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春
(南京同仁醫院普外科,江蘇 南京 211102 )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慢性萎縮性膽囊炎的效果探析
王 春
(南京同仁醫院普外科,江蘇 南京 211102 )
目的:探討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慢性萎縮性膽囊炎的效果。方法:回顧性研究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間在南京同仁醫院普外科接受手術治療的52例慢性萎縮性膽囊炎患者的手術情況。方法:將這52例患者分為手術A組(n=26)和手術B組(n=26)。使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手術A組患者進行治療,使用傳統的開腹膽囊切除術對手術B組患者進行治療。手術結束后,比較兩組患者手術的成功率、各項手術指標和并發癥的發生率。結果:兩組患者手術的成功率相同。與手術B組患者相比,手術A組患者手術的用時、術中的出血量、術畢至排氣的時間、術畢至首次下床活動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均更短,其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慢性萎縮性膽囊炎的手術成功率高、用時短、患者在術中的出血量少、在術后恢復快,而且并發癥的發生率低。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慢性萎縮性膽囊炎;并發癥
慢性萎縮性膽囊炎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膽囊炎。此病主要是由膽囊結石引起。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臨床上治療各種類型膽囊炎的主要手段[1]。不過,以往的研究認為,慢性萎縮性膽囊炎患者的膽囊壁可出現纖維化和與周圍組織粘連的情況,且會失去原本的解剖結構,故使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此病很容易引起膽管損傷、血腫等并發癥。因此,臨床上一直將慢性萎縮性膽囊炎視為進行腹腔鏡手術的禁忌證。但近年來,臨床上已經放寬了慢性萎縮性膽囊炎的腹腔鏡手術指征。為了進一步研究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慢性萎縮性膽囊炎的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間在南京同仁醫院普外科接受手術治療的52例慢性萎縮性膽囊炎患者。將這52例患者分為手術A組(n=26)和手術B組(n=26)。在手術A組患者中,有男18例,女8例;其年齡為40~74歲,平均年齡為(58.49±7.63)歲。在手術B組患者中,有男20例,女6例;其年齡為43~76歲,平均年齡為(59.05±6.8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研究。
對手術A組患者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操作方法是:讓患者平臥于手術臺上,對其實施全身麻醉。為患者建立CO2人工氣腹。在患者的右上腹做三個孔,分別為主操作孔、觀察孔和副操作孔。從觀察孔探入腹腔鏡,先觀察膽囊壁纖維化的情況和膽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然后從主操作孔探入套管。對膽囊附近的組織進行游離,使膽囊充分暴露。鈍性分離Calot三角,游離膽囊動脈、膽囊管。用鈦夾夾閉膽囊動脈和膽囊管,然后切斷膽囊動脈和膽囊管,再切除膽囊,并將膽囊從副操作孔取出。完成上述操作后,為患者放置引流管。
對手術B組患者進行傳統的開腹膽囊切除術。開腹膽囊切除術的操作方法是:讓患者平臥于手術臺上,對其進行全身麻醉和氣管插管。在患者的右上腹部做一個10 cm左右的切口。鈍性分離皮下組織和肌肉,充分暴露膽囊。夾閉并離斷膽囊管和膽囊動脈,將膽囊切除,然后將流入腹腔內的膽汁吸除干凈,并進行腹腔沖洗。完成上述操作后,為患者放置引流管,縫合手術切口。
手術結束后,比較兩組患者手術的成功率、手術的用時、術中的出血量、術畢至排氣的時間、術畢至首次下床活動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和并發癥的發生率。在本次研究中,我們將患者的膽囊被完全切除且未發生術中并發癥視為手術成功。
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手術的成功率均為100%,二者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與手術B組患者相比,手術A組患者手術的用時、術中的出血量、術畢至排氣的時間、術畢至首次下床活動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均更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與手術B組患者相比,手術A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s)
組別 例數 手術的用時(min) 術中的出血量(ml) 術畢至排氣的時間(h) 術畢至首次下床活動的時間(h) 住院的時間(d)手術 A 組 26 52.08±8.73 63.17±15.44 15.26±4.93 19.17±7.42 5.52±2.78手術 B 組 26 119.65±13.16 108.59±23.72 38.57±7.71 41.93±10.56 10.93±4.34 t值 21.8169 8.1829 12.9879 8.9921 5.3523 P值 <0.01 <0.01 <0.01 <0.01 <0.01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n(%)]
慢性萎縮性膽囊炎是由于膽囊在膽囊結石的長期刺激下發生膽囊壁萎縮并粘連于膽結石上,使膽囊的收縮功能慢慢消失的一種疾病。由于慢性萎縮性膽囊炎可引起膽囊壁纖維化等情況,因此,臨床上一直將此病視為進行腹腔鏡手術的禁忌證[2]。不過近年來,隨著臨床上對慢性萎縮性膽囊炎研究的深入和腹腔鏡技術的快速發展,臨床上已經開始使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慢性萎縮性膽囊炎[3]。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使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26例慢性萎縮性膽囊炎患者進行治療,獲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不過,為了有效地提高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慢性萎縮性膽囊炎的效果,臨床醫生應注意以下幾點:1)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應注意避免損傷腸胃道;2)應使用5-0號可吸收縫合線對切口進行縫扎止血,或對切口進行電凝止血;3)在對Calot三角嚴重粘連、難以分離的患者進行手術時要格外小心,避免過度損傷其膽囊動脈和膽總管;4)在切除膽囊后,需要確定膽囊管中無結石殘留后方可縫扎其斷端[4]。
本次研究的結果說明,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慢性萎縮性膽囊炎的手術成功率高、用時短、患者在術中的出血量少、在術后恢復快,而且并發癥的發生率低。
[1]蘇生藹. 慢性萎縮性膽囊炎應用腹腔鏡切除術的療效觀察[J]. 基層醫學論壇,2016,20(5):633-634.
[2]馬麗,檀爽. 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慢性萎縮性膽囊炎臨床45例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2015,10(32):59-60.
[3]伍磊. 腹腔鏡切除術治療慢性萎縮性膽囊炎65例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15):90-91.
[4]劉曉. 腹腔鏡手術治療慢性萎縮性膽囊炎臨床療效觀察[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6):1337-1338.
R615
B
2095-7629-(2017)18-0132-02
王春,男,1987年3月出生,漢族,本科學歷,住院醫師,研究方向:肝膽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