編排語言。 久而久之,思維的流暢性就會得到有效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立場上 ,一切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規律去設置問題,,能夠讓學生根據以往的知識經驗去聯想和想象;其次,要借助“一題多解”或“一題多變”的形式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探索嘗試,促進思維流暢性的提高 。
二、開展多種形式的討論交流活動,提高學生思維的變通性
討論交流容易形成多維互動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加深對問題理解的深度和廣度便于學生全面準確的把握問題,有力的提高靈活多變的思維能力。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有比較才能分出優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經常發動學生展開討論,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并且及時糾正思考中的失誤,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討論交流應始終圍繞學生的探索過程進行,教師要充分發揮“導”的作用,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開展討論,并對學生進行評價或組織學生互相評價;另外,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對討論中產生的一些錯誤,深人分析原因及解決的辦法。切不可過分牽制學生的思路,更不能以自己的思路代替學生的討論和探索,剝奪學生的自主權。 權。
三、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提高學生思考的獨特性
在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可全面放開讓學生自己討論交流,應適時的留有余地,讓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其思維的獨特性。對于見解獨到的學生,要大加贊賞,熱情鼓勵。對于在探索中出現偏差的學生,要及時引導他們反思,促進思維能力的提高。
四、通過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英語課外活動是學生充分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激發創造思維火花的重要途徑。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課外興趣活動時應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依據現有水平開展各種創造活動,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體會到學習英語的快樂和用英語進行創造的愉悅。例如。給學生介紹國外風土人情.以此來學習英語的小知識,讓參與者既感到新奇又感到滿足;在各種有趣的圖案上填入所缺的字母或字母組合;適當組織一些英語競賽活動,如書法競賽、知識競賽、朗誦競賽和講故事競賽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可以從單純學習英語知識轉化為用語言進行交際,用英語進行創新。
總之,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發揮教師引導的作用,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關鍵和保證。只要長此以往,就會熟能生巧,培養新世紀的創新型人才也就不會也為空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