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紅
(江蘇南通市海安縣中醫院產房,江蘇 南通 226600)
對產婦進行風險防范護理的效果研究
劉志紅
(江蘇南通市海安縣中醫院產房,江蘇 南通 226600)
目的:探討對產婦進行風險防范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對2014年至2016年期間在江蘇南通市海安縣中醫院分娩的58例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將這58例產婦隨機分為A組和B組,每組各有29例產婦。對兩組產婦均進行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B組產婦進行風險防范護理。然后,比較兩組產婦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及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果:B組產婦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低于A組產婦,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高于A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對產婦實施常規護理的過程中,對其進行風險防范護理,能夠有效地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提高產婦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產科護理;護理風險事件;風險防范護理;助產士
產房是產婦分娩與醫護人員為產婦接生的重要場所。助產士是保證產房工作正常運轉的主要人員,其肩負著保障母嬰安全的重要責任[1]。由于優生優育的理念在社會上得到了廣泛的認同,故產婦及其家屬對助產士的工作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護理風險是指在護理的過程中因不確定的有害因素而使患者受到傷害或導致其死亡的風險。相關的研究表明,在對圍生期產婦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助產士規避護理風險,進行規范操作,可很好地保障母嬰安全,降低產婦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減少醫療糾紛。為了進一步降低產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筆者對在我院分娩的29例產婦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風險防范護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至2016年期間在江蘇南通市海安縣中醫院分娩的58例產婦。將這58例產婦隨機分為A組和B組,每組各有29例產婦。A組產婦的年齡在23歲~38歲之間,平均為(33.1±6.2)歲。B組產婦的年齡在22歲~37歲之間,平均為(29.4±6.1)歲。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產婦均進行常規護理。具體的方法為:1)為待產婦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和體重。2)密切觀察待產婦的臨床癥狀,如其是否出現規律性宮縮、是否發生胎膜早破、是否出現陰道流血等情況,同時密切監測胎兒胎心變化的情況。3)指導待產婦進行正確的飲食和休息。4)對待產婦進行心理疏導,并為其分娩做好準備工作。5)為產婦提供舒適的待產和分娩環境[3]。在此基礎上,對B組產婦進行風險防范護理。具體的方法為:1)在為產婦接生的過程中,助產士不僅會接觸到縫針、手術刀等尖銳利器,還會接觸到產婦的體液、血液等,故極易發生利器損傷產婦或產婦創口感染等護理風險事件。因此,助產士應熟練掌握各種接生器械的使用方法和助產技術,以免在為產婦接生的過程中因技術不熟練而發生護理風險事件。2)產婦分娩的過程不僅繁瑣而且緊急,需要助產士迅速地處理各種問題,這就增加了助產士的心理壓力,尤其在產婦較多或晚間工作時,助產士極易產生焦慮等不良情緒,從而增加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4]。因此,科室的管理人員應科學合理地安排助產士的班次,實行彈性排班,保證助產士正常的休息時間,使其能夠以良好的狀態進行工作,從而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減少醫患糾紛[5]。3)在分娩的過程中,產婦的生理和病理情況隨時都會發生變化,而且影響其順利分娩的因素較多,故助產士往往無法在產前對產婦將出現的問題作出準確地判斷。另外,多數產婦及其家屬對分娩的過程都存在著一定的誤解,認為分娩只是一個簡單的生理過程,對巨大兒、羊水栓塞等分娩異常情況缺乏必要的了解。當產婦及其胎兒出現問題時,產婦及其家屬理所當然的認為,這些問題是醫院與醫護工作者造成的,從而引發醫療糾紛[6]。因此,在產婦入院后,助產士應積極與產婦及其家屬進行溝通,耐心地傾聽他們提出的問題,科學地進行解答,并對他們進行產前、產中、產后的健康知識宣教,以消除他們對分娩的誤解。助產士應與產婦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系,緩解產婦對分娩產生的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使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分娩,以便于其在分娩過程中充分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7]。在產婦分娩時,助產士要及時向產婦家屬反映產婦的身體情況及產程的進展,遇到問題時必須及時與產婦家屬協商解決,同時對產婦家屬進行安撫,以緩解其在等待過程中出現的不安、緊張、焦慮等消極情緒。
比較兩組產婦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及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產婦及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進行調查,護理滿意度的內容包括:護理工作態度、護理方法、護理操作技巧及醫院的環境等。
我們使用SPSS19.0軟件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B組產婦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低于A組產婦,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高于A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及其對護理工作滿意率的比較[n(%)]
在這58例產婦中,有11例產婦發生護理風險事件,占22%。其中,有6例產婦因職業因素而發生護理風險事件,占54.5%;有3例產婦因產婦自身因素或家庭因素而發生護理風險事件,占27.3%;有2例產婦因管理因素而發生護理風險事件,占18.2%。
產科作為高風險科室,是各種護理風險的高發場所。產房是產科工作的重點場所,助產士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了提高產房護理工作的質量,確保產婦及其圍產兒的安全,助產士必須具有較高的職業素質,熟練靈活地掌握并運用各種助產操作技術,提高產科護理風險的防范意識,以便為產婦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護理工作,降低產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率。降低產科護理風險的具體措施如下:1)助產士應準確地掌握“三基”和“三專”,即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礎操作和專科理論、專科知識及專科操作。2)助產士應熟練掌握產科常用藥品的用量及作用機理。3)助產士應做好接產前的準備工作,及時補充急救藥物和器具,定時檢查急救器械,以免延誤對產婦進行救治的最佳時間。4)在收錄新生兒信息時,應仔細核對,避免發生差錯。5)設立獨立的安全醫療小組。一旦出現問題,醫療小組要及時與醫生、助產士、產婦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了解具體情況并且認真分析發生相關問題的原因,然后進行改進,以便將因人為因素導致失誤的幾率降到最低。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在對產婦進行常規護理的過程中,對其實施風險防范護理,能夠有效地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提高產婦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減少護患糾紛。
[1]梁增榮.產房助產士的職業危險因素及防護措施[J].中國醫藥指南,2010,8(28):150-151.
[2]陸麗,鐘麗紅,代莉,等.產房助產士護理風險因素及防范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5):126-127.
[3]張菊芬.產房助產士護理風險因素及對策探索[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5):225.
[4]王雅娟.產房助產士護理風險因素及對策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8):262-263.
[5]龔固敏.產房助產士護理風險因素及對策分析[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4(7):163,165.
[6]張菊芬.產房助產士護理風險因素及對策探索[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10):225.
[7]夏夫榮.產房助產士護理風險因素與對策探索[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雜志,2015,7(4):158-159.
R473.71
B
2095-7629-(2017)18-0216-02
劉志紅,女,1975年8月出生,江蘇海安人,本科學歷,主管護師