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貝貝
(連云港市東方醫院,江蘇 連云港 222042)
單用美沙拉嗪與聯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和美沙拉嗪治療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的效果對比
程貝貝
(連云港市東方醫院,江蘇 連云港 222042)
目的:比較單用美沙拉嗪與聯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和美沙拉嗪治療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的效果。方法:將某院收治的80例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中單獨使用美沙拉嗪進行治療的39例患者設為對照組,將其中聯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和美沙拉嗪進行治療的41例患者設為試驗組。比較兩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前后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超敏C反應蛋白(hs-CRP)、MDA(丙二醛)的水平和進行結腸鏡積分,并比較其治療結束后半年內其病情的復發率。結果:進行治療后,試驗組患者血清hs-CRP和MDA的水平、進行結腸鏡檢查的積分、病情的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其血清SOD的水平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單用美沙拉嗪治療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的效果相比,聯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和美沙拉嗪治療此病的效果更佳。
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美沙拉嗪;雙歧桿菌三聯活菌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癥。此病具有病程長、易反復發作的特點。此病的致病因素有很多,其發病機制十分復雜。結腸及結腸黏膜的下層出現病變是此病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1]。當此病患者的病情處于活動期時,會出現腹瀉、腹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癥狀。美沙拉嗪是一種氨基水楊酸制劑,適用于治療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但其療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近年來,腸道菌群在腸道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逐漸被研究者所認可,微生態抑制劑在治療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3]。臨床上多用微生態抑制劑聯合美沙拉嗪對此病患者進行治療。為了比較單用美沙拉嗪與聯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和美沙拉嗪治療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的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根據使用藥物的不同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39例)和試驗組(41例)。在對照組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0例,其平均年齡為(42.1±5.2)歲。在這些患者中,有輕度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患者26例,有中度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患者13例。在試驗組中,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4例,其平均年齡為(41.5±4.6)歲。在這些患者中,有輕度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患者22例,中度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患者19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病情符合歐陽欽等在2008年發表的《對我國炎癥性腸病診斷治療規范的共識意見》中關于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標準[4];(2)對本次研究的內容知情同意。2)本次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1)患有細菌性痢疾、慢性血吸蟲病、阿米巴痢疾、腸結核;(2)患有結腸克隆氏病;(3)患有放射性結腸炎或缺血性結腸炎;(4)潰瘍性結腸炎的病情處于緩解期;(5)患有重度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
為兩組患者均使用美沙拉嗪緩釋片進行治療。此藥的用法是:每次服1.0 g,每日服4次。在此基礎上,為試驗組患者使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腸溶膠囊進行治療。此藥的用法是:每次服1.5 g,每日服3次。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均為7周。
1)在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前和治療7周后,于清晨采集其空腹靜脈血。使用黃嘌呤氧化酶法檢測其血清中SOD的含量,使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檢測其血清中MDA的含量,使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其血清中CRP的含量。2)在進行治療前和治療后的一周內對兩組患者均進行結腸鏡檢查,記錄其進行結腸鏡檢查的積分。結腸黏膜正常記0分,結腸黏膜血管的紋理模糊、充血記3分,結腸黏膜呈顆粒樣表現記6分,結腸黏膜存在潰瘍且有自發性的出血點記9分。
1)治療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進行結腸鏡檢查的結果顯示其結腸黏膜的炎癥有所減輕;2)治療無效:患者的治療效果不符合上述標準。
在治療結束后的半年內,患者若出現以下任意一種情況即可判定其潰瘍性結腸炎的病情復發。1)患者在臨床癥狀緩解的基礎上,出現腹痛、腹瀉、排黏液膿血便的癥狀。2)對患者進行結腸鏡檢查的結果顯示其結腸黏膜出現充血、糜爛,其結腸黏膜的表面存在多處潰瘍,且潰瘍呈連續性、彌散性表現。
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進行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SOD、MDA和hs-CRP的水平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進行治療前相比,進行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hs-CRP和MDA的水平均有所降低,其血清SOD的水平有所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血清hs-CRP和MDA的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其血清SOD的水平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前后其血清SOD、MDA和hs-CRP水平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前后其血清SOD、MDA和hs-CRP水平的比較(±s)
注:*表示與本組患者治療前相比,P<0.05;#表示與同期對照組患者相比,P<0.05。
組別 時間 血清SOD(U/ml)血清hs-CRP(mg/L)對照組(n=39)治療前 70.2±19.2 9.2±1.1 12.3±1.9治療后 92.4±16.3* 6.5±0.3* 8.3±1.2*試驗組(n=41)治療前 68.5±21.2 8.9±1.0 11.8±2.2治療后 113.1±27.6*# 5.2±0.6*# 6.4±1.4*#血清MDA(μmol/L)
在進行治療前,兩組患者進行結腸鏡檢查的積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進行治療后,與進行治療前相比,兩組患者進行結腸鏡檢查的積分均有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進行結腸鏡檢查的積分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其結腸鏡檢查積分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其結腸鏡檢查積分的比較(分,±s)
組別 時間 結腸鏡積分對照組(n=39) 治療前 5.8±2.2治療后 3.3±2.7試驗組(n=41) 治療前 5.6±2.3治療后 2.7±2.8
進行隨訪的結果顯示,在對照組患者中,病情復發的患者有16例,其病情的復發率為41.0%;在試驗組患者中,病情復發的患者有8例,其病情的復發率為19.5%。試驗組患者病情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潰瘍性結腸炎是消化內科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此病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多數研究者都認為,免疫系統紊亂、腸道菌群失調、遺傳因素、環境因素是誘發此病的重要原因。研究發現,在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發病的過程中,其體內氧自由基的水平會明顯升高,并參與到損傷腸黏膜組織的過程中。氧自由基是氧化劑,可激活炎性因子,加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病情。MDA是氧自由基和不飽和脂肪酸相互作用的產物。該物質的生成會進一步損傷此病患者的腸黏膜。因此,MDA可以作為氧自由基的指示劑,間接地顯示出在腸黏膜組織中氧自由基的含量,進而反映腸黏膜組織受損的情況。SOD是生物體中重要的抗氧化酶。此物質可因保護腸黏膜、清除損傷腸黏膜中的氧自由基而被大量消耗掉,進而導致血清中SOD的含量顯著下降,其作用類似于MDA,可以反映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Hs-CRP是一種由肝臟合成和分泌的急性期蛋白,可以作為反映機體炎癥水平的可靠指標。在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血清中,Hs-CRP的含量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升高,且Hs-CRP含量升高的幅度與其病情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
美沙拉嗪是一種常用的氨基水楊酸類藥物。此藥可抑制炎性因子對腸黏膜造成的損傷,還可有效地清除受損腸黏膜中多余的氧自由基,防止氧自由基進一步損傷腸黏膜。此藥常被用于治療輕度和中度的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但是,單獨使用美沙拉嗪對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并不理想。何惠霞等[5]嘗試使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和美沙拉嗪對輕中度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進行治療。結果顯示,聯用這兩種藥進行治療的患者其進行結腸鏡檢查的積分和病情的復發率均較低。這說明氨基水楊酸類藥物和腸道益生菌在治療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中具有良好的協同作用。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與單用美沙拉嗪治療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的效果相比,聯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和美沙拉嗪治療此病的效果更佳。
[1]雷曉燕,崔梅花.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進展[J].山東醫藥,2014,54(6):99-102.
[2]茆玲.美沙拉嗪聯合雙歧三聯活菌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評價[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5):93-95.
[3]香鈺婷,梅林.炎癥性腸病發病機制中腸道菌群作用的研究進展[J].生理科學進展,2013, 44(4):247-252.
[4]歐陽欽,胡品津,錢家嗚,等.對我國炎癥性腸病診斷治療規范的共識意見[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08.47(2):139-145.
[5]何惠霞,葉全忠.雙歧三聯活菌輔助美沙拉嗪治療難治性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房,2015(12):1634-1636.
R574
B
2095-7629-(2017)18-0133-03
程貝貝,女,1982年11月28日出生,本科學歷,主治醫師,研究方向:消化系統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