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茹,帥莉萍,蔣 燕
(武進人民醫院兒科,江蘇 武進 213000)
對ICU早產兒實施產科兒科聯合護理的效果評價
高 茹,帥莉萍,蔣 燕
(武進人民醫院兒科,江蘇 武進 213000)
目的:評價對ICU的早產兒實施產科兒科聯合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間在武進人民醫院ICU出生的62例早產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31例/組)。對對照組早產兒實施常規護理,對觀察組早產兒實施產科兒科聯合護理。比較兩組早產兒住院的時間、出生后至接受母乳喂養的時間、出生后1周內母乳喂養率、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出生時和出院時其體重、頭圍、身長。結果:與對照組早產兒相比,觀察組早產兒出院時其體重更大,其頭圍和身長更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早產兒相比,觀察組早產兒出生后至母乳喂養的時間、住院的時間更短,其出生后1周內的母乳喂養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早產兒家屬相比,觀察組早產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ICU的早產兒實施產科兒科聯合護理能夠促進其生長發育,縮短其住院的時間,提高其出生后1周內的母乳喂養率。
產科兒科聯合護理;早產兒;ICU
凡新生兒胎齡未滿37周(<259 d),不論其出生時體重的大小,均被稱為早產兒(或未成熟兒)[1]。與足月兒相比,早產兒的器官功能和身體適應能力較差,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故應對其進行特殊的護理。相關的臨床實踐證實,對ICU的早產兒實施產科兒科聯合護理的臨床效果較好。為了進一步探討對ICU的早產兒實施產科兒科聯合護理的臨床效果,筆者對在武進人民醫院ICU出生的62例早產兒進行了分組對比研究。
臨床表現符合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制定的早產兒的診斷標準。2)無窒息史。3)無先天缺陷或先天畸形。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間在武進人民醫院ICU出生的62例早產兒作為研究對象。
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31例/組)。兩組早產兒的性別、胎齡、出生時體重、頭圍、身長、APgar評分等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早產兒一般資料的比較
對對照組早產兒實施常規護理,包括對其母親進行產前、產后心理護理、健康教育、母乳喂養指導、對其進行飲食護理和用藥護理等。對觀察組早產兒實施產科兒科聯合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如下:1)建立產科兒科聯合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包括產科護士、新生兒科護士、營養科醫生及心理科醫生。2)護理小組成員定期進行產科兒科護理綜合會議,為新出生的早產兒建立檔案,為其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3)在產后,護理人員對產婦的心理狀態和營養狀況進行評估,并對其進行對癥處理。4)在早產兒出生后,護理人員對其營養狀況進行評估,并觀察其是否患有感染性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防止其發生新生兒窒息。對于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或營養不良的早產兒,護理人員應請相關科室的醫生前來會診。5)護理人員爭取讓產婦盡早與早產兒接觸,以促進產婦泌乳,平復早產兒的情緒。指導產婦對早產兒進行袋鼠式喂養。6)護理人員根據早產兒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個性化照護,如早期微量喂養、睡眠護理和鳥巢式護理等。
用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出生時,觀察組早產兒的體重平均為(1589.35±89.32)g,其頭圍平均為(27.23±1.5)cm,其身長平均為(44.36±3.3)cm;對照組早產兒的體重平均為(1601.21±87.5)g,其頭圍平均為(27.34±1.7)cm,其身長平均為(43.55±2.9)cm。兩組早產兒出生時其體重、頭圍和身長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出院時,觀察組早產兒的體重平均為(1772.34±77.51)g,其頭圍平均為(29.22±1.34)cm,其身長平均為(46.32±2.7)cm;對照組早產兒的體重平均為(1691.45±65.33)g,其頭圍平均為(28.31±1.36)cm,其身長平均為(45.14±2.16)cm。與出生時相比,兩組早產兒出院時其體重更大,其頭圍和身長更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早產兒相比,觀察組早產兒出院時其體重更大,其頭圍和身長更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觀察組早產兒出生后至接受母乳喂養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出生后1周內的母乳喂養率及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分別為(2.33±1.14)d、(28.13±1.41)d、77.42%(24/31)、74.19(23/31)。對照組早產兒出生后至接受母乳喂養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出生后1周內的母乳喂養率及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分別為(3.95±1.32)d、(31.33±1.76)d、61.29%(19/31)、58.06(18/31)。 與對照組早產兒相比,觀察組早產兒出生后至母乳喂養的時間、住院的時間更短,其出生后1周內的母乳喂養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早產兒家屬相比,觀察組早產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2 兩組早產兒體重、頭圍和身長的比較(±s )

表2 兩組早產兒體重、頭圍和身長的比較(±s )
注:*表示與出生時相比,P<0.05。
組別體重(g) 頭圍(cm) 身長(cm)出生時 出院時 出生時 出院時 出生時 出院時觀察組 1589.35±89.32 1772.34±77.51* 27.23±1.5 29.22±1.34* 44.36±3.3 46.32±2.7*對照組 1601.21±87.5 1691.45±65.33* 27.34±1.7 28.31±1.36* 43.55±2.9 45.14±2.16*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3 兩組早產兒出生后至接受母乳喂養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及其家屬對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由于早產兒在子宮內發育尚未成熟就出生,出生時其常會出現體重過低、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功能不完善等情況,且極易發生新生兒窒息和院內感染,其生長發育可受到嚴重的影響。有研究指出,對早產兒進行早期護理干預可有效地降低其預后不良的風險,促進其生長發育[2]。黃朝梅等[3]通過臨床研究證實,對早產兒實施產科兒科聯合護理能夠降低其死亡率,改善其預后。以往臨床上常由不同的科室對產婦和早產兒進行護理,這會導致母嬰之間的接觸過少,不利于產婦泌乳功能的產生,進而可影響早產兒的預后[4-5]。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早產兒相比,觀察組早產兒出院時其體重更大,其頭圍和身長更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早產兒相比,觀察組早產兒出生后至母乳喂養的時間、住院的時間更短,其出生后1周內的母乳喂養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早產兒家屬相比,觀察組早產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以往的文獻報道相符[6-7]。
綜上所述,對ICU的早產兒實施產科兒科聯合護理能夠促進其生長發育,縮短其住院的時間,提高其出生后1周內的母乳喂養率。
[1]吳瑞萍,胡亞美,江載芳,主編.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6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14-16.
[2]張萍, 黃葉麗, 孫玉蓉,等. 綜合ICU護理質量評價體系建立的研究[J]. 山東醫藥, 2010, 50(24):117.
[3]黃朝梅,何力,邵巧儀,等.發展性照顧護理模式對改善早產兒喂養的觀察[J].貴陽醫學院學報,2015,40(7):776-778.
[4]王格.發展性照顧在早產兒護理中應用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1):153.
[5]趙迎娟, 盧淑亞, 白利穎. 產科兒科合作護理對ICU早產兒母乳喂養效果的影響[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6, 22(27):3964-3967.
[6]蔣海麗, 張芹. 發展性照顧護理模式在重癥監護室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J]. 吉林醫學, 2014, 35(9):1973-1973.
[7]高琦,田秀英,鄭軍,等.極低出生體重兒母乳喂養與配方奶喂養并發癥及生長發育的比較[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5,18(10):766-769.
R473
B
2095-7629-(2017)18-0004-02
高茹,女,1981年11月出生,漢族,籍貫:江蘇常州,本科學歷,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兒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