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軻,陳向陽
(徐州醫科大學,新沂市人民醫院骨科,江蘇 徐州 221400;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江蘇 徐州 221000)
用保留髕下脂肪墊的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早期療效分析
王 軻,陳向陽★
(徐州醫科大學,新沂市人民醫院骨科,江蘇 徐州 221400;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江蘇 徐州 221000)
目的:探討用保留髕下脂肪墊的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早期療效。方法:擇取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期間在新沂市人民醫院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60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是否保留髕下脂肪墊將其分為保留組(30例)和去除組(30例)。為保留組患者采用保留髕下脂肪墊的人工膝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為去除組患者采用去除髕下脂肪墊的人工膝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 Insall-Salvati 比值、髕腱攣縮程度、髕骨feller評分和膝關節HSS評分。結果:去除組術后 Insall-Salvati 比值明顯低于術前,P<0.05 ,術后兩組 Insall-Salvati 比值差異大,P<0.05;保留組治療后一年髕腱攣縮程度(36.50±1.03)mm,去除組(32.58±1.70)mm,P<0.05;保留組治療后髕骨 feller評分(27.75±2.46)分,去除組(19.13±2.30)分,P<0.05。結論:用保留髕下脂肪墊的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早期療效良好,能夠提升患者的髕骨功能。
人工膝關節置換;髕下脂肪墊;早期療效
髕下脂肪墊(IPFP)是位于膝關節內、滑膜外的一種纖維脂肪組織[1]。以往臨床上在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時部分醫生會將髕下脂肪墊切除,以充分暴露手術視野。近年來,有研究發現髕下脂肪墊具有滋養髕韌帶及髕骨周圍的組織、促進髕腱修復、提高膝關節的穩定程度等作用[2]。有學者認為,在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中不應該切除髕下脂肪墊。為了進一步探討用保留髕下脂肪墊的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早期療效,筆者對在新沂市人民醫院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60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擇取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期間在新沂市人民醫院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60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60膝,均接受單側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作為研究對象。這60例患者均未合并有膝關節外畸形、膝關節韌帶功能障礙或神經肌肉疾病。他們均無膝關節手術史。根據是否保留髕下脂肪墊將他們分為保留組(30例)和去除組(30例)。保留組30例患者中有男性14例,女性16例;其平均年齡為(65.2±6.3)歲。去除組30例患者中有男性12例,女性18例,其平均年齡為(65.1±6.5)歲。兩組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相比,P>0.05,可進行組間對比研究。
為兩組患者均采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在進行手術期間,為保留組患者保留髕下脂肪墊,為去除組患者切除髕下脂肪墊。具體的手術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腰硬聯合麻醉或全身麻醉,協助其取平臥位。2)使用氣壓止血帶對患者的大腿進行環扎,并將氣壓止血帶的壓力控制在320~350 mmHg之間。3)對患者進行常規的消毒、鋪巾,經其內側髕旁入路,將其關節囊切開。4)向外翻轉髕骨,使膝關節充分暴露。5)切除增生的骨贅、炎性滑膜、半月板和前后交叉韌帶。6)為去除組患者切除髕下脂肪墊,為保留組患者保留髕下脂肪墊。7)對患者進行髓外定位脛骨近端截骨(以后傾5°的角度在脛骨平臺最低點近端1~2 mm處進行截骨)。8)對患者進行髓內定位股骨截骨,在其股骨髁間窩前交叉韌帶前方5~10 mm處進行鉆孔定位,以外翻5~7°、外旋3°的角度在股骨遠端及髁間進行截骨。9)對攣縮的軟組織和后方關節囊進行松解,將增生的骨贅清除。10)對髓腔、切骨面、關節腔進行沖洗,清除術野中的異物和雜質,將合適型號的后穩定型膝關節假體置入并用骨水泥進行固定。11)將髕骨周圍增生的骨質咬除,使用電刀對髕骨周圍進行去神經化灼燒處理。12)使用彈力繃帶對切口進行適當的加壓包扎。13)對患者進行抗感染、抗凝血、鎮痛及補液等治療。14)在術后1~3 d,指導患者進行下肢肌肉訓練。在術后3~5 d,指導患者進行屈伸膝關節及抬腿訓練,并協助其進行行走訓練。
觀察兩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Insall-Salvati 比值、髕腱攣縮程度、髕骨feller評分和膝關節HSS評分。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Insall-Salvati 比值、髕腱攣縮程度、髕骨feller評分和膝關節HSS評分用(±s )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手術的時間和術中的出血量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的比較(±s )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的比較(±s )
分組 例數 手術的時間(min) 術中的出血量(ml)保留組 30 103.51±14.72 182.06±65.45去除組 30 101.34±15.18 176.59±70.39
在術前,兩組患者的Insall-Salvati 比值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術后1年,去除組患者的Insall-Salvati 比值較術前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去除組患者相比,保留組患者術后1年的Insall-Salvati 比值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手術前后兩組患者Insall-Salvati 比值的比較(±s )

表2 手術前后兩組患者Insall-Salvati 比值的比較(±s )
分組 例數 術前 術后1年保留組 30 1.07±0.06 1.06±0.05去除組 30 1.06±0.06 1.00±0.08
在術前和術后半年,兩組患者的髕腱攣縮程度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去除組患者術后1年髕腱攣縮程度(32.58±1.70),術前(37.10±0.8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年保留組患者髕腱攣縮程度(36.50±1.03),去除組(32.58±1.7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手術前后兩組患者髕腱攣縮評分的比較(mm,±s )

表3 手術前后兩組患者髕腱攣縮評分的比較(mm,±s )
分組 例數 術前 術后半年 術后1年保留組 30 37.09±0.78 36.20±1.08 36.50±1.03去除組 30 37.10±0.81 35.02±1.05 32.58±1.70
在術前,兩組患者的髕骨feller評分和膝關節HSS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術后1年,兩組患者的膝關節HSS評分均較術前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術后1年的膝關節HSS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術后1年,保留組患者的髕骨feller評分較術前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去除組患者術前與術后1年的髕骨feller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去除組患者相比,保留組患者術后1年的髕骨feller評分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手術前后兩組患者髕骨feller評分和膝關節HSS評分的比較(分,±s )

表4 手術前后兩組患者髕骨feller評分和膝關節HSS評分的比較(分,±s )
分組 例數 時間 髕骨feller評分 膝關節HSS評分保留組 30 術前 18.39±0.96 48.32±6.70 30 術后1年 27.75±2.46 82.56±3.13去除組 30 術前 18.53±0.92 47.16±5.92 30 術后1年 19.13±2.30 82.82±3.52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是臨床上治療終末期膝關節病變的常用術式。相關的臨床實踐證實,采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治療終末期膝關節病變的臨床效果顯著,能夠改善患者膝關節的運動功能,緩解其疼痛的癥狀[3]。髕下脂肪墊是一種關節內軟組織。與其他部位的脂肪組織不同的是,髕下脂肪墊內含有豐富的血管網,因此其具有滋養髕韌帶及髕骨周圍的組織、促進髕腱修復等作用。Kayler等[4]通過對切除髕下脂肪墊的患者進行膝關節血管造影檢查發現,切除髕下脂肪墊可破壞髕骨和髕韌帶的血供。梁華輝[5]、劉光旺[6]等在臨床研究中發現,與接受保留髕下脂肪墊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相比,接受去除髕下脂肪墊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其獲得性低位髕骨、髕骨膝前疼痛綜合征、膝關節功能障礙的發生率均更高。辛兵[7]、Bohnsack[8]等指出,切除髕下脂肪墊可導致患者發生髕腱攣縮。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去除組術后 Insall-Salvati 比值明顯低于術前,P<0.05 ,術后兩組 Insall-Salvati 比值差異大,P<0.05;保留組治療后一年髕腱攣縮程度(36.50±1.03)mm,去除組(32.58±1.70)mm,P<0.05;保留組治療后髕骨feller評分(27.75±2.46)分,去除組(19.13±2.30)分,P<0.05。
綜上所述,用保留髕下脂肪墊的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早期療效良好,能夠提升患者的髕骨功能。
[1]張志偉,焦強,張民,等.髕下脂肪墊在膝骨關節炎及全膝關節置換術中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華外科雜志,2016,54(4):309-312.
[2]王飛,許建中,田科,等.髕下脂肪墊對全膝關節置換術后髕骨高度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4,23(1):34-36.
[3]張志偉,張民.微創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中切除髕下脂肪墊對患者術后并發癥影響的隨機對照試驗[J].實用骨科雜志,2016,22(8):768.
[4]Kayler DE,Lyttle D.Surgical interruption of patellar blood supply by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Clin Orthop Relat Res,1988(229):221-227.
[5]梁華輝,唐劍邦,高大偉,等.髕下脂肪墊對全膝關節置換術后關節功能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33):96-97.
[6]劉光旺,郭含軍,許永,等.髕下脂肪墊對骨關節炎患者全膝置換術后關節功能的影響[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4,22(3):225-229.
[7]辛兵,付廣宇,王子棟,等.研究保留或切除髕下脂肪墊對全膝關節置換術術后髕骨高度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3):46-47.
[8]Bohnsack M,wilharm A,Hursehler C,et a1.Biomechanieal an d kinematic influencesof atotal infrapatellar fat pad resecti on on the Knee[J].Am J sports Med,2004,32(8):1873-1880
R684.3
B <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編號]2
2095-7629-(2017)18-0104-03
*通訊作者:陳向陽,徐州醫科大學,1173503735@qq.com,江蘇省徐州市銅山路209號,郵編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