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琳,胡艷軍·中國鍛壓協會
宋佳男·FM記者
第二十二屆國際鍛造會議報道
文/彭琳,胡艷軍·中國鍛壓協會
宋佳男·FM記者
2017年9月17~22日,第二十二屆國際鍛造會議(22ndInternational Forging Congress)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圓滿落幕。本屆大會吸引了來自全球1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600名鍛造企業決策人員參加,其中國外代表近400人。
來自韓國、日本、印度、德國、瑞典、意大利、西班牙、美國、巴西等國以及歐洲地區、中國臺北地區鍛造協會的負責人以及會議特邀嘉賓——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兼行業發展部主任李邵華出席了本次會議。出席大會的中國鍛壓協會領導有:中國鍛壓協會名譽理事長何光遠,中國鍛壓協會理事長夏世維,中國鍛壓協會副理事長夏漢關、胡永毅、劉萬榮、陳華軍、牛余剛、隋玉田、嚴建文,中國鍛壓協會秘書長張金,中國鍛壓協會副秘書長韓木林。

會議現場
第二十二屆國際鍛造會議執行主席、中國鍛壓協會秘書長張金主持了開幕式,張金在主持中提到:“國際鍛造會議十八年后再次在中國舉行,這是中國鍛造行業乃至世界鍛造行業的一件大事,當下,我們處于物聯網和大數據發揮著越來越重要作用的時代,交流與探討、集中力量是我們走向強大的必由之路?!?/p>

中國鍛壓協會秘書長張金主持開幕式
中國鍛壓協會理事長夏世維代表主辦方致開幕詞,夏世維說到:“鍛造是一個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行業,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產業。中國鍛造業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已經逐漸將世界鍛造業的文化、理念和技術融入中國文化和中國智慧。國際鍛造會議是一個重要的交流平臺,推動著行業的進步,讓我們共同建設好這個屬于我們世界鍛造同行共有的平臺!”

中國鍛壓協會理事長夏世維代表主辦方致開幕詞
開幕式結束后,隨即開始的是本屆大會的行業報告和技術講座環節。兩天的會議共分8場論壇,分別由中國鍛壓協會7位副理事長和中國鍛壓協會副秘書長韓木林進行主持。
在第一場“綜合報告”部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李邵華、中國鍛壓協會副秘書長韓木林分別介紹了中國汽車行業及中國鍛造行業現狀。
李邵華報告中提到,中國汽車行業產銷連續八年蟬聯全球第一,預測到2020年中國汽車銷量將突破3000萬輛,新能源汽車受政策刺激,增速必將高于行業整體。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零部件生產、研發基地;韓木林報告中指出,2016年中國鍛件總產量1016.84萬噸,位居世界第一,中國鍛造業具有了航空、航天等高端裝備制造業大型模鍛及精密環形鍛件的生產能力。到2020年,鍛造行業在精密鍛造、自動化、數字化和信息化鍛造等方面將有發展。
在第二場、第三場“國家及地區行業報告”部分,巴西鍛造協會副會長Aquino Silvia、韓國鍛造協會經理姜惠玟、日本鍛造協會理事長Norihiro YAGI、美國鍛造協會副會長Jeff Jones、歐洲鍛造聯盟主席Alper Kanca、印度鍛造協會會長Muthiah Kanthimathinathan、臺灣鍛造協會(中國臺北)秘書長謝佳惠、中國鍛壓協會秘書長張金分別就本國或地區鍛造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
Aquino Silvia指出巴西的鍛造行業受其國內經濟環境的影響,目前正處于十年來的最低谷,稅收、人工成本增加和汽車行業下行都是巴西鍛造業面臨的巨大考驗;姜惠玟提到,韓國鍛造行業的銷售增長有限、成本持續增加、利潤持續下降。但鍛造企業在設備自動化、產品多樣化、研發等方面有一定的進步;Norihiro YAGI談到,日本閉式模鍛產品占所有鍛造產品的78.8%,73.3%的鍛件產品應用于汽車領域;Alper Kanca分析說,歐洲國家鍛造產品占世界鍛造產品的23%,過去幾年,歐盟國家在GDP、失業率、通貨膨脹率等方面,都有積極的表現,這也為鍛造行業內的企業發展提供了基礎;Muthiah Kanthimathinathan談到,印度鍛造企業面臨著鍛造人員缺乏、電力供應不足、國內鋼材沒有競爭力、鍛造企業規模小、缺乏現代設備等等問題。

會議講座環節
中國鍛壓協會秘書長張金在《中國鍛造業》的報告中,介紹了中國鍛壓協會的會員組成、協會的服務內容以及鍛造文化,分析了中國鍛件和鍛造設備的分布格局,指出中國主要鍛造工業集中在江蘇、上海、浙江、湖北、重慶、廣東等地區。
在第四場“綜述”部分,江蘇太平洋精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夏漢關、Hirschvogel Automotive Group副董事長Raedt Hans-Will、江蘇森威精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龔愛軍、東風鍛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玉堅、北京機電研究所工程技術中心總工程師蔣鵬等國內外同仁帶來了關于新能源汽車、汽車輕量化等對鍛造行業發展影響的思考。
夏漢關在報告中指出,新能源汽車和智能駕駛技術的突破將對傳統鍛造市場產生巨大的沖擊,鍛造企業要積極應對,適時調整投資布局,自動化和智能化鍛造工廠將成為鍛造行業的必然趨勢;龔愛軍預測鍛造行業后續發展方向將為輕量化、自動化、環保、智能化車間等;吳玉堅指出鍛造企業要順應發展大潮,從轉型升級邁向創新驅動,促進鍛造自動化、智能化進程,共同推動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蔣鵬報告中指出鍛造工藝與模具的新需求是更精、更巧、更節省、更輕、更快、更智能。

現場聽講的代表
在第五場、第六場“鍛造工藝與技術”部分,一汽鍛造(吉林)有限公司技術質保部主管王建軍、Hammerwerk Fridingen GmbH高級工程師Dr. Udo Zitz,Cardan、北京機電研究所鍛壓中心副主任孫國強(由他人代講)、江蘇龍城精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莊曉偉(由他人代講)、東風鍛造有限公司原廠長、教授級高工趙一平先生(由他人代講)、山東溫嶺精鍛科技有限公司外貿經理周秀麗、Super Auto Forge公司高級經理Muthiah Kanthimathinathan就鍛造工藝及技術進行了詳盡的論述。
王建軍在報告中展示了某發動機鋼活塞產品鍛造工藝研究過程;Dr. Udo Zitz,Cardan在報告中從彎曲梁力學模擬和幾何優化角度詳細闡述了十字軸的輕量化設計過程;孫國強在報告中提出高速伺服鍛造液壓機是鋁合金鍛造理想設備;Muthiah Kanthimathinathan在報告預測隨著鋁合金的發展,鋁鍛件在適用的情況下將取代鋼鍛件和鋁鑄件,在汽車行業,許多關鍵的鋼鍛件也將被鋁鍛件所取代。
在第七場“設備”部分,青島宏達鍛壓機械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法澤程、The Schuler Group銷售經理Ullrich Kienle、Fagor Arrasate S.Coop.總經理Bastida Iker、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動力有限公司鑄鍛中心卓偉從中國鍛造設備現狀、伺服技術在鍛造中的應用等方面進行了報告。
法澤程在報告中指出,未來鍛造行業的三個發展方向是智能鍛造裝備的開發、改進現有鍛造裝備和鍛壓工藝、發展綠色鍛造;Ullrich Kienle報告介紹了伺服技術在鍛造中的應用特點,并列舉了四個典型應用實例,總結出伺服壓力機的實際應用優點;卓偉介紹了機械方式頂料、多液壓缸頂料、單液壓缸頂料三種頂料裝置及各自特點和使用注意事項。

企業展示環節
在第八場“材料及模具”部分,北京新光凱樂汽車冷成型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袁樹明、河南濟源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研發室科長韓懷賓、FINKL STEEL公司高級工程師Louis-Philippe Lapierre、太倉久信精密模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胡紅旗、南京康尼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斌、上海電氣上重鑄鍛有限公司齊作玉(由其他人代講)就材料及模具相關情況作了報告。

企業參觀環節
袁樹明在報告提出通過運用Qform模擬成形方案確定合理的變形過程,可有效減少零件開發時間和零件開發模具成本;韓懷賓在報告中分享了熱軋軸承鋼共析碳化物析出條件-熱軋組織及力學性能-熱處理后組織、力學性能及疲勞壽命的系統研究;Louis-Philippe Lapierre 在報告中指出模具失效最主要的原因是磨損,影響磨損的原因有鍛造壓力、鍛造速度、接觸時間等諸多因素;胡紅旗的報告介紹了汽車變速箱輸出和輸入軸、變速箱結合齒、汽車等速萬向節、傘形齒輪等典型的精密鍛造應用和關鍵工藝技術。
第二十二屆國際鍛造會議行業報告和技術講座環節在中國鍛壓協會理事長夏世維的閉幕詞中圓滿結束。會議的最后,160位海外參會代表分赴吉林、湖北、浙江、江蘇、河南、上海、重慶等省市分8條線路參觀31家中國頂尖的鍛造企業。至此,第二十二屆國際鍛造會議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