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芳,孫玲珍
(江蘇省丹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江蘇 丹陽 212300)
對進行順產的初產婦實施自控硬膜外麻醉鎮痛的效果分析
黃 芳,孫玲珍
(江蘇省丹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江蘇 丹陽 212300)
目的:探討對進行順產的初產婦實施自控硬膜外麻醉鎮痛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1月至12月期間在江蘇省丹陽市第二人民醫院進行順產的70例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35例/組)。在分娩期間,對研究組產婦實施自控硬膜外麻醉鎮痛,對對照組產婦不實施自控硬膜外麻醉鎮痛。比較兩組產婦的VAS評分、總產程時間、產后2 h的出血量、自然分娩率、剖宮產率和新生兒窒息率。結果:在分娩期間,研究組產婦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產婦的總產程時間短于對照組產婦,其產后2 h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產婦,其剖宮產率和新生兒窒息率均低于對照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進行順產的初產婦實施自控硬膜外麻醉鎮痛能夠減輕其分娩疼痛,縮短其總產程時間,提高其順產的成功率,且安全性較高。
自控硬膜外麻醉鎮痛;產程;自然分娩率;剖宮產率;新生兒窒息率
在分娩期間,產婦的產道會出現有節律性的收縮,進而可出現劇烈的疼痛。劇烈的疼痛感會導致產婦在分娩時體力下降,從而可導致其產程延長,母嬰并發癥的發生率升高[1]。因此,對產婦實施有效的鎮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進一步探討對進行順產的初產婦實施自控硬膜外麻醉鎮痛的臨床效果,筆者對在江蘇省丹陽市第二人民醫院進行順產的70例初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
選取2015年1月至12月期間在江蘇省丹陽市第二人民醫院進行順產的70例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35例/組)。對照組產婦的年齡為20~40歲,平均年齡(30.5±5.3)歲;其孕周為37~41周,平均孕周(38.7±2.5)周;其體重為50~80 kg,平均體重(65.3±6.2)kg;其身高為150~169 cm,平均身高(160.7±7.3)cm。研究組產婦的年齡為22~39歲,平均年齡(29.6±5.7)歲;其孕周為37~42周,平均孕周(39.0±3.1)周;其體重為51~81 kg,平均體重(66.2±6.5)kg;其身高為151~170 cm,平均身高(161.1±5.8)cm。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在分娩期間,密切觀察研究組產婦產程的進展情況,待其宮口開至2~3 cm后,對其實施自控硬膜外麻醉鎮痛。實施自控硬膜外麻醉鎮痛的方法是:1)于產婦的L2~L3間隙對其進行硬膜外穿刺,向其硬膜外腔內注入10ml的枸櫞酸舒芬太尼與羅哌卡因的混合液(含有濃度為0.5μg/ml的枸櫞酸舒芬太尼和濃度為0.15%的羅哌卡因)。2)在自控鎮痛泵中加入100ml的枸櫞酸舒芬太尼與羅哌卡因的混合液(含有濃度為0.5μg/ml的枸櫞酸舒芬太尼和濃度為0.08%的羅哌卡因),然后為產婦連接自控鎮痛泵。3)密切觀察產婦宮縮的情況,并根據宮縮情況為其調整注藥的速度。4)密切觀察產婦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對對照組產婦不實施自控硬膜外麻醉鎮痛。
觀察兩組產婦的VAS評分、總產程時間、產后2 h的出血量、自然分娩率、剖宮產率和新生兒窒息率。
應用SPSS16.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VAS評分、總產程時間和產后2 h的出血量用(±s )表示,采用t檢驗,自然分娩率、剖宮產率和新生兒窒息率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產婦的VAS評分平均為(2.55±0.12)分,對照組產婦的VAS評分平均為(7.75±1.43)分。研究組產婦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分娩期間兩組產婦VAS評分的比較(分,±s )

表1 分娩期間兩組產婦VAS評分的比較(分,±s )
組別 例數 VAS評分研究組 35 2.55±0.12對照組 35 7.75±1.43 t值 4.082 P值 <0.05
研究組產婦的總產程時間平均為(8.54±2.3)h,其產后2 h的出血量平均為(14.23±4.32)ml。對照組產婦的總產程時間平均為(10.62±3.5)h,其產后2 h的出血量平均為(25.33±5.21)ml。研究組產婦的總產程時間短于對照組產婦,其產后2 h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總產程時間、產后2 h出血量的比較(±s )

表2 兩組產婦總產程時間、產后2 h出血量的比較(±s )
組別 總產程時間(h) 產后2 h出血量(ml)研究組(n=35) 8.54±2.3 14.23±4.32對照組(n=35) 10.62±3.5 25.33±5.21 t值 6.492 4.783 P值 <0.05 <0.05
研究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為74.29%,其剖宮產率為25.71%,其新生兒窒息率為2.86%。
對照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為57.14%,其剖宮產率為42.86%,其新生兒窒息率為12.86%。
研究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產婦,其剖宮產率和新生兒窒息率均低于對照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分娩方式及胎兒情況的比較[n(%)]
產婦在進行分娩的過程中因疼痛劇烈常會出現諸多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會對其產程的進展及其胎兒造成不良的影響。多數學者認為[3-4],緩解產婦分娩時產生的疼痛感對母嬰均有好處。在分娩的過程中對產婦實施有效的鎮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認為,在對產婦實施分娩鎮痛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應選用對母嬰健康影響較小的麻醉方式和麻醉藥物。2)應選用對產婦的宮縮及運動功能影響較小的麻醉方式和麻醉藥物。確保產婦處于清醒的狀態[5]。相關的文獻報道指出,對進行順產的產婦實施自控硬膜外麻醉鎮痛可緩解其疼痛感及緊張不適感,促進其第一產程的進展,提高其順產的成功率。羅哌卡因的鎮痛效果顯著,對胎兒的影響較小,且不會增加產婦發生產后出血的風險。用羅哌卡因聯合舒芬太尼對進行順產的產婦實施鎮痛可滿足其各個產程階段的鎮痛需求,且對其生命體征的影響較小[6]。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在分娩期間,研究組產婦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產婦的總產程時間短于對照組產婦,其產后2 h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產婦,其剖宮產率和新生兒窒息率均低于對照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倪藝[7]、方韜[8]等的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對進行順產的初產婦實施自控硬膜外麻醉鎮痛能夠減輕其分娩疼痛,縮短其總產程時間,提高其順產的成功率,且安全性較高。
[1]張鳳仙,葉琳.自控硬膜外麻醉鎮痛分娩對產程及胎兒的影響[J].寧夏醫學雜志,2011,33(7):662-663.
[2]劉紅梅.硬膜外麻醉鎮痛分娩300例臨床分析[J].海南醫學,2011,22(21):84-85.
[3]江絮萍,葉泓.連續硬膜外麻醉在無痛分娩中的應用觀察[J].山東醫藥,2013,53(8):76-77.
[4]吳賢菊,鄒曉玲,徐妹,等.自控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鎮痛中的應用效果及對產程、分娩結局和新生兒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5(26):125-127,131.
[5]黃獻明.硬膜外麻醉鎮痛分娩420例臨床分析[J].蛇志,2012,24(4):372-373.
[6]秦海霞,趙衛東.自控硬膜外麻醉分娩鎮痛87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2,22(14):92-94.
[7]倪藝.硬膜外麻醉無痛分娩99例效果觀察[J].醫學臨床研究,2011,28(1):150-151.
[8]方韜,廖俊鋒,鄂大清,等.極低濃度左旋布比卡因潛伏期分娩鎮痛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基層醫藥,2010,17(4):503-504.
R614
B
2095-7629-(2017)18-0058-02
黃芳,女,1983年9月出生,江蘇丹陽人,本科學歷,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婦產科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