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燕
(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總醫院放射治療科,湖北 武漢 430060)
放化療聯合靶向藥物治療晚期膽道惡性腫瘤的效果探討
梁 燕
(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總醫院放射治療科,湖北 武漢 430060)
目的:探討用放化療聯合靶向藥物治療晚期膽道惡性腫瘤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總醫院收治的120例晚期膽道惡性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靶向組和放化療組(60例/組)。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放療和化療。在此基礎上,為靶向組患者加用靶向藥物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近期療效及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結果:靶向組患者病情的控制率高于放化療組患者,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于放化療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放化療聯合靶向藥物治療晚期膽道惡性腫瘤的臨床效果顯著,且安全性較高。
放化療;靶向藥物;晚期膽道惡性腫瘤
膽道惡性腫瘤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腫瘤,其發病率約占消化系統腫瘤總發病率的3%~4%[1]。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膽道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2]。相關的文獻報道指出,用放化療聯合靶向藥物治療晚期膽道惡性腫瘤的臨床效果理想。為了進一步探討用放化療聯合靶向藥物治療晚期膽道惡性腫瘤的臨床效果,筆者對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總醫院收治的120例晚期膽道惡性腫瘤患者進行了分組對比研究。
本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總醫院收治的120例晚期膽道惡性腫瘤患者。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靶向組和放化療組(60例/組)。靶向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15例;其年齡在45歲至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3.5±2.3)歲;其中有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25例,膽囊腺癌患者15例,下端膽管細胞癌患者20例。放化療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其年齡在45歲至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3.5±2.5)歲;其中有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25例,膽囊腺癌患者15例,下端膽管細胞癌患者20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放療和化療。進行放療的方法是:采用瑪西普立體定向γ射線放射治療系統對患者進行治療,放射劑量為40~50 Gy,放射次數為8~10次。采用XELOX化療方案對患者進行化療。進行化療的方法是:1)將130mg/m2的奧沙利鉑混入250ml的葡萄糖溶液中,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滴注時間控制在3 h左右)。2)使用200mg/m2的四氫葉酸鈣注射液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1次/d。3)讓患者口服1000mg/m2的卡培他濱,1次/d。4)讓患者口服100mg的維生素B6,2次/d。5)治療1周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在進行放療和化療的基礎上,為靶向組患者加用靶向藥物進行治療。靶向藥物的用法是:在對患者進行化療期間,為其靜脈滴注5mg/kg的Bevacizumab(貝伐珠單抗),并將滴注的時間控制在30~90min之間。
觀察兩組患者的近期療效及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參考《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將兩組患者的近期療效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無變化(NC)和進展(PD)[3]。CR:患者的腫瘤病灶完全消失,且療效維持時間>1月。PR:患者腫瘤病灶縮小的幅度>50%。NC:患者腫瘤病灶縮小的幅度≤50%,甚至無變化。PD:患者體內出現新的腫瘤病灶。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病情的控制率和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靶向組患者病情的控制率為88.89%,放化療組患者病情的控制率為41.67%。靶向組患者病情的控制率高于放化療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靶向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21.67%,放化療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43.33%。靶向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于放化療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近期療效

表2 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膽道惡性腫瘤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腫瘤,其發病率約占消化系統腫瘤總發病率的3%~4%。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膽道惡性腫瘤的發病率逐年升高。
多數膽道惡性腫瘤患者在病情得到確診時都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手術治療時機,因此只能接受非手術治療[4]。放療和化療是臨床上常用的惡性腫瘤非手術治療方式[5]。有研究指出,對膽道惡性腫瘤患者進行放療能夠有效地殺滅其體內的腫瘤細胞,促使其瘤體縮小[6]。近年來,使用靶向藥物治療膽道惡性腫瘤的方法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相關的臨床實踐證實,使用靶向藥物Bevacizumab治療膽道惡性腫瘤可有效地抑制患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活性和癌細胞的轉移。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靶向組患者病情的控制率高于放化療組患者,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于放化療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以往的文獻報道相符[7-8]。
綜上所述,用放化療聯合靶向藥物治療晚期膽道惡性腫瘤的臨床效果顯著,能夠有效地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改善其生活質量,且安全性較高。
[1]沈浩軍,魯培,趙玉潔,等.放化療聯合靶向治療晚期膽道惡性腫瘤的臨床療效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5(10):28-29.
[2]夏念信,邱寶安,祝建勇,等.放化療聯合靶向治療晚期膽道惡性腫瘤的臨床觀察[J].臨床軍醫雜志,2013,41(9):911-914.
[3]周炎,王維民,張國強,等.尼妥珠單抗聯合化療治療晚期膽囊癌1例[J].癌癥進展,2011,9(4):455-456.
[4]唐滔.靶向Rb的siRNA真核表達載體與納米磁小體靶向藥囊聯合作用人膽管癌的實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
[5]董星.β-連環蛋白和膜突蛋白在膽囊癌中的表達及其意義[D].鄭州大學,2013.
[6]包潤發,束翌俊,劉穎斌,等.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neu基因在膽道系統惡性腫瘤中的研究進展[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5,14(5):434-437.
[7]邵初曉,呂昕亮.肝外膽道腫瘤治療的新進展[J].腫瘤學雜志,2015,21(2):109-112.
[8]邢宏萍.經內鏡射頻消融和置入內支架治療惡性膽道梗阻病人的護理[J].護理研究,2016,30(5):639-640.
R575
B
2095-7629-(2017)18-0103-02
梁燕,女,1982年12月出生,漢族,湖北武漢人,碩士研究生,主治醫師,研究方向:惡性腫瘤的放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