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進
(射陽縣中醫院,江蘇 鹽城 224300)
黃連溫膽湯加減治療痰火內擾型小兒多動癥的效果觀察
周 進
(射陽縣中醫院,江蘇 鹽城 224300)
目的:探討使用黃連溫膽湯加減治療痰火內擾型小兒多動癥的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5月至2016年9月期間射陽縣中醫院收治的38例痰火內擾型多動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表法將這些患兒分為中醫治療組(n=19)和對照組(n=19)。為中醫治療組患兒使用黃連溫膽湯加減進行治療,為對照組患兒使用匹莫林進行治療。然后比較兩組患兒治療的效果。結果:治療后,中醫治療組患兒的多動癥癥狀總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其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使用黃連溫膽湯加減治療痰火內擾型小兒多動癥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
黃連溫膽湯加減;痰火內擾;多動癥
多動癥是一種病因較復雜、根治較困難的兒童行為異常疾病。臨床醫生主要使用匹莫林、利他林等藥物對該病患兒進行治療。但上述藥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不適宜長期使用。中醫認為,多動癥屬于“躁動”的范疇。中醫將多動癥分為肝腎陰虛型多動癥及痰火內擾型多動癥等多種證型。黃連溫膽湯具有鎮靜安神的功效,是治療痰火內擾型多動癥的良方[1]。射陽縣中醫院對近期收治的部分痰火內擾型多動癥患兒使用黃連溫膽湯加減進行治療,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3年5月至2016年9月期間射陽縣中醫院收治的38例痰火內擾型多動癥患兒。對這些患兒的納入標準為:1)臨床表現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第10次修訂本)中關于多動癥的臨床診斷標準。2)年齡為8~12歲。3)病情經中醫辨證診斷為痰火內擾證。4)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對這些患兒的排除標準為:1)合并有肝腎功能不全。2)具有本次研究中所用藥物的使用禁忌證。根據隨機數表法將這些患兒平均分為中醫治療組和對照組。中醫治療組患兒中有男性患兒13例,女性患兒6例;其年齡為8~11歲,平均年齡為(9.5±1.1)歲;其病程為3~15個月,平均病程為(8.7±1.6)個月。對照組患兒中有男性患兒15例,女性患兒4例;其年齡為8~12歲,平均年齡為(9.7±1.3)歲;其病程為4~12個月,平均病程為(8.4±1.8)個月。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對照組患兒使用匹莫林片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讓患兒每天口服1次匹莫林片,每次服20mg。若患兒連續用藥3天后臨床癥狀未得到改善,則將其每次用藥的劑量增加到40mg,每天服1次。為中醫治療組患兒使用黃連溫膽湯加減進行治療。該方劑的組方為:竹茹、枳實、陳皮、茯苓、郁金、半夏、膽南星各10 g,石菖蒲12 g,黃連5 g,炙甘草3 g,生姜、大棗各適量。為有行為沖動癥狀的患兒加用青礞石10 g。為有活動過多、注意力不足癥狀的患兒加用龍膽草6 g。將上述中藥與400ml的清水一同煎煮,煎煮至藥汁剩余300ml。每天服1劑,早晚各服1次。
在患兒治療前及治療10天后,使用該院自制的多動癥癥狀積分表評價其臨床癥狀的嚴重程度。評價內容包括注意力分散、活動過多、行為沖動及動作不協調四個方面。根據患兒各項癥狀發生的頻次對其進行臨床癥狀評分。患兒未發生該項癥狀評0分,偶爾發生該項癥狀評1分,經常發生該項癥狀評2分。根據患兒治療后多動癥癥狀積分的改善情況判定其治療的效果。顯效:患兒治療后的多動癥癥狀積分較治療前減少>2分,或治療后的多動癥癥狀積分<3分。有效:患兒治療后的多動癥癥狀積分較治療前減少1~2分,且治療后總積分≥3分。無效:患兒治療的效果未達到“顯效”或“有效”的標準。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多動癥癥狀積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中醫治療組患兒的多動癥癥狀總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兒的多動癥癥狀積分(分,±s)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兒的多動癥癥狀積分(分,±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中醫治療組(n=19) 6.2±1.1 2.5±0.6對照組(n=19) 5.9±1.0 4.1±0.8 t值 0.880 -6.974 P值 0.385 0.000
中醫治療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的效果
多動癥是一種小兒的常見病。該病的主要發病人群為6~14歲的兒童。該病患兒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困難、沖動、煩躁及好動等[2]。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該病的發生與遺傳因素、神經遞質代謝紊亂及腦實質病變有關。臨床醫生常用利他林、匹莫林等治療該病。但上述藥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且治療多動癥的有效率不高[3]。中醫將多動癥歸為“躁動”的范疇,并將多動癥分為肝腎陰虛型多動癥及痰火內擾型多動癥等多種證型。本次研究主要探討痰火內擾型多動癥治療方案。中醫認為,痰熱則心擾,心擾則氣不寧,氣不寧則傷肝脾。因此,治療痰火內擾型多動癥的原則是寧心安神、清熱化痰。黃連溫膽湯中的膽南星具有清心化痰的功效。該方中的半夏及陳皮具有燥濕的功效。該方中的黃連具有理氣的功效。該方中的甘草及茯苓具有健脾祛痰的功效。將上述藥物合用并隨證加減,可起到清熱燥濕、理氣化痰及鎮靜安神的作用[4]。
綜上所述,使用黃連溫膽湯加減治療痰火內擾型小兒多動癥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
[1]丁利忠,李春娟,金東明,等.中醫藥治療小兒多動癥經驗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5,7(5):502-503.
[2]黃圣元.多動癥患兒血清微量元素水平與行為癥狀的關系研究[J].中國臨床研究,2015,28(5):686-688.
[3]黎鶴蕾,吳明陽.金杰教授運用黃連溫膽湯治療抑郁癥經驗[J].中醫臨床研究,2016,8(14):39-41.
[4]麥煒彬.任桂華運用黃連溫膽湯異病同治經驗舉隅[J].湖北中醫雜志,2016,38(11):29-31.
R272
B
2095-7629-(2017)18-01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